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木許

賈木許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二日生於俄亥俄州橡膠工業中心亞克朗市(Akron),父親是東歐人,曾是Akron Beacon Journal的影評人,小時候賈木許因此跟著看了相當多B級片;賈木許的母親則有著伊朗血統。在這樣的異國家庭長大下的賈木許相當感性,小時候的志願還是成為詩人。

提起賈木許,你的第一印象一定是他那一頭眩目的白髮和濃厚的搖滾樂手氣息,然而,他卻不折不扣是位典型美國獨立影片創作者,在好萊塢娛樂片當道的景況下仍不屈於主流,持續保有強烈個人風格,而在全球影壇上備受矚目。
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二日生於俄亥俄州橡膠工業中心亞克朗市(Akron)的賈木許,父親是東歐人,曾是Akron Beacon Journal的影評人,小時候賈木許因此跟著看了相當多B級片;賈木許的母親則有著伊朗血統。在這樣的異國家庭長大下的賈木許相當感性,小時候的志願還是成為詩人。
七一年從高中畢業後,他成為交換學生的一員,至巴黎度過一個暑假,但他立刻愛上了這個城市,因而又多待了一年,讓自己浸淫在法國的文化、文學,當然,還有電影。為此,他蹺了很多課,把大部分的時間都花在法國電影數據館(cinematheque)里,沉醉在與家鄉所見截然不同的影像中,而賈木許也很幸運地趕上了法國電影新浪潮運動,一些代表人士如楚浮(Francois Truffaut)、夏布洛(Claude Chabrol)和高達(Jean-Luc Godard)等都仍有作品推出,因此賈木許的這段交換學生時日可謂獲益菲淺。
回國後,賈木許轉到哥倫比亞大學就讀,並取得了英國文學學位,然而對電影的熱愛仍未稍減,只是賈木許完全沒有拍片經驗,因此他先申請進入紐約大學的Tisch藝術學校就讀,而很快地他獲得了擔任尼可拉斯·雷(Nicholas Ray)這位特立獨行的傳奇導演的助教的機會,雷並幫助他尋得拍攝畢業製作《長假漫漫》的經費,這部作品稍晚公開放映後獲得影評們的讚許,但他的教授們卻全都持相反的看法,因此賈木許始終沒能獲得紐約大學的學位。
賈木許的轉折點是在他的下一部作品《新世界》,這部三十分鐘的短片最後引導出《天堂陌影》的誕生,而值得一提的是,這部作品的誕生,溫德斯(Wim Wenders)是一大功臣,因為他提供了自己私藏的底片以供賈木許拍攝。《天堂陌影》在正式放映後得到廣大迴響,並獲得盧卡諾影展(San Locarno Film Festival)金豹獎、美國國家影評人協會(National Society of Film Critics)年度最佳影片、坎城影展(Cannes Film Festival)金攝影機獎等,影評對賈木許在片中展現的冷幽默和簡約風格給予極高評價,並將他和布烈松(Robert Bresson)、小津安二郎(Yasujiro Ozu)和詹姆斯·班寧(James Benning)相提並論,這部由一組組不連續長拍構成的作品,是對MTV式的過度視覺呈象的反動。
《天堂陌影》這部初生之犢的創作相當忠實地呈現出賈木許的意念,這些也一直延續在他日後的作品裡,尤其,也許是因為自身亦是外移民族後裔,賈木許特偏好檢視各文化與美國社會之間的關係,因此這個主題不斷地出現在他的作品裡:《天堂陌影》的女主角伊娃是個初到美國這個「天堂」的匈牙利移民,雖然她熱愛這個地方的音樂,但還是被生活上的種種不適應所困擾;又如《神秘列車》中的那對日本戀人,他們凝視著貓王(Elvis Presley)這美國最永恆、鮮明的代表人物,眼光混雜著的卻儘是驚懼和迷惘。
另一個賈木許作品的特色即是其對音樂的執愛。本身亦是Del-Byzanteens樂團主唱兼鍵盤手的賈木許在很多次訪談中都曾表示過,搖滾樂的自省精神給他很大的啟發,而在作品中他相當明顯地顯露對搖滾樂的情感。首先在《天堂陌影》里,傑.霍金斯(Jay Hawkins)狂放地唱著〈I Put a Spell on You〉,這幕是全劇的靈魂所在;《神秘列車》則完全是對貓王這位傳奇人物的歌頌;以超8拍攝的《馬年》則是資深搖滾樂手尼爾·楊(Neil Young)演唱會紀實。不僅如此,賈木許甚至邀集搖滾樂手直接擔綱演出,如約翰·盧瑞(John Lurie)、湯姆·威茲(tom waits)、喬·史楚默(Joe Strummer)及傑·霍金斯等,所呈現出的效果並不比樂手們在舞台上的表現遜色。
《法外之徒》再度將賈木許的招牌嘲諷及簡潔風調發揮到極致,並增加了華美的黑白鏡頭和跟拍,描述一位熱情開朗的義大利遊客﹝羅貝多·貝尼尼(Roberto Benigni)飾﹞和兩個小心眼的人(約翰·盧瑞和湯姆·威茲飾)同關在一間牢房的故事,很容易讓人聯想到布烈松的《最後逃生》(Un Condamne a Mort C'Est Echappe),然不同的是它滿布著好萊塢式的監獄習性,全片散發新奇、有趣和奇特的互動。接下來《神秘列車》和《地球之夜》則遭受兩極化的評價,有人欣賞當中的睿智,有人則以為賈木許不過是故技重施。
九五年《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算是賈木許對之前的評語做了回應,但這部視象豐富的作品仍遭到主流觀影者的嚴厲批判,然而賈木許還是獲得不少掌聲,尤其是來自國際方面。《你》大無畏地、以抒情的方式探索死亡的深層意義,揭開了美國邊境地帶的神秘面紗;而經典的槍戰場面和西部典型傳奇皆使人感到不愉悅與殘暴,美國的工業化現象也被處理為宛若地獄的景況。全片以黑白拍攝,描述一位身受重傷的克利夫蘭會計師威廉.布雷克﹝錢寧.戴普(Johnny Depp)飾﹞面臨死亡的漫漫旅程,但情況卻發展得愈來愈超現實,可是在這當中,布雷克也漸漸地接受了自己將死的事實。曾有位影評人評道:「這就是塔可夫斯基(Andrei Tarkovsky)一直想形塑的西方世界。」
九九年發行的《鬼狗殺手》是賈木許迄今最近作品,這齣融合了日本武士道精神、義大利幫派和監獄等元素的電影,乍看下類型相當鮮明,然而賈木許卻賦予劇中人熱愛閱讀的習性,原因竟是因為語言不通;主角殺手鬼狗與師父之間的溝通方式竟是飛鴿傳書;殺戮場面也處理地與一般認知迥異。而在音樂方面,這次賈木許則不同以往,搭以黑人音樂,使得全片趣味十足。

