賢者時間

賢者時間

“賢者時間”一詞來源於日語,日文寫作“賢者タイム”,英文譯做“Kenja Time”,這個別名為“賢者模式”或者“聖人模式”的詞語,在社交網路文化中通常指的是男性在性交或自慰後突然冷靜下來,瞬間擁有極端客觀沉著的判斷能力,開始自我厭棄、思考人生,從而進入無欲無求的真·哲學家狀態的情況。

基本信息

簡介

賢者時間,顧名思義,是一種全身心進入無欲無求、精神思想達到了一種無我的境界,此時心態也變得寧靜祥和,猶如賢者聖人一般,因此得名。網路上該詞用來形容男性XXOO事後的身心空虛的狀態,進入賢者時間後一般會維持10-20分鐘左右。

出處

賢者時間賢者時間
該詞最早來自於日語,日語的名稱叫做:賢者タイム/KenjaTime,翻譯過來也被稱之為“賢者模式”或者“聖人模式”。

在日本漫畫中常能看見這樣的情節,男主人公早上起床後立刻進入賢者時間,能在接下來的一整天的內保持強大的戰鬥力和清醒的工作狀態。然而對於虎狼之年的青少年們而言,賢者時間就像一個繞不過去的陷阱。每次OOXX的時候都想著多來幾次,然而一高潮就進入賢者時間。在這個神秘的時段內,許多朋友都曾經無數次立志洗心革面重新做人,一口氣刪掉筆記本中20G的小電影庫,結果沒過兩天就重新下載回來。那個最為流行的關於賢者時間的段子是這樣講的:“有一次和女神去開房,她先洗澡,我想著先打一次飛機,能撐久點讓女神愛上我。擼完後覺得女人也就那么回事就回家了……”

這個充滿二次元氣質的詞語,其實並非亞洲獨有。流行小說《達文西密碼》中就有一段關於賢者時間的描寫。小說中的神秘宗教組織郇山隱修會有一種叫做“神婚”的儀式,“通過與女人進行肉體上的交流,”蘭登教授說:“男人會在瞬間達到高潮,此時,他的大腦完全一片空白,在那瞬間他就有可能感知到上帝……從生理學上講,男性的性高潮往往會導致思維的短暫停滯,使大腦出現片刻的真空狀態。此時此刻,朦朧之間人就可能覺得自己看到了上帝。冥思苦想的高僧們儘管沒有性行為,然而同樣能夠達到類似的忘我狀態,因而人們將涅磐比喻為在精神上達到的永無止境的高潮。”
在庫布里克1999年的電影《大開眼戒》中,湯姆·克魯斯飾演的醫生威廉·哈弗德偷偷跑去參加曼哈頓精英分子的私人聚會,意外目睹了“神婚”。性與宗教無法割離的關係在庫布里克的圓形構圖中展現的淋漓盡致。在超驗宗教的神秘氛圍下,賢者時間似乎真的多了那么一點兒神聖氣質。

產生原因

賢者時間賢者時間
實際上,賢者時間在醫學中被稱為性交後憂鬱(PostCoitalDepression,下稱PCD),這是一種在性交或自慰後感到憂鬱和強烈焦慮感的症狀,一般在性行為後五分鐘到兩小時內發生,通常認為男性出現該症狀的頻率高於女性。對這種現象的描述可以追溯至古希臘時代,亞里士多德曾說:“在交媾以後,所有動物都會憂鬱(Postcoitumomneanimaltristeest)。”17世紀的荷蘭哲學家斯賓諾莎也曾在《致知篇》里提到過這種現象:“當體驗到’性快感’的時候,你的整個心智已經沉浸在這種愉悅中,並且平靜地享受著,根本心無旁鶩。但當’性快感’過後,巨大的悲傷感隨之而來。如果這種悲傷感沒有完全生成,那么說明,你的心智還沒有從這種愉悅中恢復過來。”

關於PCD的解釋有很多種,其中接受度最高的是一種名為“男性不應期”的說法。男性射精後會分泌一種名為催乳素的激素,以抵消性衝動所帶來的多巴胺釋放效果,這種被認為是性器官和性中樞的保護性抑制作用所致的激素反應,就是男性迅速失去性慾的原因。

