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安琪

“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23歲的賴安琪大學畢業後,才對這句古語有了切身的體會。他在廣西大學學的是化工類的工業分析專業,2001年來到環衛處工作,被分配到柳州市歐陽嶺垃圾處理場,籌備成立該市的第一個糞便無害化處理站。也就是說,他的工作就是每天和糞便打交道。
採訪時見到賴安琪,他正專心地坐在辦公桌前,用一台顯微鏡對糞便標本作分析。離他鼻子大約20厘米的地方,就放著裝糞便的敞口玻璃杯,而賴安琪面對這些東西眉頭都不皺。
“其實糞便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么臭和髒。”戴著眼睛、斯文白淨的賴安琪說:“臭味的成分主要是硫化氫,揮發得很快,放在處理池裡漚幾天,基本上沒有什麼異味。”現在,他每天上班後的第一件事,就是用長勺到糞便處理池裡取出一點樣品,拿到辦公室作分析,檢測其中的鉤蟲卵、蛔蟲卵、血吸蟲卵等的數量,監測糞便處理後的無害化程度。他說,以前柳州市沒有糞便無害化處理站,糞車將清理出來的糞便直接拉到田間地頭,對環境有一定的污染。今後處理站正式投入使用,還可為柳州市的無公害農業提供大量廉價、環保的農家肥。
賴安琪從有關資料上得知,利用糞便養殖蛆蟲作魚飼料,可以成為一門產業,他在領導的支持下興致勃勃地試驗起來。今年夏天,他用臉盆裝上麥麩、雞糞、豬內臟等做誘餌,拿到垃圾填埋場,放在蒼蠅最多的地方,讓它們在裡面產卵。然後,將蠅卵拿到自製的養蠅籠里孵化。不久,賴安琪就養出了一大缸蛆蟲,大約有30公斤。一般人覺得很噁心的東西,在他眼中卻是寶貝。他說能夠探索出一條主副業齊頭並進的路子,對柳州市環衛事業的發展未嘗不是好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