賈木許作品一覽

Mystery Train迷幻列車Jim jarmusch1989
Night On Earth世界這分鐘Jim jarmusch1991
Dead Man異域孤客Jim jarmusch1995
Ghost Dog: the way of the samural狗鬼殺手Jim jarmusch1999
Coffee and cigarettes咖啡與香菸Jim jarmusch2003
Broken Flowers破碎之花Jim jarmusch2005
《Film-Fest DVD: Issue 3 - Toronto》(2000)──訪談
《鬼狗殺手》(Ghost Dog: the Way of the Samurai, 1999)──導演、編劇、製作
《Divine Trash》(1998)──訪談
《R.I.P., Rest in Pieces》(1997)──訪談
《馬年》(Year of the Horse: Neil Young and Crazy Horse Live, 1997)──導演、飾演自己
《Cannes Man》(1996)──客串演出
《The typewriter, the Rifle & the Movie Camera》(1996)──飾演自己
《彈簧刀》(Sling Blade, Reckoning, 1996)──演出
《Blue in the Face》(1995)──演出
《你看見死亡的顏色嗎?》(Dead Man, 1995)──導演、編劇
《American Cinema》(電視影集,1994)──飾演自己
《Iron Horsemen》(1994)──演出
《Tigrero: A Film That Was Never Made》(Tigrero - elokuva joka ei valmistunut, 1994)──飾演自己
瘋狂店員》(Clerks, 1994)──攝影特別感謝名單
《咖啡與煙III》(Coffee and Cigarettes III, 1993)──導演
《When Pigs Fly》(Wenn Schweine fliegen, 1993)──執行製作
《In the Soup》(In the Soup - Alles Kino, 1992)──演出
《Fishing with John》(電視影集,1991)ぉぱ莩?br> 《地球之夜》(Night on Earth, 1991)──導演、編劇、製作
《The Golden Boat》(1990)──演出
《Leningrad Cowboys Go America》(1989)──演出
《神秘列車》(Mystery Train, 1989)──導演、編劇
《Candy Mountain》(1987)──演出
《Running Out of Luck》(1987)──演出
《Straight to Hell》(1987)──演出
《Helsinki Napoli All Night Long》(1987)──演出
sleepwalk》(1986)──攝影
《咖啡與煙II》(Coffee and Cigarettes II, 1986)──導演
《咖啡與煙》(Coffee and Cigarettes, 1986)──導演、編劇(合編)
《法外之徒》(Down by Law, 1986)──導演、編劇
《水上回光》(Lightning Over Water, 1986)──攝影觀察員
《天堂陌影》(Stranger Than Paradise, 1984)──導演、編劇
《美國高速公路》(American autobahn, 1984)──演出
《柏林小姐》(Fraulein Berlin, 1983)──飾演自己
《新世界》(The New World, 1982)──導演
《長假漫漫》(Permanent Vacation, 1982)──導演、編劇、製作
《You Are Not I》(1981)──編劇、製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