然而,PCD並不僅僅存在於男性中。2015年《性醫學》雜誌(theJournalofSexualMedicine)曾刊登過一篇羅伯特·史懷哲教授的研究報告,該報告調查了230名女大學生,其中46%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至少有過一次PCD的經歷,還有5%的受訪者表示自己在過去四周內曾經歷過數次PCD。不過,由於被廣泛認同的女性人生標誌不是高潮而是分娩,所以,流行文化對女性PCD的認知要遠遠低於其類似症狀“產後抑鬱”。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賢者時間的感覺只是性高潮的快感過後帶來的短暫失落。2009年,美國精神病專家理察·弗里德曼對可能導致PCD的生物學原因進行調查,試圖證明PCD是杏仁核——人腦中處理恐懼和焦慮情緒的部分——反應的結果。在進行性行為時,杏仁核抑制了恐懼和焦慮的情緒,而在性交後這種抑制被解除,杏仁核功能迅速回到正常水平,便會產生我們所說的PCD的症狀。

賢者時間還與人類的動物本能不無關係。命懸一線時立刻繁衍,然後迅速拜託亢奮狀態,冷靜的處理危機。某種程度上,極端冷靜的性交後狀態是生物進化所必須的生存手段。對於進化中的生物而言,繁衍後代是生命最為重要的意義。當種子排出,高潮過後,那些汗流滿面以求餬口的種種努力似乎都不再重要,甚至連生命本身也失去了意義,強烈的憂鬱感就在此時撲面而來。套用一句玩笑話:“畢竟殺了那么多人,不憂鬱一下反倒不正常了。”

尼采筆下,性交後憂鬱也與“生命原力”的耗盡具有某種程度的關聯。倫敦精神病專家安東尼·斯通認為,PCD症狀中短暫的絕望感與失去目標有關:“當男性像雄孔雀一般展示自己充滿性魅力時,那是他們最有力量的時候,而性交後,這種力量完全喪失,因此會感覺到短暫的絕望甚至是求死的欲望。”這些說法不由得令人想起中國古典小說裡層出不窮的“精盡人亡”的情節,書生被嫵媚的妖怪“吸盡陽精”後不是進入賢者時間,而是立刻死亡,尼采的道理,我們早已通過《黑貓警長》中吃丈夫的螳螂學到了。

精神分析理論的創始人弗洛伊德相信,人類如饑似渴般渴望超出生理需求量的性滿足,是因為性高潮是人類逃離個體存在的絕對孤立狀態的唯一方式,而這種方式就是通過(被)進入另一個生命的體內而實現的。所以,當性行為結束後,我們才會感到徹底的孤獨,終於意識到自己的靈魂永遠都只是一個孤零零的存在。人類存在虛無意義的折磨永遠不會結束,但一切短暫的幸福終有消失的一天(Nothingeverendsbutnothinglastsforever)。

引申含義

在今天的社交網路上,賢者時間早已超過單純的性指涉,從而擁有了更為豐富的含義。每個依靠網路和流行文化生活的年輕人每天都會遇到難以計數的賢者時間。熬夜趕在Deadline前最後半小時寫完稿的人,最能體會這種心情;雙十一黑五終於搶到那件心儀已久的寶貝,能讓我們連續幾天陷入混沌恍惚的空虛感中;總是想不通自己為什麼只有在吃完KFC全家桶後,才能立志減肥的女孩子,也是賢者時間的受害者;通宵打完《神秘海域4》後握著手柄發獃,眼眶竟然不自覺的濕潤起來;跑完人生第一場馬拉松,看完偶像完美的演唱會,讀完一本偉大的小說,看完一部震撼人心的電影……

這種極大的喜悅之後接踵而來的極大空虛,不需要性行為也能讓我們充分體會賢者時間那五味雜陳的心情,正是這種複雜而難以言喻的感情,才會讓我們在受盡PCD折磨的同時還能不由自主的感嘆:“人類……真有意思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