超級老齡社會

超級老齡社會

“超級老齡社會”是指勞動人口與老齡人口的贍養比為2比1的社會。

基本信息

簡介

超老齡社會超老齡社會

國際上通常認為,當65歲及以上人口占總人口7%時,這個國家便已進入老齡社會,占14%時即進入深度老齡社會,占20%時則進入超級老齡社會。據此測算,中國在1995—2000年間已進入老齡社會,約在2025—2030年間進入深度老齡社會,之後,將以世界最快的速度,與西方國家同期在2035—2040年間進入超級老齡社會。“老年人口年均增速”(總人口中60歲及以上或65歲及以上人口的年度平均增長速度)數據顯示,中國老齡人口一直持續高速增加,近兩年超過美國德國和世界平均水平,有追趕日本成為老齡化速度最快的趨勢 。

所謂超老齡社會,意味著老年人需要的尿片數量超過了嬰兒需要的尿片數量。日本去年已經達到了這種狀況,韓國正在出現這種狀況,德國、法國,包括美國也有這一趨向。進入超老齡社會,這是人類歷史上從沒有想到過的事情。100年前,人類的人均壽命只有三四十歲,而隨著經濟的增長、醫療的進步,人類壽命延長很多,現如今一個人如果不活到90歲就會覺得挺虧。再過20年,隨著經濟的增長和科技的進步,也許一個人不活到100歲就會覺得挺虧。這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巨大變化。

特徵

超老齡社會與盛世悖論初步研究發現,超老齡社會可能有八個特徵。

第一,潛在增長速度不斷下降

超老齡社會超老齡社會

伴隨著需求端的刺激,槓桿率水平會不斷上升。我們建立了具有國際一流水平的模型,將人口的生存與發展空間、生育率、遷徙路線(從四線到三線,從三線到二線,從二線到一線的遷徙)、槓桿率、經濟成長眾多變數等放在一個巨觀模型里進行了模擬。我們以這個模型研究日本超老齡社會現象,以日本的數據解釋了日本經濟為什麼會陷入長期停滯。這個模型研究得出一個初步的結論:日本今天的宿命,很可能就是中國未來的結局—假如我們再不改變一些策略,日本的今天就是我們20年後的情況,我們的潛在經濟成長速度在一段穩定期後將不斷減速,如果我們依然進行大幅度的財政刺激,槓桿率也是小不了的。所以,這是一個非常深刻的提示。

第二,資產價格可能會出現大幅波動

尤其是一線、二線城市的房價,當二線城市的人跑到一線城市,一線城市房價上升,生活成本提高,又把一線城市的人趕到二線城市,這之間資產價格會出現很大波動。紐約、東京的房價都有過這樣的波動。將來房價不會一下漲到天上,也不會猛跌到慘烈的程度,而可能有一個波動周期。這是一個隨著人口在不同城市遷徙出現的非常重要的資產價格波動趨向,其對金融穩定會有很重要的影響。

第三,銀髮貧困廣泛存在

這是一個令我們不能忽視的非常重要的潛在現象。未來我們將可能沒有辦法完全解決這種廣泛存在的銀髮貧困。我們的研究證明,銀髮貧困將主要存在於中國的農村。中國人將未富先老,中國將在人均年收入還沒到8000美元時就已進入老齡化社會,20年後中國可能人均年收入不到3萬美元的時候就已進入超老齡社會。在這種狀況下,中國的很多農民還沒進城就已老在農村。銀髮貧困是全社會不能忽視的問題。很多老人已生活在銀髮貧困中,未來有很多老人可能會返貧。

第四,超老齡社會的養老方式主要為社區養老

中國養老產業供給缺口很大,將來只有百分之二到百分之三的相對收入較高的人群能夠買養老產品,農民很多是在農村養老,城市裡大部分老百姓主要還是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這可能是一個中國的現實。中國商業化的養老產業目前還很難盈利,當下也很難找到一個合理的商業模式,國外也存在著類似困難。因此我們不要指望將來泰康的養老社區能蓋很多,大多數老年人可能都是居家養老。

第五,養老金缺口對中國是個巨大挑戰

養老金缺口主要表現在,隨著超老齡社會的來臨,現在很多省份現收現付已經付不起了。但是這個有解決方式,我們的研究結論是,如果讓老年人就業,就能解決30%的養老金缺口問題。將來80歲以上才算老人,這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個趨勢。彌補養老金缺口的另一個方式,是提高國有資產劃歸社會保障金的比例。山東省前不久就從地方國有資產中直接劃撥,彌補了20%的養老金缺口,我們建議各地及早進行同樣的操作,而且劃撥的比例應該更高一些,這樣對提振消費有幫助。

