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金釵石斛

赤水金釵石斛

赤水金釵石斛,產於貴州省赤水市,是中國國家保護二類珍稀瀕危植物,與雪蓮、人參、冬蟲夏草等名貴中藥材並稱為九大仙草,被國際藥用植物界稱為藥界大熊貓。其莖呈微扁形,中部寬,兩頭窄;表面金黃色或綠黃色,具有光澤,在民間又稱吊蘭花。其主要藥用成分是石斛鹼,對心腦血管、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和眼科等疾病有明顯治療作用。赤水金釵石斛不僅具有藥用價值,還極具觀賞價值,屬名貴蘭花品種之一。2006年3月,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赤水金釵石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赤水金釵石斛赤水金釵石斛
石斛為蘭科石斛屬多年生常綠草本植物石斛莖高10—60厘米,直徑1-3厘米。莖直立叢生,黃綠色,有節,節略粗,基部圓柱形,中部起壓扁,呈扁圓柱形,壯實肥厚,莖有縱向溝紋。

石斛為附生植物。根,白色。根分為“附著根”和“氣生根”。“附著根”起支撐和固定作用,也從附主表面吸收水分和養分;“氣生根”裸露於空氣中,從空氣中吸收水分和養分,同時也依靠自身的葉綠素製造有機養分。

葉片長圓或橢圓形。無柄,近革質。長8-11cm,寬1-3cm。先端為2個不等的圓裂。單葉互生,葉鞘抱莖。

石斛花為總狀花序,腋生,花大,有1—4朵。花白色,先端淡紫紅色。唇瓣倒卵形,唇盤上面有1紫斑。

石斛果為蒴果,橢圓形。石斛種子微小,並且數量很多。野生石斛靠風力傳播,種子萌發的幼苗生長緩慢。

生物學特性

物候期

葉芽膨大期3月中下旬;葉片初展期4月初;分櫱期4月初到5月底;花苞初現期4月中下旬;開花期4月下旬到6月底;座果到成熟6月到10月底;休眠期11月下旬到次年2月底。

生長習性

赤水金釵石斛赤水金釵石斛
石斛常附生於密林樹幹或岩石上,並常與苔蘚植物伴生。野生石斛繁殖很慢,自然更新能力差;其生命期達12年,一般約9年。頭1-2年為幼齡期,2年後進入分櫱盛期。
石斛的根一部分固定於附主,起固定和支撐作用,並吸取附主的水分和養分。另一部分根裸露在空氣中,吸取空氣中的水分。分枝的基部莖節上可產生不定根,從空氣中吸收水分。
石斛莖直立叢生,有節;莖基部圓柱形,兩頭細小,中間膨大呈扁圓柱形。石斛葉單葉互生,一般5-12葉。3年生石斛開始開花,植株下部的花發育較早而首先開放。花後落葉,且一般不萌發新葉而於莖基萌發新枝。
石斛的分櫱是群體增大的主要途徑,並能使新、老枝得以更替。若剪去老分櫱枝,新分櫱枝生長更旺,並能產生更多的新分櫱枝。

生產情況

赤水金釵石斛赤水金釵石斛
赤水金釵石斛野生資源十分豐富,常年收購量在200~300噸之間,產品遠銷上海、北京、廣東等地。由於石斛生長在岩縫中和寄生樹上,繁殖能力低,發蔸慢。過去的成藥採集是連蔸拔起,拔一蔸就少一蔸。自20世紀60年代後,隨著市場需求量增加,無節制、無計畫的採集使野生石斛資源受到毀滅性的破壞。到了20世紀90年代中期,赤水市野生石斛產量不到兩噸。金釵石斛被列為國家珍稀瀕危二級保護植物。產於安徽省霍山縣的霍山石斛是石斛中的極品,但是由於其生長環境極為特殊,產量稀少,市面上只有少數如福臨門鐵皮石斛有賣正宗的鐵皮石斛。
20世紀80年代初期,赤水市開展人工栽種石斛試點,傳統栽培面積不到20公頃。赤水市為了能使這一珍稀藥材得以發展和壯大,1997年在產業結構調整中,把金釵石斛列為赤水後續支柱產業;1998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批覆在赤水市建立“國家級石斛生產基地”,規劃發展原生態石斛栽種面積2000公頃,這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金釵石斛基地。

藥用價值

赤水金釵石斛花為多年生草本。莖叢生,上部稍扁而稍彎曲上升,高10~60cm,粗達1.3cm。有滋陰清熱,生津止渴。用於熱病傷津、口渴舌燥、病後虛熱等功效。
本草綱目》稱它有“強陰益精、厚腸胃、補內孢不足、輕身延年”之功效。歷史上醫家稱“霍山石斛”乾之而不槁,嚼之且無渣漬,味濃厚而無脂膏,養胃益液,卻無清涼礙脾之慮,確為無上妙品。以之代茶,生津潤喉、嗓音不衰;取之提煉,抗菌防癌,延緩衰老。因此功效奇特,市場稀缺,素有“千金草,軟黃金”之稱,被譽為中華九大仙草之首。

地理標誌產品

簡介

赤水金釵石斛赤水金釵石斛
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了對赤水金釵石斛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的審查。經審查合格,批准自2006年3月23日起對赤水金釵石斛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保護範圍

赤水金釵石斛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貴州省遵義市人民政府《關於界定赤水金釵石斛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的函》(遵府函[2005]33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貴州省赤水市旺隆、長期、官渡長沙、葫市、元厚、大同、復興、丙安、白雲、石堡、兩河口等12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名
金釵石斛。
(二)立地條件
野生或仿野生環境狀態,海拔230至800米,pH值6.5至7.2,有機質含量1%至2%。
(三)栽培技術
1.種子採集與種苗選擇:每年11月下旬在產地採集成熟的石斛蒴果,利用組織培養技術生產組培苗。生產用種苗選擇無病蟲為害,健壯的野生苗或組培苗。
2.栽種時間:春季栽培時間為2月下旬至4月初;秋季栽培時間9月下旬至11月中旬。
3.田間管理:
(1)水肥管理:腐熟的農家肥1650kg/667m2(畝),石斛專用肥50kg/667m2(畝),石斛營養液400倍液;澆水以基質不乾不澇,保持基質濕潤為度。
(2)除草:隨時清除根際周邊雜草。但在高溫季節不宜除草,拔除雜草不要傷根。
(四)採收與加工
1.採收:每年的11月下旬。主要採收葉片開始變黃脫落葉的兩年生以上的莖枝。採收方法是用剪刀從莖基部將老植株剪割下來,留下嫩的植株,讓其繼續生長,來年再采。
2.加工:
鮮品:採收→除根去葉→儲藏。
乾品:採收→除根去葉→浸泡→揉搓→去膜質→晾乾→烘烤(7至8成乾)→發汗(變金黃色)→再次烘烤(全乾)。
(五)質量特色
1.感觀特色:
(1)鮮品:根莖圓頭狀,略膨大;莖下部圓柱狀,中部起呈壓扁狀,頂端鈍尖;有時全體細長,近圓柱狀或不明顯的壓扁狀;葉鞘灰白色,膜質;總狀花序,花1至4朵,白色而帶淡紫紅色;色澤由淺灰綠色、綠色至綠黃色。
(2)乾品:多回小彎曲條狀或彎曲條狀,無根頭,無葉鞘;具縱棱條及皺縮;色澤黃色。
2.理化指標:生物鹼含量0.38%至0.58%,多糖含量1.50%至2.50%。

專用標誌使用

赤水金釵石斛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貴州出入境檢驗檢疫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