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農旱稻1號

品種介紹

審定編號:國審稻2005054
品種名稱:贛農旱稻1號(區試代號:98-1)
選育單位:江西農業大學農學院
品種來源:從巴西旱稻“IAPAR9”變異株中系統選育而成

特徵特性

該品種屬秈型常規旱稻。在長江中下游作一季中稻種植全生育期平均96.5天,比對照中旱3號早熟13.3天。分櫱較弱,株高85.6厘米,每畝有效穗數19.0萬穗,穗長19.8厘米,每穗總粒數104.2粒,結實率75.1%,千粒重23.4克。抗性:稻瘟病平均5.1級,最高7級;穗期抗旱指數0.90,抗旱性評價5級。米質主要指標:整精米率50.2%,長寬比3.3,堊白粒率42%,堊白度8.6%,膠稠度82毫米,直鏈澱粉含量14.3%。

產量表現

2003年參加長江中下游組旱稻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64.57公斤,比對照中旱3號增產5.09%(顯著);
2004年續試,平均畝產299.19公斤,比對照中旱3號增產14.47%(極顯著);兩年區域試驗平均畝產281.88公斤,比對照中旱3號增產9.78%。2004年生產試驗平均畝產295.75公斤,比對照中旱3號增產42.17%。
栽培技術要點:1、播種:適時播種,作中稻一般在5月底至6月初播種。播種方式一般採用條播或穴播,每畝用種量6~7公斤,若雨前或雨後播種,可浸種露白。播種後覆蓋細土,覆土厚度3~4厘米,遇旱播種覆土可加深。播種覆土後澆灌透水。2、肥水管理:施肥量因土而異,施足基肥,分期追肥。基肥占總施用量的70%,以堆肥廄肥等有機肥為主。追肥宜施三元複合肥,一般在分櫱始期和孕穗期施用。水漿管理上,若播種後遇旱未出苗,應漫灌或澆水催苗。孕穗和抽穗期遇強烈乾旱應灌水或葉片噴水。3、病蟲草防治:注意及時防治稻瘟病、白葉枯病等病蟲害及雜草、鳥、鼠等危害。
審定意見:經審核,該品種符合國家稻品種審定標準,通過審定。該品種熟期較早,產量中等,感稻瘟病,抗旱性中等,米質一般。適宜在江蘇、湖北、安徽江西福建部分稻瘟病輕、旱情輕的丘陵地區作一季旱稻作種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