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水金

賴水金一農家,因幼時患病致殘成拐,被親稱為“拐子金” 。1930年春,工農紅軍第四軍到歸化縣(現為明溪縣),積極配合紅軍宣傳隊開展民眾工作,得到教育和鍛鍊。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

基本信息

福建明溪烈士

烈士簡介

賴水金(1882.10-1934),福建省歸化縣(今明溪縣)雪峰鎮城東村王橋人。193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7月任歸化縣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1933年冬任歸化縣蘇維埃政府土地部長兼縣東南辦事處主任,1934年6月兼任中共歸化縣委副書記。積極組織蘇區建設,開展土地革命,組織互助幫工發展生產支援前線。同年8月受命擔任紅軍主力轉移後堅持蘇區游擊戰爭任務,組建紅軍歸化縣大隊,在第五次反“圍剿”最激烈的時候,率縣大隊在寧化、清流、歸化邊界抗擊敵人,掩護主力紅軍轉移。隨後率部秘密回到歸化縣開展游擊戰爭。同年10月底在王橋村執行任務時,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獄中受盡酷刑,仍堅貞不屈。1934年11月初在縣城東北郊嶺乾山頭英勇就義。1952年省人民政府追認賴水金為革命烈士。

個人生平

賴水金一農家,因幼時患病致殘成拐,被親稱為“拐子金”。1930年春,工農紅軍第四軍到歸化縣(現為明溪縣),積極配合紅軍宣傳隊開展民眾工作,得到教育和鍛鍊。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為紅軍部隊籌糧籌款,發動工農組織工會、農會。1931年7月,歸化縣工農革命委員會成立,他當選為縣工農革命委員會主席。1932年春,調任歸化縣蘇維埃政府東南辦事處主任,積極帶領廣大民眾開展土地革命鬥爭。1933年7月,配合紅軍東征軍作戰,收復縣城。1934年1月,當選為歸化縣蘇維埃政府土地部長。同年6月,任中共歸化縣委副書記,在他帶領下,全縣分田鬥爭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1934年,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形勢日益惡化,主力紅軍戰略轉移。他與縣委、縣蘇政府機關人員和游擊隊就地堅持游擊鬥爭。這時,國民黨返鄉團對蘇區幹部和民眾進行血腥鎮壓,由於叛徒告密,不幸被捕,不久即遭國民黨當局秘密處決。臨刑前,敵人威逼他說出黨組織的情況和黨員名單。他大義凜然,輕蔑地對團丁說:“要我說出組織,交出名單,你們真是異想天開!今天殺掉我,但殺不掉共產黨人為人類求解放的心,殺不完天下的受苦人! ”最後殘暴的敵人把他心肝挖出 ,壯烈犧牲。

人物事跡

一九三一年,贛南閩西中央根據地形成,明溪屬閩西。為了回響黨的號召,配合紅軍鞏固和發展蘇區,賴水金身殘志堅,積極從事縣農會活動,建設紅色政權,幫助紅軍籌糧籌款。他個子矮小,身體瘦弱,走起路來一跛一拐,可是,打土豪卻不屈不撓。當時,歸化大地主、自衛付團總葉大增,占有大量良田,橫行鄉里,無惡不作。歸化人民恨之入骨。賴水金團結民眾,決心打掉這類“地頭蛇”。他和紅軍工作團及縣農會代表,經常走村串戶,宣傳黨和紅軍的綱領,講解只有打倒土豪劣紳,奪回土地,窮苦人才能過上好日子的道理。經過一段準備後,動員了民眾,秘密組織了一批黨團骨幹。在一天深夜,他帶領民眾武裝,深入秘石示上葉大增巢穴。憤怒的民眾手執棍棒、大刀、長矛和土槍,撞破大門,直搗葉家住宅,嚇得葉大增越牆逃走。賴水金抓緊清理浮財,點起火堆,燒毀契約。一九三三年七月初東方軍從寧化過來歸化,他組織民眾配合紅五師,殲滅歸化守敵一個營,七月九日解放了歸化城。在紅軍工作團的領導下,發展和壯大各民眾團體,籌建縣蘇政權。一九三四年一月六日,歸化縣蘇維埃政府正式成立,經過選舉,賴水金擔任了歸化縣蘇維埃政府土地部長,兼雪峰東南辦事處主席。

