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師範院校

贛南師範院校

贛南師範學院位於京九線上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衛生城——贛州市,是江西省南部、贛粵閩湘四省邊際區域唯一的一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師範院校。學校創辦於1958年,時為贛南師範專科學校。1959年改為贛南師範學院。此後,學校名稱多次變更。1974年恢復為贛南師範專科學校。1984年恢復為贛南師範學院,成為當時江西省兩所省屬本科師範院校之一。200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學校辦學49年來為國家輸送了各類畢業生6萬餘人,現面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各類在校生折合數16528人。

學校簡介
贛南師範學院位於京九線上的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衛生城——贛州市,是江西省南部、贛粵閩湘四省邊際區域唯一的一所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的省屬師範院校。
學校創辦於1958年,時為贛南師範專科學校。1959年改為贛南師範學院。此後,學校名稱多次變更。1974年恢復為贛南師範專科學校。1984年恢復為贛南師範學院,成為當時江西省兩所省屬本科師範院校之一。2003年成為碩士學位授予權單位。學校辦學49年來為國家輸送了各類畢業生6萬餘人,現面向全國29個省(市、自治區)招生,各類在校生折合數16528人。
學校設有12個二級教學學院,現有涉及歷史學、法學、文學、理學、工學、經濟學、管理學、教育學等8個學科門類的41個本科專業,2個省級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1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個省級重點實驗室, 3個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8個省級重點學科,16個碩士點,形成了以教師教育和文理學科為特色、以本科教育為主、積極發展研究生教育的多學科、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格局。
學校現有專任教師895人。高級職稱教師344人,碩士、博士教師457人,碩士生導師127人。其中,有享受國務院和省政府特殊津貼專家9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入選人員1人,江西省“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人選11人,江西省主要學科學術和技術帶頭人培養對象2人,江西省高等學校中青年學科帶頭人和中青年骨幹教師37人,江西省高等學校教學名師7人。聘請了中科院王梓坤院士、游效曾院士等為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
學校非常注重教學設施的建設與完善,建設了融“人文、科技、生態”於一體的新校區,為本科教學提供了優良的教學設施和育人環境。學校占地面積近116萬平方米,教學行政用房近25萬平方米,學生宿舍面積近14萬平方米,教學科研儀器設備總值9200餘萬元,圖書近162萬冊。建有多媒體、語音室、微格教學等多功能教室631間,實驗室(中心)28個,下設實驗室129個,校內外實習基地181個。建有塑膠田徑運動場、多功能體育館、游泳池、籃球場、排球場、網球場等運動場館。建有大學生人文科技中心、後勤服務大樓等各類服務設施。計算機網路覆蓋全校,實現了教學科研、圖書文獻檢索和辦公管理網路化。
學校一貫重視本科教學工作,始終把教學作為學校的中心工作。近年來,學校充分發揮本科教學評估的長效機製作用,不斷加大教學投入,大力加強專業、課程、教材等教學基本建設,積極推進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與手段等改革,取得了明顯的成效。學校現有江西省高校本科品牌專業14個,江西省高等學校省級優質(精品)課程17門。近三年來,學校獲得江西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成果獎15項,江西省普通高校優秀教材10部和優秀多媒體教學課件22項。
按照“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適應”的人才培養總體要求,學校實施了學分制、選課制、主輔修制、雙學士學位教育等改革,進一步最佳化了“2.5+1.5”為主體的人才培養模式,不斷完善了“課堂教學——校園文化——社會實踐”三元互動對接的教育教學體系,學生的基礎理論、基本技能與綜合素質得到了明顯提升。近三年來,在校學生參加省級以上各類競賽活動中有2637人次和團體獲獎,其中有102人次榮獲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舞蹈比賽一等獎、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一等獎、全國健美操錦標賽暨全國健美操青少年總決賽院校組六人操第一名等全國一等獎。學校大學生數學建模代表隊在多次榮獲全國一等獎的基礎上,2007年3個參賽隊首次出征國際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又獲得2個二等獎,1個三等獎;在2005年全國首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中,江西省高校共獲得7個一等獎,學校就獲得其中的4個全國一等獎。中共江西省委書記孟建柱稱讚說:“這不僅是贛南師院的榮譽,也是江西省的榮譽。”近年來,畢業生以其綜合素質優勢,不僅在江西,而且在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等沿海發達地區深受歡迎。
學校積極開展科學研究,不斷推進科技創新,科研水平不斷提高。2004年以來,學校教師主持完成或在研的各級各類課題1045 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7項,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和全國教育科學規劃項目11項,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項目1項,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規劃國家級本科教材項目1項,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項目2項,省級各類科研教研項目606項;出版專著、教材 107 部,發表論文 3103篇,其中125 篇被SCI、EI、ISTP、SSCI收錄;榮獲省級科研教研成果獎 86 項;科研經費穩步增長,其中2006年達到1077萬元。學校現有江西省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中央蘇區研究所、客家研究中心等省級重點科研機構6個,校級科研機構26個,在中央蘇區史、客家等研究領域形成顯著特色,在國內外產生了較大影響。學校學報多次被評為“全國優秀社科學報”。
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近年來,通過邀請外國專家來校任教、講學和科研合作,聘請國外知名專家學者為名譽教授或兼職教授,選派教師出國進修、講學,互派留學生等渠道,不斷加強和積極開展國際間的交流與合作。學校現與美國、澳大利亞、奧地利、俄羅斯、烏克蘭、韓國、泰國以及台灣、香港等10餘個國家和地區的20餘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合作關係。2003年,學校被國家外專局授予“全國聘請外國文教專家先進單位”稱號。2006年,學校實現外國留學生零的突破。
學校校風淳正,環境優美,形成了“崇德、尚學、求實、創新”的優良校風。近年來,學校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先進單位”、“全國五四紅旗團委”、“全國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先進單位”、“江西省文明單位”、“江西省高校師德師風建設先進單位”、 “江西省社會科學工作先進單位”、“江西省安全文明校園”、“江西省園林化單位”等稱號。《中國教育報》、《光明日報》、中國教育電視台等新聞媒體深度報導了學校立足地方、艱苦奮鬥、和諧創業、教學改革等方面的成果,學校社會影響力不斷擴大,社會聲譽不斷提高。
學校2002年順利通過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評估專家組稱讚學校:“各項事業蒸蒸日上,呈現出了良好的發展態勢和較強的發展後勁!”當前,全校上下萬眾一心,鬥志昂揚,大力弘揚贛師人特有的“精氣神”,穩步推進“品牌立校、科研興校、人才強校、科學治校”四大戰略,努力打造學校本科教育品牌,為在2010年前後把學校建設成為質量較高、特色明顯、校園和諧、在省內外有較高聲譽的師範大學而奮鬥!
周邊環境
學校位於贛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是贛州市第一個進駐高校區的高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