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油雜2號

99A01-3×98C602雜交選配的雜交油菜組合,屬甘藍型半冬性。

概述

贛油雜2號系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旱作物研究所採用自選雙低不育系99A01-3與自選雙低恢復系98C602配組育成的菜、油兩用甘藍型雜交油菜新組合。具有產量潛力大、適應性廣、品質優、抗耐性較強等特點,於2005年通過江西省品種審定。
贛油雜2號系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旱作物研究所採用自選雙低不育系99A01-3與自選雙低恢復系98C602配組育成的甘藍型雜交油菜新組合,營養生長優勢強,產量優勢明顯,菜薹維生素C含量高,食味品質佳。2001-2003年參加江西省油菜新品種區域試驗,2005年3月通過江西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在多年的試驗、示範種植中,該組合表現高產、適應性廣、品質優、抗耐性較強等特點,是一個套用前景廣闊的菜、油兩用雙低雜交油菜新品種。

選育經過

1. 不育系99A01-3及保持系99B01-3的選育
1991年春在秦油2號F2分離群體中,篩選不育株與雙低選系C14測交,1992年春在南昌種植F1,F1全部表現不育,與C14回交。從1993年開始,根據育性表現、綜合農藝及經濟性狀、品質分析結果對C14連續定向選擇,同時與對應單株保持的不育系連續回交,於1999年定型,不育系命名為99A01-3,保持系命名為99B01-3。
2. 恢復系98C602的選育
恢復系來源於雜5200(華中農業大學),自1993年通過系譜途徑,連續自交定向選育而成。並同時與不育系進行測交,通過產量優勢比較和品質分析,篩選出恢復率高、配合力強、品質優的雙低恢復系98C602。
3. 組合選配
1999-2000年度對多個不育系與恢復系測配的組合進行觀察、比較鑑定。配製的雜1、雜2、雜3、雜4、雜5、雜6、雜7等7個組合,以中油821作對照,於2000-2001年度進行重複區組試驗,贛油雜2號入選並提交2001-2003年江西省油菜新品種區域試驗。

產量表現

2000-2003年在江西省農業科學院旱作物研究所進行組合比較試驗中,贛油雜2號平均單產分別為1912.5、1545和2167.5kg/公頃,分別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0.43%、15.31%和41.39%,且品質優,抗耐性較強。
2001-2003年度參加江西省油菜新品種區域試驗。2001-2002年度省區試中,平均單產1635 kg/公頃,比對照中油821增產10.89%,增產極顯著;2002-2003年省區試中,平均單產1995kg/公頃,比對照中油821增產23.15%,增產達極顯著水平,兩年平均增產17.3 %,居試驗第一位。
在江西彭澤、永修、安義、永新、進賢等地進行了多年試驗、示範,贛油雜2號在各試驗點表現有較大的增產潛力。

主要特徵特性

贛油雜2號適宜長江中游油稻稻三熟、油稻兩熟和棉油兩熟制等地區種植,綜合農藝性狀表現優良,經濟性狀好,抗耐性較強,豐產穩產,熟性較早。

1.熟性

贛油雜2號中偏早熟,全生育期為202.2d,比對照中油821早熟1.5d。

2.農藝性狀

贛油雜2號株型緊湊,綜合性狀優良,株高156.2cm,分枝高度63.6cm,一次分枝7.1個,單株角果數267.7個,每角粒數19.4粒,千粒重3.7g。

3.品質

根據江西省無公害農產品質量監督檢測站(南昌)分析,贛油雜2號芥酸含量0.75%,硫甙含量21.2μmol/g,含油量42.9%,菜薹維生素C含量為142.3mg/100g鮮樣,高於紫菜薹4倍多。

4.抗性

2001-2003年度江西省油菜新品種區域試驗抗性自然誘發鑑定,2年菌核病發病率平均為4.58%,病指1.96。

栽培技術要點:

1.適期播種
贛油雜2號油用移栽播期參考生育期相當的品種或組合進行(江西九江、彭澤宜9月上中旬,南昌宜九月中下旬,吉安宜九月下旬),培育壯苗,適齡早栽;直播宜10月上中旬播種。選好、留足苗床,比例為1:6~7;適時、適墒、適量播種,播時遇乾旱要先灌跑馬水濕土,然後播種以利出苗,出苗後及時間苗定苗,以防出現高腳苗,影響生長,及時中耕除草。菜油兩用應安排在8月底9月初播種,播種6000 g /公頃。
2.合理密植
栽培密度是保證“菜油兩用”種植成功的重要因素,宜根據播期、施肥及管理水平確定,贛油雜2號移栽宜12~15萬株/公頃,直播定苗在15~30萬株/公頃之間。
3.科學施肥
施足底肥,氮磷鉀合理配施,廄肥等有機肥、磷肥及50%的鉀肥底施,或土雜肥1200~1500擔,氮磷鉀複合肥225kg /公頃,磷肥375kg /公頃,硼肥7.5~11.25kg /公頃;早施苗肥、重施臘肥,在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以氮肥為主,75~105 kg /公頃,臘肥宜在越冬前越冬初施,增加油菜的抗寒力;酌情施薹肥,追施尿素75kg /公頃左右;重視增施硼肥,薹期或初花期1500 g /公頃噴施,在摘薹前7~10d施尿素75~112.5 kg /公頃。
4.病蟲害防治
苗期主要防治蚜蟲、菜青蟲,用40%樂果乳劑1000~1500倍噴施,菜青蟲可用90%的敵百蟲防治。病害主要是菌核病的防治,冬前春後注意中耕培土和清溝排漬,盛花期防治菌核病,可噴施多菌靈、菌核利或甲基托布津等藥防治。
5.及時收穫
在菜薹抽出25~30cm高度時摘薹,摘薹15~20cm,保留薹樁10cm左右,摘油菜薹3750~4500kg/公頃為宜。油菜終花30d後,角果80%黃熟時,及時收割,並抓緊有利天氣脫粒晾曬,進倉貯藏。

親本繁殖與制種

不育系與保持系隔離種植,可在江西省贛中北或青海繁殖。制種宜在青海進行,按不育系:恢復系6:2的行比,於春季2月底至3月上旬播種,按當地栽培管理條件進行,把好去雜關(包括自生油菜及竄行的恢復系植株),8月上中旬收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