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秋香

賴秋香(1952年─),台灣省新竹縣客家人,擅長文武小生,現搭班於台北“葉麗珠三姊妹歌劇團”,亦常支援台北“飛鳳儀歌劇團”演出。 二十七歲時隨南管戲班“樂聲歌劇團”出國至新加坡演出,一年後回台再搭班富美“humi”所經營“真明光歌劇團”,後轉搭“新南光歌劇團”、“友聯歌劇團”、“鴻明歌劇團”五、六年,再回搭羅東“泰明歌劇團”四、五年,回台北轉搭“漢陽歌劇團”。 三十三歲時隨“麗娟歌劇團”出國至菲律賓演出,三十七歲左右便搭班“葉麗珠第二團”,該劇團仍相當著重傳統規矩演出。

賴秋香(1952年─),台灣省新竹縣客家人,擅長文武小生,現搭班於台北“葉麗珠三姊妹歌劇團”,亦常支援台北“飛鳳儀歌劇團”演出。
父賴宜和為中壢客家內台戲班“三義園”小生,母親亦為小生,因家學淵源之故成為陳澄三所經營的麥寮“拱樂社”綁戲囡仔﹝綁年囡仔﹞,五年期間參與童伶班訓練歷經學戲艱辛,學習內容主要是手腳的基本功、打武、刀槍。
十六歲時綁期結束,為回報“先生禮”便於“拱樂社”義演半年後出班。後由父親賴宜和引薦搭班於國防部“陸光台語劇隊”,當時京劇演員張義清為劇團武二花,常指導賴秋香等年輕演員們刀槍、打武、身段﹝穿厚底靴﹞,也學唱京劇曲目,教學嚴格程度更甚“拱樂社”。
賴秋香歌仔戲唱念習自父親賴宜和親自指導,身段則由父親常帶往台北市國軍文藝中心觀摩京劇演出,再仰賴父親賴宜和親身調教,且劇團每日皆有資深演員任值行官於演戲空檔時指導。
十九歲時“陸光台語劇隊”解散,轉搭班台北的內台戲班“寶華興”,期間向呂金虎“呂老虎”學戲,習得《收十二太保》、三國志《白門樓》﹝即《收呂布》﹞、《夜戰馬超》、《貂蟬弄董卓》等劇出。之後轉搭羅東“泰明歌劇團”,再向張學武學習《長板坡》,並與苦旦邱蜜“小文”成為最佳生旦搭檔。
二十七歲時隨南管戲班“樂聲歌劇團”出國至新加坡演出,一年後回台再搭班富美“humi”所經營“真明光歌劇團”,後轉搭“新南光歌劇團”、“友聯歌劇團”、“鴻明歌劇團”五、六年,再回搭羅東“泰明歌劇團”四、五年,回台北轉搭“漢陽歌劇團”。
三十三歲時隨“麗娟歌劇團”出國至菲律賓演出,三十七歲左右便搭班“葉麗珠第二團”,該劇團仍相當著重傳統規矩演出。爾後因戲路銳減“葉麗珠第二團”與“葉麗珠三姊妹歌劇團”合併,演出風格較偏胡撇仔風格。五十五歲左右開始擔任起戲班講戲先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