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粵運河

贛粵運河

贛粵運河,連線贛江及北江,北起江西鄱陽湖溯贛江而上,經桃江,跨過分水嶺(積善亭)入廣東省湞水沿北江至廣州出海,全長1275公里,穿越兩省27縣、市,溝通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北經長江連線京杭運河,可通達首都北京,總長3187公里,規劃為三級幹線航道。一些反對者表示運河會造成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水源出現外流的狀態,更有可能破壞生態環境,涉及跨省生態補償。但運河能夠促進貧困地區的發展,單從經濟上講,對兩省都是利大於弊。兩省政府都在積極推動。

基本信息

簡介

贛粵運河贛粵運河

即便在渴望打造一條黃金水道的江西省,學術界和官員對打通贛粵運河可能引發的種種問題也抱有疑慮。爭議比較大,江西學術界,包括官員也有很多的反對意見。最主要的反對意見就是,贛粵運河修好後,可能會使江西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水源出現外流的狀態。

鄱陽湖水系復蓋全省96%的地區,除了東江源,其他所有水系的源頭,包括贛江、撫河、修水、饒河、信江,都指向鄱陽湖。對於這個封閉的水體體系而言,如果開通運河,可能會使鄱陽湖源頭水流減少,也勢必會減少鄱陽湖的水量。據了解,鄱陽湖每年進入長江的水,相當於黃河、海河、淮河三大河水的總量,起著稀釋長江上游的污染、保證長江中下游地區的生產和生活用水的重要作用。儘管如此,“江西省沒有得到任何生態補償”。

贛粵運河贛粵運河

涉及跨省生態補償

東江源的水流向廣東,最後流入香港。為了保護東江源,江西省把上游的很多工廠都關閉了。在這個過程中,香港需要向廣東提供補償,但最初幾十年,江西都沒有從廣東得到很好的補償。對此,江西省方面有異議,後經過長期的協商,雙方才達成協定,廣東從香港提供的補償中劃撥一部分資金,作為東江源的生態補償。

在跨省生態補償機制依然不完善的背景下,贛粵運河修通後,勢必出現同樣的問題。“只有送水的義務,應有的權益卻得不到保障,這肯定是不行的”。

保護鄱陽湖

人們的另一個憂慮是,修通贛粵運河,會不會使江西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有網友留言稱:“江西的優勢在生態,生態的優勢在贛(江)鄱(湖)的江湖清水。這是無價之寶。”

鄱陽湖是一個全封閉的水系,所有源頭都在江西省範圍內,容易得到保護。而其他河流都涉及到跨省的問題,一個省保護得好,但另一個省可能保護得不好。

在麻智輝看來,修建贛粵運河,當前時機還不成熟,即便打通,江西的受益面也還是比較小。“目前,江西省整個發展的重點都放在鄱陽湖生態經濟區,江西把發展的重心放在北半部。北半部發展上去了,南半部就比較好辦。因此,當前不會把贛粵運河作為一個重點去考慮。如果是廣東省主動提出來,江西省可能會配合。”麻智輝表示。

他認為,當前江西固定資產投入主要集中在北部,等到江西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高度,才有可能考慮這一問題。

爭議

反對聲 近期,江西省發改委就“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向社會公眾徵集意見。有人提議:“開建贛粵大運河,把贛江與珠江(北江)水系連通,使贛江成為珠三角與長三角的交通大動脈,產生大運河黃金航運經貿圈。”

反對聲

水位會降低

這個建議很快就引來了較大的反對聲。江西一家網站做了“開建贛粵大運河的利與弊”的民意調查,48.71%的網民認為“開建大運河對江西是弊大於利”,29.03%的網民認為“開建大運河對江西利大於弊”;19.68%的網民認為,“開建大運河的前提條件是開建贛粵高速鐵路”。

在大江論壇上,一位網民旗幟鮮明地表示反對:“運河一開挖,江西境內的小河小江水位會降低。”也有支持者提出:“修建贛粵運河最主要是方便聯繫珠江水系和長江水系。運河有蓄水、排洪、發電、養殖、旅遊等功能,鐵路就沒有了。修建贛粵大運河大大縮短了長江到珠江的交通距離,改變了中國水路運輸的格局,有其重大的意義。”

支持聲 可溝通南北貫穿東西

支持聲

這位人士樂觀地預計,贛粵運河建成後,以後從長江到珠三角的船就不必再走上海、浙江、福建等東南沿海地區了,可減少1200多公里的航程,長江、珠江兩大水系將直接連通,把我國內河航運最為發達的兩大水系得以聯繫起來,形成長江以南地區南北向的水上交通大動脈。

支持者認為,“開發贛粵運河,將實現江河直達、江海相通。贛粵運河南與廣州相連,北至江西鄱陽湖出長江,溯長江而上,可通達鄂、湘、川、渝;下至長江中游,與京杭運河銜接,可形成京廣運河,並與淮河、黃河、海河貫通;再下至長江三角洲,途經長江下游的江、浙、滬等廣大的發達地區。”

由於珠三角地區與內陸多數省份有著密切的經濟來往,貨物流量大,支持者認為,贛粵運河將成為溝通南北、貫穿東西的水上要道。

不過,網民反對的聲音,讓江西省相關部門態度謹慎。江西省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麻智輝也注意到了這種爭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