賴水金當了具蘇土地部長後,更是日夜操勞,積極做好分田、查田活動。步著草鞋,深入到華楓、鰲龍、王橋等鄉、村蘇維埃政府,召開會議,調查了解各處打土豪分田地的情況,徵求如何實行土地革命的意見。開初有些民眾對沒收、分發浮財有顧慮,不敢要、有些鄉、村幹部喊破了嗓子,還是有個別人不敢動,一了解發現主要是怕土豪劣紳以後會還鄉報復。賴水金就逐戶做工作,反覆宣傳解釋,使那些有顧慮的民眾壯了膽。同時,還採取一些保護性措施。例如,在城關,分浮財有些人不敢拿,他就組織赤衛隊員把東西集中在一起,利用圩天,在民眾大會上進行分發,讓民眾來拿。這樣,就連一些從二、三十里外來賣柴趕圩的民眾也分到布匹、衣服、銀飾等東西。他發現坪埠鄉有個別村的農民對分到田不敢去耕種和收割,他就組織力量去幫助,最後還把收割、曬乾的穀子送到個別農民家裡。他經常說,只要俺窮人團結,還怕它土劣乾吆。賴水金生活儉樸,作風正派,有時帶著飯包到遠處,有時廢寢忘食,勞累過度,身體支持不住,病了也從不吭聲。歸化蘇維埃政府有象他這樣的好乾部,所以在短短的幾個月,就把大部分地區打土豪、分田地運動轟轟烈烈地開展了起來。民眾揚眉吐氣,從而鞏固了蘇區,有力地支援了前線,支援紅軍。紅軍打下沙縣後,縣蘇維埃政府在夏陽一帶,二三天中就動員了三百多個民工,搬運戰利品去江西。

一九三三年九月,蔣介石開始對中央蘇區進行第五次“圍剿”。在錯誤路線指導下,紅色根據地相繼失守。黨領導紅軍實行戰略轉移的行動計畫。在一九三四年八月初,賴水金到江西瑞金,出席黨中央召開的中央蘇區各省、縣委書記,蘇維埃主席,省軍區司令員、保衛局長等參加的軍事會議,討論主力紅軍轉移後,地方武裝如何堅持鬥爭等問題。賴水金帶著黨的指示,和中央分發作為工作用的一隻指南針,他和兩個同志一起,經寧化回到明溪。他沒有辜負黨和人民寄於的希望,“只要是黨需要的,就是再大的困難也能克服”,他真正地履行了自己的諾言。在民眾的大力支持下從事艱苦的游擊戰爭。主力紅軍轉移後,國民黨還鄉團對蘇區實行了極其殘忍的政策,大肆捕殺蘇區幹部和民眾。由於叛徒的告密,賴水金被國民黨捉拿入獄,家被查抄離散。在獄中,賴水金堅持鬥爭,與國民黨舌戰。民團葉大增到處推著他遊街示眾,他一路走,一路宣傳革命主張。“拐子金”在歸化人民中威望很高,不少民眾紛紛聯名要保他,這更嚇壞了國民黨反動派,敵人決定秘密殺害他。

烈士墓

1952年,省人民政府追認賴水金為革命烈士,縣裡修建了賴水金烈士墓,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9月,明溪縣委宣傳部及城關鄉黨委對此墓進行重修,以供後人瞻仰,寄託哀思。

同學們祭掃烈士墓 同學們祭掃烈士墓

賴水金烈士墓坐落於城關鄉坪埠村謝厝灣後山。現已成為明溪縣各中國小校進行愛國教育基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