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富集植物

超富集植物

超富集植物是指對重金屬的吸收量超過一般植物100倍以上的植物,例:香根草,蜈蚣草,鱗苔草,還有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是一種土壤重金屬的超富集型植物,在植物修復中具有較大的套用潛力。同時具備以下3個基本特徵:植物吸收的重金屬大部分分布在地上部,即具有較高的地上部/根濃度比率;體內某一元素濃度大於一定的臨界值(是普通植物在同一生長條件下的100倍);在重金屬污染土壤上能正常生長,不會出現重金屬毒害現象。

基本信息

簡介

超富集植物超富集植物

超富集植物可以提取、吸收、分解、轉化或固定土壤、沉積物、污泥或地表、地下水中有毒有害的污染物。國外很早就發現了重金屬超富集體的存在,早期主要是利用指示植物來發現特定的礦床,這種方法在美國俄羅斯發現鈾礦中起到重要作用。

1983年,Chaney首次提出利用某些能夠超富集重金屬的植物清除土壤中重金屬的想法,這一想法很快受到世界研究者的重視。

截至2012年,世界範圍內已經發現的超富集植物有400多種。中國的科技工作者陸續發現了香根草蜈蚣草、鱗苔草、印度芥菜等超富集植物。

基本特徵

超富集植物,酸模草超富集植物 酸模草
其臨界含量分別為10000mg/kg、100mg/kg、1mg/kg,均為1000mg/kg。
植物地上部的重金屬含量高於根部該種重金屬含量;植物的生長沒有出現明顯的毒害症狀。

該植物種類

超富集植物超富集植物
1、羊齒類鐵角蕨、野生莧和十字花科植物天藍遏藍菜對鎘的富集能力強;
2、紫葉花苕能富集
3、蒿屬和芥菜對鉛的富集作用明顯;4、在鎳污染的土壤中可種植十字花科和庭芥屬植物;在銅污染土壤中可種植酸模草,其植株含銅可達1.850mg/g。一般來說還要查閱相關文獻記載,才能準備的把握超富集植物的種類。 

集重金屬機理

植物重金屬超富集可能是由多基因控制的複雜過程,涉及重金屬離子在根部區域的活化、吸收,地上部運輸、貯存以及忍耐等方面。

絡合作用

通過與植物中對重金屬具有高親和力的大分子(如蘋果酸、檸檬酸等)結合形成絡合物,可使土壤中自由重金屬的濃度降低,從而降低重金屬的毒性。研究比較多的是植物螯合素(PCs)和金屬硫蛋白(MT)。植物螯合素(PCs)由植物體內一系列低分子質量、能夠結合金屬離子的多肽組成。PCs不能由基因直接編碼,必須在PCs合成酶的催化下完成。通過螯合作用固定金屬離子,可以降低其生物毒性或改變其移動性,減少細胞內自由金屬離子,避免新陳代謝產生紊亂。

金屬硫蛋白(MT)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一種低分子量、富含半胱氨酸的蛋白質。它與PCs的本質區別在於MT由基因直接編碼,而PCs在PCs合成酶的催化下完成。與PCs一樣,金屬硫蛋白能夠通過巰基與金屬離子結合,從而降低重金屬離子的毒性,對於Zn2+ 和Cu2+ 的解毒效果尤為明顯。

區域化作用

超富集植物將吸收的重金屬離子富集在液泡、細胞壁及葉片表皮細胞的表皮毛等部位。一般認為超富集植物的超富集能力和耐性屬於不同的生理機制,超富集能力與其根部細胞具有與重金屬較多的結合位點有關,而其耐性則與植物細胞中的區域化有關。

生化回響

植物生長在含高濃度重金屬的土壤上會出現一些生化回響,如產生一些抗氧化酶和含巰基物質。植物可以通過抗氧化系統以消除自由基。抗氧化系統主要分成兩種:①低分子量的抗氧化劑,包括膜上的脂溶性抗氧化劑(α2維生素E、β2胡蘿蔔素)和水溶性的還原劑(GSH和抗壞血酸鹽);②抗氧化物酶,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過氧化氫酶、GPX、APX。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