赱

赱,拼音:zǒu,注音:ㄗㄡˇ,基本解釋:同“走”。①步行,人或鳥獸的腳互動向前邁進。②跑,疾驅。③逃跑。④離開,去。⑤(物體的)運動;移動;挪動。⑥通過。⑦改變或失去原樣。 赱,是由“走”字的行楷書寫形態變化而來。即“赱”是由“走”演變而來。行書的出現,是為了彌補楷書書寫速度過慢這個不足,而在楷書基礎上簡約書寫筆畫、增強書寫映帶、表現書寫意趣以適當加快書寫速度。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拼音:zǒu,注音:ㄗㄡˇ

顏真卿《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 顏真卿《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寶塔感應碑》

〈動詞〉

同“走”。

步行,人或鳥獸的腳互動向前邁進:行~;走~;馬兒不~了。

跑,疾驅:奔~;循牆而~。

逃跑:棄甲曳兵而~。

通過:咱們~這道門出去吧。

(物體的)運動;移動;挪動:鐘不~了。

離開,去:車剛~;把箱子抬~。

改變或失去原樣:你唱~調了;~味。

漏出,泄露:~氣;~風;說~嘴了。

趨向,呈現某種狀態:~紅;~熱。

婉辭,指人死:他還這么年輕就~了。

1.

步行,人或鳥獸的腳互動向前邁進:行~;走~;馬兒不~了。

2.

跑,疾驅:奔~;循牆而~。

3.

逃跑:棄甲曳兵而~。

4.

通過:咱們~這道門出去吧。

5.

(物體的)運動;移動;挪動:鐘不~了。

6.

離開,去:車剛~;把箱子抬~。

7.

改變或失去原樣:你唱~調了;~味。

8.

漏出,泄露:~氣;~風;說~嘴了。

9.

趨向,呈現某種狀態:~紅;~熱。

10.

婉辭,指人死:他還這么年輕就~了。

詳細解釋

拼音:zǒu,注音:ㄗㄡˇ

〈動詞〉

(1) 同“走”。

“走”,《通俗小說》、《古今雜劇》、《目連記》等作“赱”。——《宋元以來俗字譜》

遂去而東赱,投河而死。——漢· 劉向《古列女傳· 節義· 魯秋潔婦》

(2)詳見“走”詞條。

字源

赱,是“走”的異體字。

赱,是由“走”字的行楷書寫形態變化而來,由於楷書書寫“走”字,一筆一划較為麻煩,故而在楷書基礎上簡約書寫筆畫、增強書寫映帶、表現書寫意趣以適當加快書寫速度。因此,“走”就被書寫成“赱”。

走,《說文· 走部》云:“走,驅也。”《宋元以來俗字譜》云:“走”,《通俗小說》、《古今雜劇》、《目連記》等作“赱”。 又漢·劉向《古列女傳·節義· 魯秋潔婦》中云:“遂去而東赱,投河而死。” 由是觀之,“赱”為“走”之異體無疑。

異體字字義比較

詞目釋義
1.同“走”。
1.跑,疾趨。2.逃跑。3.步行,腳互動向前邁動。4.往。5.流行;傳布。6.(指物體的)移動。7.背離;誤差。 8.(親友間)走動、交往。9.滾動。 10.通關節。11.去,離開。12.叱人離開。13.至;到。14.由,經過。15.喪失,失去。16.走漏;泄露。17.排泄。18.起牀。19.起立,站起。20.奉獻,贈奉。21.泛指獸類。22.草名。23.車輪。24.死的諱言。25.古自謙之詞,猶言“僕人”。26.供驅使的人,有時含蔑稱意。 27.通達。 28.姓。
1.同“走”。趨。
1.同“走”。跑,疾趨。
1.同“走”。
1.同“走”。2.同“步”;行、走,用腳走路。

漢語大字典

同“走”。《宋元以來俗字譜》:“走”,《通俗小說》、《古今雜劇》、《目連記》等作“赱”。漢·劉向《古列女傳·節義· 魯秋潔婦》:“遂去而東赱,投河而死。”

中華字海

同“走”。見《宋元以來俗字譜》。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古文〕《廣韻》子苟切《集韻》《韻會》《正韻》子口切,奏上聲。《說文》趨也。從夭從止。《注》徐鍇曰:則足屈,故從夭。《五經文字》今經典相承作走。

又《儀禮·士相見禮》將走。《注》走,猶去也。

又《司馬遷·報任少卿書》太史公牛馬走。《注》走,猶仆也。《班固·答賔戲》走亦不任廁技於彼列。○按《漢書·敘傳》走作仆。

又《廣韻》《集韻》《韻會》《正韻》則切,音。《釋名》疾趨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經音辨》趨向曰走。《書·武成》駿奔走。《孟子》棄甲曳兵而走。《爾雅·釋宮》中庭謂之走。《注》走,疾趨也。

又與奏同。《詩·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歸趨之也。《釋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又《韻補》葉子與切。《左傳·昭七年》正考父鼎銘: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循牆而走,亦莫余敢侮。

又葉養里切,音以。《論語讖》殷惑妲己玉馬走。

考證:〔《詩·大雅》予曰有奔走。〕 謹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拼音是zou的漢字

拼音是zou的漢字共有12個,如下: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