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連順

賈連順

連順教授從事骨科專業臨床醫教研工作四十餘年,長期從事頸椎創傷及頸椎病的臨床研究,在脊柱外科,尤其是頸椎病和頸椎外傷領域進行卓有成效和創造性的工作,系著名的脊柱外科專家。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賈連順 賈連順

在職信息: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

所屬科室:脊椎外科

職稱信息:主任醫師,教授

出生年月:1938年11月生

籍貫信息:遼寧省遼陽人

職務經歷

1、現任第二軍醫大學長征醫院(國家重點學科、軍隊2110工程重點建設學科)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

2、全軍骨科研究所所長

賈連順 賈連順

3、上海市醫學領先專業—脊柱外科學術帶頭人

4、國家教育部211工程—-野戰外科學主幹學科骨科學學術帶頭人

5、國家級重點學科骨科學學科帶頭人

6、國家衛生部醫學繼續學教育基地負責人

7、上海脊柱外科臨床醫學中心主任曾任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征醫院骨科主任(教授)。

賈連順 賈連順

8、國際截癱學會中國分會副主任委員

9、中國康復醫學會脊髓損傷學人副主任委員

10、全軍保健委員會專家組成員

11、中國肢體殘疾康復志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12、上海WHO健康顧問委員會主任委員等職

13、此外還擔任8種學術雜誌的主編、副主任編委和編委等職務

學術專才

醫療擅長

賈連順 賈連順

系統地完成了頸椎損傷基礎與臨床研究;枕頸部損傷、畸形的研究;下腰疾病的研究及脊髓型頸椎病早期診斷和外科干預等研究;首創多種手術技術、建立多種疾病和損傷診斷標準和程式並使療效提高到78-96.7%。

提出恢復和重建頸椎前柱高度和生理弧度,是外科手術減壓後提高治療效果的重要措施。提出頸椎椎管容量變化,矢狀經變及其硬膜囊變化相關性,為頸椎外科診斷和治療奠定了重要理論基礎。對枕頸部創傷,畸形及其不穩作了大量臨床與基礎研究。

根據其病理變化特點,提出了枕頸部損傷畸形診斷標準,並改良Gallie和Brooks寰樞椎融合術,提出弓面和表面植骨及其間距,為提高遠期治療效果提供科學根據。頸椎外科手術數量已達20000餘例,位居國內外之首、世界前列。

管理成就

賈連順 賈連順

該同志熱愛醫療事業,熱愛軍隊,擁護黨的路線、方針、政策,認真學習“三個代表”的先進思想,自覺與黨中央保持一致,政治敏銳性強。在工作中認真踐特科學發展觀,在擔任科室主任十一年間,在人才培養、學科建設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學科發展方向明確、特色明顯,實力雄厚。經歷二次跨越式進展,自1997年至2001年獲得學科規模的大發展。脊柱外科又分別構築、形成脊柱創傷、脊髓退變。脊柱腫瘤和脊柱畸形四個主要專業,覆蓋了脊柱全部領域,當前以脊柱外科為主要專業領域,包括關節外科,創傷和修復重建外科為主導的多專業領域,並形成以醫、教、研為主體框架的現代骨外科學學科,年手術量達4000餘例。已經完成構築醫療環境相對獨立、專業方向較全面的骨科 “院中院”。1995年骨科被評為上海市醫學領先學科,2000年被評為全軍重點研究所,2002年又被批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及國家級醫學教育基地,上海脊柱外科臨床醫學中心等。學科已經形成集醫教研為主框架的在國內有強大影響的學科,並構建成為全軍人才培訓基地,醫療救治基地和人才儲備基地。

教育培育

賈連順教授始終將教學工作作為學科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一名教授,首先將眼光投注於教學,將教書育人作為己任,無私奉獻,注重素質教育,為我國脊柱外科發展注入了大批人才。提出教學是基礎、人才是關鍵、水平是標誌的學科發展理念,從戰略高度上認識教學工作,從教學作為突破口,提高科室整體水平。他非常重視對年輕醫生、博士生、碩士生和研修生的基本理論知識、基本技術和學科新進展的培訓,在本科室逐步建立了學位教育、繼續教育及終身教育的環環相扣教育系統,以及形式多樣的教育模式。悉心培養研究生、進修生,培養博士後、博士生、碩士生130多名,已畢業的研究生20餘名都已成為國家和軍隊醫院的學科帶頭人或技術骨幹。

職業成就

1、我國著名骨科和脊柱外科專家,

2、“ 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科技專家”稱號(1992年)

3、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992年)。

4、先後獲科技成果獎30餘項

5、其中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重大科技成果獎20餘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二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二項、國家科技發明四等獎一項、軍隊醫療成果獎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六項、中華醫學科技三等獎一項、上海市醫學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三等獎各一項、上海市醫療成果二等獎、三等獎各一項,上海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一項。)

6、獲其它科技成果獎10餘項

7、主編出版專著15部

8、參編專著20餘部

9、承擔重大課題多項

10、榮立個人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

11、主要潛心於腰椎疾病及頸椎病早期診斷的研究,並獲得重大突破,其中獲得上海市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退變性頸脊髓壓迫症的基礎與臨床研究”(2006年,第一完成人)。

12、“頸脊髓壓迫症的基礎與臨床研究”(2006年獲上海中華醫學科技二等獎,第一完成人);

13、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退變性頸脊髓壓迫症的病理機制與臨床診治”(2008年,第三完成人),

14、上海市醫療成果三等獎1項(脊髓型頸椎病臨床診斷與外科治療,2002年,第一完成人)

15、軍隊醫療成果三等獎1項(馬尾神經綜合徵發病機制實驗研究與臨床研究,2003年,第二完成人),

16、上海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頸椎骨腫瘤外科治療的臨床研究, 2004年,第二完成人),

17、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1項(頸椎骨腫瘤外科治療的臨床研究,2004年,第二完成人),

18、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下腰椎馬尾神經損害發病機制基礎與臨床研究,2005年,第二完成人),

19、《枕頸部外科學》一書獲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2004年,第一作者),

20、獲批專利二項,(自鎖式點接觸頸前路內固定系統,2003年,第一作者)和 (鎖定型頸椎側塊內固定系統,2003年,第一作者)。

21、上海醫療成果二等獎1項(頸椎骨腫瘤外科治療的臨床研究, 2004年,第二完成人),

22、中華醫學科技獎三等獎1項(頸椎骨腫瘤外科治療的臨床研究,2004年,第二完成人),

23、上海市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下腰椎馬尾神經損害發病機制基礎與臨床研究,2005年,第二完成人),

24、《枕頸部外科學》一書獲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2004年,第一作者),獲批專利二項。

25、承擔軍隊“十五”指令性課題1項“跨海登島作戰嚴重部位傷、複合傷救治技術與階梯救治方案研究”(第一申請人,80萬元);

26、“十一五”全軍重大專項及滾動課題各1項(急性頸椎脊髓損傷救治的預案研究,2005年,2009年,第一申請人,80萬);

27、“211工程”重點學科建設項目1項,(外科學及野戰外科學,2006年,150萬元);上海脊柱外科臨床醫學中心專項研究(頸椎外科理論與臨床研究,2002年,第一申請人,333萬元)。

28、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項(腦源性神經營養因子對馬尾神經廣泛損害保護作用的實驗研究, 2004年,第二申請人,25萬元)和(副神經移位膈神經重建高位頸脊髓損傷後呼吸功能的研究,2006年,第二申請人,19萬元)。

29、主辦全國及全軍專業學術會議10餘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