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就業冰河期

超就業冰河期

2000年前後,日本經濟曾一度低迷,被稱為“就業冰河期”。不過,當時的應屆大學生在前一年的12月初至少也有七成以上的人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協定。鑒此,有人將目前大學生就業現狀稱為“超就業冰河期”。

簡介

超就業冰河期超就業冰河期

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日本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形勢嚴重惡化,大學畢業生迎來了“超就業冰河期”。
日本文部科學省與厚生勞動省最新的調查結果顯示:截至2010年12月1日,即將在2011年春季畢業的應屆大學生找到工作的只有68.8%,這一數字比上一年下跌了4.3%,也是自1996年開始該調查以來的最低水平。2000年前後,日本經濟曾一度低迷,被稱為“就業冰河期”。不過,當時的應屆大學生在前一年的12月初至少也有七成以上的人與用人單位簽訂了協定。鑒此,有人將目前大學生就業現狀稱為“超就業冰河期”。

原因

首先,日本的大學自2006年進入“全入時代”,只要交錢,每個高中生都可以上大學,高考不再是“獨木橋”,大學生也早不是“精英”了。在應聘的時候,不少人很難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加上經濟低迷,很多單位都在削減成本,採用新人更為慎重,採取“嚴選主義”,沒有合格的學生寧可減少用人計畫或乾脆不招,據說這樣的企業達70%。很多大學生在應聘時敗下陣來,大多感到自己的水平不夠。
其次,日本“產業真空化”日益嚴重,影響學生就業。由於日元升值,國內市場疲軟,為了規避日元升值造成的損失和擴大海外市場,很多企業把工廠遷到海外。近來除了大型跨國公司之外,服務業也有大舉進軍海外的趨勢。為了維持在海外的經營,很多企業都在當地雇用員工,如松下等大型企業在海外錄用員工大幅增加,並認為亞洲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學生優秀、好學,比日本學生素質高。
還有一點是,日本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由於景氣惡化,很多中小企業朝不保夕,大學生都嚮往有知名度的大企業。很多大學生不願從事髒、累、險的工作,日本中小企業為了解決人手不足問題不得不從國外引進研修生。

應對措施

本媒體稱,雖然現在留學生就職情況十分嚴峻,被輿論稱為“超冰河期”,但是民主黨新政權不僅向“30萬留學生計畫”發難,使一些事業停止執行,而且也廢止了一些留學生就職支援事業。如最近民主黨廢止了經濟產業省的一項“產學聯合面向留學生的實踐教育事業”,這項事業是日本企業面向希望在日本就職的留學生所實施有關企業需求的專門教育事業,申請經費25億日元,而民主黨在事業分檢的過程中認為這項事業民間和其他省廳也在進行,因此做出了“廢止”的判斷。
目前來日本大學、研究生院和短期大學學習的外國人留學生年年增加。根據從事提供獎學金等工作的獨立行政法人日本學生支援機構(東京)的調查,到去年5月1日,外國人留學生為12萬3829人,比前一年增加5331人,達到歷史最高水平。其中中國留學生最多,占全體約6成,其次是韓國、台灣越南等。
由於2010年日本就職形勢十分嚴峻,有關方面預測將有大批畢業生回國或奔赴其他國家。

分析

分析人士認為,國際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形勢惡化,企業為節省開支減少招聘固然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主要原因,但也存在著大學生集中應聘大企業、著名企業,而忽視到中小企業就業的趨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