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

該地質公園位於河北省石家莊市贊皇縣,距省會石家莊市區100公里,距贊皇縣城50公里。地質公園地處太行山主脈中段槐河上游,總面積43.5平方公里,園區由l22處地貌和地質遺蹟組成,最為典型的是嶂石 岩地貌和元古界長城系砂岩中的層理與層面構造。

基本信息

園區由122個主要地貌、地質遺蹟組成,最為典型的是嶂石岩地貌和元古界長城系砂岩中的層理與層面構造,類型發育齊全、形態典型、保存完好,可稱為地質遺蹟的天然博物館。尤其為嶂石岩的命名地,具有極高的地質、地貌科研、教育和科普價值。區內人文景觀較豐富,有歷史文化景觀槐泉寺、圓通寺、玉皇廟等古寺廟;穿行中連結冀晉的古驛道;吉日癸巳碑、千佛碑、嶂石岩摩岩等古碑刻;明末古軍寨、北魏古長城等古軍事工程等。民俗文化景觀有嶂石岩式民居、地方民俗文化現象。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公園遺蹟
地質遺蹟類型多樣、形態典型、保存完好,可稱為地質遺蹟的天然博物館。地質公園是嶂石岩地貌的命名地,不僅是旅遊佳地,而且具有很高的科研、教學價值。
地質發現
嶂石岩是太行山脈中段高峰之一,海拔1774米。嶂石岩地區的岩石形成於距今10億年前。
河北贊皇嶂石岩國家地質公園(5張)是在太行山快速提升過程中,受水流侵蝕等綜合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形態。嶂石岩在綿亘千里的太行山,突出奇構,橫空疊起三層赤壁峰屏,被地質、地理學家命名為嶂石岩地貌。

嶂石岩地貌
嶂石岩是太行山脈中段高峰之一,海拔1774米。嶂石岩地區的岩石形成於距今10億年前。是在太行山快速提升過程中,受水流侵蝕等綜合作用而形成的地貌形態。嶂石岩在綿亘千里的太行山,突出奇構,橫空疊起三層赤壁峰屏,被地質、地理學家命名為嶂石岩地貌。“嶂石三疊”俗稱“三棧”,為三級陡崖,每層高100~150米,人稱“萬丈紅綾”;南北向綿延達10公里,又被譽為“百里赤壁”。在兩層陡崖之間,是坡度較緩的平台,由易於風化的薄層砂岩、頁岩形成天然棧道。其上生有原始次生林,春夏翠綠如碧,深秋則叢林盡染。三疊崖壁,除頂層為石灰岩外,多由紅色石英岩構成。遠遠望去,赤壁丹崖,如屏如畫,甚為壯美。嶂石岩有別於江南山水的秀麗清奇,特色在於雄渾、壯闊。具體特點:一是丹崖長牆連續不斷,宛如一條綿延數百公里的紅色長城;二是“∩”型山谷險峻奇特,直徑90米,弧度250度,壁高超過百米,許多“∩”型谷相連,形成世界罕見的天然回音壁;三是階梯狀陡崖貫穿全境;四是垂直溝谷眾多;五是岩石斷裂,稜角鮮明。這些特徵,使遊客置身其中,猶如在寬熒幕電影院中,欣賞大自然鬼斧神工雕刻的壯闊奇景。由於階梯狀陡崖的分布,使眾多的奇麗美景分布於高低錯落的頗似五線譜的平台上,使遊人猶如欣賞一曲大自然交響樂,美不勝收。此外這種地貌還有極高的地學科研價值。
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
在嶂石岩景區的中部,有一半環形山林景觀,山上石梯蜿蜒,曲徑迂迴。世界上最大的天然回音壁就位於山腰處。回音壁又稱為回音崖,它高達100米,近乎垂直。弧長300餘米,弧度為250度,弧壁表面光滑。若仰天長嘯,或擊掌叩石,則即從另一端傳回酷似原聲數倍的回應,“空谷傳響哀轉久絕”。仰看回音壁恰似一巨大天井,一股清流自崖頂拋灑而下,似珠落玉盤,颯颯作響,此即“雲崖撒珠”。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