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政新編

資政新編

將,國內無人”。 一以法法之,一以刑刑之。 之,是迫之使反也。

簡介:

由洪仁玕撰寫的於1859年刊行的太平天國書籍之一。作者根據在香港上海等處學到的西方文化,結合所了解的狀況,寫成本書,以資政治上的新借鑑,呈送洪秀全,經批准刊刻頒行。《資政新編》的主要內容包括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各方面,是一套較為完整地向西方資本主義學習的方案,因而具有一定的進步意義。但因太平天國本身歷史條件的局限,《資本新編》提出的方案未能付諸實踐,也未能挽救太平天國政權危機。

過程

本書是太平天國後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洪仁玕的重要著 
作。1859年(鹹豐九年)刊印。
洪仁玕(1882-1864 ),號益謙,別字吉甫,廣東花縣
官祿埗人,是太平天國天王洪秀全的同高祖族弟。
仁玕自幼讀書,學習經史、制藝,但未中秀才,在家鄉
做塾師。1843年參加拜上帝會,協助洪秀全在廣東花縣一帶
進行革命活動。
1851年洪秀全領導的金田起義爆發,洪仁玕立即率人西
上,企圖參加起義,但因太平軍已移營他去,加之清軍搜捕,
從軍未成。1852年為躲避清政府追捕而逃至香港。不久因在
香港無法謀生,又潛回內地。次年11月,洪仁玕再赴香港,
在西洋牧師處一面任教,一面自學。1854年春,他由香港抵
達上海,想赴天京,因清軍阻攔,未成。只得於同年冬初,
又回香港,繼續教書,並任倫敦布道會道師。
洪仁玕在香港一連呆了四年,這段流亡生活使他獲得長
期接觸西方資本主義的機會。他痛感清王朝的腐敗和貧弱以
及外國列強侵略中國的危害,期望日後能“輔佐”洪秀全,
使中國富強。為此,他認真研讀了歐美一些自然科學和社會
政治學著作,留心考察英美等國的政治制度,探究它的富強
的原因。
1859年4月,仁玕歷盡艱險,到達天京。
當時,楊韋事變已經發生,石達開率兵出走,“朝中無
將,國內無人”。
天王見仁玕至,大喜,不久即封其為開朝精忠軍師頂天
扶朝綱乾王,總理朝政。洪仁玕遂成為太平天國後期天王洪
秀全的重要助手。1864年10月天京陷落後,他在石城縣被清
軍俘獲,11月解往南昌,英勇就義。
洪仁玕的主要著作有《資政新編》、《立法制喧諭》、
《英傑歸真》《誅妖檄文》等。這些著作所蘊含的政治法律
思想,是洪仁玕探索真理、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的結晶。
其顯著特點是既有資本主義印痕,又帶有某些民主與科學的
因素。
《資政新編》是洪仁玕在天京主政以後,為了擺脫革命
危機,重新振興太平天國而向洪秀全提出的一個政治綱領。
其立論根據,在於為政必須適應形勢。他說:“事有常變,
理有窮通,故事有今不可行而可豫定者,為後之福;有今可
行而不可永定者,為後之禍。……其要在於因時制宜,審勢
而行。”他將其政治主張分為“設法”與“用人”兩個方面,
他認為立政關鍵,“惟在設法與用人之得其當耳,蓋用人不
當,適足以壞法,設法不當,適足以害人。”這裡的“設法”
就是制訂法律制度。
在“用人”方面,洪仁玕只舉“用人察失類”一項。他
針對當時太平天國內部不團結情況,提出“禁朋黨之弊”,
以加強中央政府領導權的主張。他說:“朝廷封官設將,乃
以護國衛民,除奸保良者也。倘有結盟聯黨之事,是下有自
固之術,私有依恃之端,外為借公濟私之舉,內藏弱本強末
之弊。為兵者行此而為將之軍法難行,為臣者行此而為君之
權謀下奪。”
在“設法”方面,洪仁玕提出三項辦法:一以風風之,
一以法法之,一以刑刑之。“風風類”主張“自上化之”及
“立牧司、教導官親身教化”等辦法,革除陋俗和腐敗的生
活方式。洪仁玕列舉男子留長指甲、女子纏足、養鳥鬥蟋蟀
等項都應禁革。他提倡興建醫院、禮拜堂、學館、四民院、
四疾院等,主張引進資本主義國家先進的科學利器。
“刑刑類”主張“善待輕犯,宜給以飲食號衣使修街渠
道路”,“恩威並濟”。洪仁玕提出大罪當死者用大架吊死,
意在廢除苛刑;他反對無罪株連,說:“罪人不孥,若訊實
同情者及之,無則善視撫慰之,以開其自新之路。若連累及
之,是迫之使反也。”
洪仁玕十分重視法律與教化的相互作用,認為應從教育
感化入手,引導人們走上正軌,他提出:“昭法律,別善惡,
勵廉恥,表忠孝,皆藉此行其教也,教行則法著,法著則知
恩,於以民相勸戒,才德日生,風俗日厚。”他根據儒家傳
統觀念,著眼於防止人們心萌邪念,觸犯刑律,提出“必先
教以天條,而後齊以國”,以免“不教而殺”。他還說:
“法以輔之以法(德)而入於德,刑外化之以德而省於刑也。”
全書的重心在“法法類”。洪仁玕首先說明立法的重要
性,他說:“所謂以法法之者,其事大關世道人心,如綱常
倫紀,教養大典,則宜立法以為準焉。……立法善而施法廣,
積時久而持法嚴,代有賢智以相維持,民自固結而不可解。”
他還舉例說,英國“於今稱為最強之邦,由法善也”;俄國
學習法國之“邦法……大興政教,百餘年來,聲威日著,今
亦為北方冠冕之邦也”。他預言日本因與美國通商,“得有
各項技藝以為法則,將來亦必出於巧焉”。其次,洪仁玕認
為立法的人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了解國內外情況,主張立
法的人“必先經磨鍊,洞悉天人性情,熟諳各國風教,大小
上下,源委重輕,無不瞭然於胸中者,然後推而出之,乃能
穩愜人情也”。再次,洪仁玕提出了立法的基本原則,認為
“蓋法之持在於大綱一定不易,法之文在乎小紀每多變遷”,
“更當留一律以便隨時損益小紀,彰明大綱也”。
洪仁玕還列舉了社會、政治、經濟建設方面28條應興應
革事項。