第六,醫保缺口長期存在

養老金的缺口經過努力,也許還能彌補,但有一個缺口問題永久都不可能解決,這就是醫療缺口長期存在的問題。我們看到,養老金缺口問題說得很多,但醫療缺口問題說得不多,這也應引起社會的足夠重視。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將來對“死亡”的概念要重新探討。20年之後,中國步入超老齡社會,醫療成本大幅度上升,而且醫療技術有辦法可能讓人永遠活下來,但這個醫療缺口有多大呢?顯然將是無限制的。醫療缺口問題美國也解決不了,歐巴馬的醫療改革只是個實驗。全世界都解決不了醫療缺口問題。

第七,延遲退休與老年就業

如果社保養老的資金缺口問題解決不了,就一定要延遲退休與允許老年人就業。延遲退休和老年就業是超老齡社會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

第八,給予老年人體面充實的老年生活

中國80歲以上老人在2035年將超過1億,他們的養老問題是其所在家庭負擔不了的,一定是社會的問題。老年人的痴呆,老年人的孤獨,老年群體的塔斯馬尼亞島現象(與世隔絕,很難與青年人溝通,往往導致其自生自滅)等都是很悲摧的現象,我們應該給予他們充分的人文關懷。生育率與經濟成長率總結超老齡社會的八個特徵,存在著一個盛世悖論,日子越來越好,但人口越來越少。

專家建議

超老齡社會超老齡社會

第一,在“十三五”人口發展規劃中(這是發改委制定的),應立刻放棄保持低生育率的目標。“十二五”規劃一直在說保持穩定低生育率目標,但隨著天弘基金協助我們所做的調查發現,1.26%這個比較明確的生育率目標,其實是非常可怕的一個數字,希望全社會警醒。希望“十三五”人口規劃轉為以提高生育率水平為目標,而不要再以穩定生育率水平為目標。穩定太低的生育率水平,保持所謂合理區間,將帶來非常嚴重的問題。

第二,現有職能部門向促進生育轉型。所謂計畫生育,可以計畫少生,也可以計畫多生。要努力早點促進生育,可以在實際中先促進起來。

第三,加大財政補貼,鼓勵生育。現在生育成本總體還比較高,與其每年花大量的資金進行出口補貼(何況很多都是我們給人家來料加工,一定程度上導致環境污染),不如進行生育補貼。

第四,倡導家庭穩定,不要讓離婚率過快上升,這對恢復生育率很重要。相信這個建議可能會引起一定爭議,但確實影響婦女生育率。近些年來離婚率不斷上升。2007年離婚率是1.5%,2012年是2.29%,2013年已達到2.6%,8年時間上升一個百分點,中國社會的離婚率在不斷上升,離婚率高到一定程度,會對婦女生育欲望帶來打擊,反過來會形成生育行為的選擇,婦女就不願意多生。

第五,儘快修改人口與計畫生育法。這個法律是2002年出台的,起到了歷史性的作用,由於我們的生育率超出了合理的區間,已相當危險,要趕快修訂人口與計畫生育法,並及早考慮制定中國的移民法。移民這個問題是很麻煩的問題,我們測算了一下,將來中國移民需求數量很大,這是一個值得及早考慮的問題,至少應該大幅度地放開技術移民。

第六,認真準備第七次人口普查。“七普”很重要,將來對於重大國家政策的制定和轉變起到非常深遠影響的就是“七普”,“七普”離我們只有5年時間,就是2020年。“七普”作為全面決策的一個重要依據,應該及早準備。

第七,降低培養孩子的成本,給予婦女更長時間的哺乳期和建立更多的幼稚園。今天在日本包括在瑞典都已開始做這個事情,因為婦女事業做的非常成功,哺乳期中斷帶來很多機會成本,應該把機會成本降得很小,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個問題。

第八,智慧型革命最終解決超老齡社會問題。我們的養老金、醫療都有缺口,中國人的養老面臨很大挑戰,但我們在逐漸地老去,生育率即使放開也影響不了這個趨勢。超老齡是全球趨勢,解決的辦法是首先要逐漸恢復生育率,恢復不了也要延緩它繼續下降,最根本的還是要讓中國經濟長期保持增長,而不要像日本那樣出現停滯,到停滯的時候就很難辦了。怎樣做?要進行大量供給端的改革,包括引入智慧型資本。智慧型資本運用得怎么樣才能利於經濟成長率的恢復?具體還是要把中國製造做好做強,要引入網際網路,引入第四次工業革命,堅定不移地把製造業留在中國。當中國2035年步入超老齡社會的時候,我們經濟成長不要像日本宿命似的,我們一方面把生育率逐漸穩定住和逐步提高,另一方面通過第四次工業革命讓我們經濟成長長期保持在至少3%以上,這樣才是解決整個超老齡社會問題唯一的根本出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