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中量級

超中量級

超中量級是拳擊運動中一個體重級別,其體重限定為168磅(76.2公斤),次於重量級、次重量級、輕重量級等三個級別,該級別首次在1967年增設。

基本信息

發展歷程

60年代年1983年
超中量級超中量級
在60年代後期,70年代中期,80年代早起,增設超中量級別,該級別處於中量級(160磅,72.57公斤)和輕重量級(175磅,79.38公斤)之間。初期世界體育協會在只是在輕重量級下劃分出一個次輕量級,直到1967年才開始在168磅(76.27公斤)增設一個超中量級別。
1984年至1989年
1984年,超中量級開始出現正式的賽事,IBF(國際拳擊聯合會)首先進行超中量級的職業拳擊比賽。
1987年,WBA(世界拳擊協會)開設超中量級賽事。
1988年,WBC(世界拳擊理事會)增設超中量級的職業拳擊比賽。
1990年至2007年
90年代早期,在英國和愛爾蘭,出現一些高水平的超中量級賽事,包括喬·卡爾扎合。卡爾扎合統治了超中量級別近十年的時間,在2007年,兩位超中量級的世界級拳王:此前保持不敗卡爾扎合和同樣保持不敗的米科爾·凱斯勒進行一場超中量級別統一戰,最終卡爾扎合以點數擊敗了凱斯勒,成為無可爭議的超中量級世界拳王。
2008年以後
從2008年至今,超中量級成為拳擊賽場上最為活躍的一個級別,湧現了大量優秀的超中量級拳手,包括盧西恩·布特,安德烈·沃德,安德烈·迪雷爾,卡爾-弗朗切,米科爾·凱斯勒亞瑟·亞伯拉罕,羅伯特·斯蒂格利茨。期間還進行了超六世界拳擊經典賽(SuperSixWorldBoxingClassic),該賽事聚集了當時世界最好的六位超中量級拳手,最後沃德以一致的點數擊敗弗朗切,取得此次賽事的冠軍。

分級

業餘分級

業餘拳擊比賽的10個級別:
1、48公斤以下級(含48公斤)
2、51公斤級(48公斤以上-51公斤)
3、54公斤級(51公斤以上-54公斤)
4、57公斤級(54公斤以上-57公斤)
5、60公斤級(57公斤以上-60公斤)
6、64公斤級(60公斤以上-64公斤)
7、69公斤級(64公斤以上-69公斤)
8、75公斤級(69公斤以上-75公斤)
9、81公斤級(75公斤以上-81公斤)
10、-91公斤級(81公斤以上-91公斤)
11、+91公斤級(91公斤以上)

職業分級

職業拳擊比賽的17個級別:
1、重量級(201磅以上/91.25公斤級以上)
2、次重量級(200磅/90.8公斤級)
3、輕重量級(175磅/79.45公斤級)
4、超中量級(168磅/76.27公斤級)
5、中量級(160磅/72.64公斤級)
6、超次中量級(154磅/69.91公斤級)
7、次中量級(147磅/66.74公斤級)
8、國中量級/超輕量級(140磅/63.56公斤級)
9、輕量級(135磅/61.29公斤級)
10、次輕量級/超羽量級(130磅/59.02公斤級)
11、羽量級(126磅/57.2公斤級)
12、超最輕量級(122磅/55公斤級)
13、最輕量級(118磅/53.57公斤級)
14、超次最輕量級(115磅/52.21公斤級)
15、次最輕量級/蠅量級(112磅/50.84公斤級)
16、最次輕量級(108磅/49.03公斤級)
17、迷你輕量級(105磅/48公斤級)

超中量級拳王

現超中量級拳王

拳擊組織
統治時間
拳手
戰績
衛冕次數
IBF
2012年5月26日
卡爾-弗朗切 31-2 (22 KO)
2
WBA(超級拳王)
2009年11月21日 安德烈·沃德
26-0 (14 KO) 5
WBA(普通拳王)
2013年5月25日
卡爾-弗朗切 31-2 (22 KO) 0
WBC
2013年6月22日
塞奇奧·拜卡
32-5-2(21 KO) 0
WBO
2013年3月23日
羅伯特·斯蒂格利茨
45-3 (25 KO) 1

長時間統治超中量級拳王

拳手 統治時間 頭銜 衛冕次數
喬·卡爾扎合 10年11月15天 IBF,WBA,WBO,WBC,The Ring 21
米科爾·凱斯勒 2年11月23天 WBA(Super) 4
羅伯特·斯蒂格利茨 3年3天 WBO 6
安德烈·沃德 3年10月8天 WBA(Super),The Ring 5
盧西恩·布特 4年7月7天 IBF 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