影響

《資政新編》是太平天國後期帶有濃厚資本主義色彩的
綱領性檔案,是洪仁玕向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學習的結晶,其
中所闡述的政治法律思想,在中國近代法律思想史上占有重
要的地位。
評價
《資政新編》是先進的中國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的構想;但迫於當時形勢,未能實行。

與《天朝田畝制度》有何異同

相同處:
①大背景相同。它們都是在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互相交織、中國人民處於水深火熱之中出現的,都是在太平天國存在期間由太平天國主要領導者所編撰。
②主觀願望部分相同。都希望通過它們改造社會,特別是改變廣大勞動人民的社會地位,讓他們擺脫壓迫和奴役。
③結果相同。由於它們都超越了當時的歷史客觀實際而帶有空想性,所以都沒能真正實行過,故都失敗了。
不同處:
①目的不同。《天朝田畝制度》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個“有飯同吃,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絕對平均社會。而《資政新編》的目的,卻是要在中國建立一個相似於西方的資本主義社會。
②內容不同。《天朝田畝制度》只涉及到如何平均分配土地和財產。而《資政新編》卻從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外交四個方面闡述了如何在中國建立資本主義制度,發展資本主義。
③意義不同。前者反映的是幾千來農民要求均貧富建立大同社會的智慧和願望。而後者反映的是中國近代先進的中國人探索救國救民真理的勇氣、願望和決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