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政大夫祠古建築群

資政大夫祠古建築群

資政大夫祠古建築群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三華村的西面,建於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由頭門、中堂、祖堂組成;資政大夫祠和南山書院在頭門內院建牌坊,祖堂之後隔橫巷建二層後樓,建築布局、風格、形制保存完整。建築面積共5448平方米。

資政大夫祠古建築群位於廣州市花都區新華鎮三華村的西面,緊靠廣清高速公路,距城中心1公里。它建於清代同治二年至三年(1863年),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多年的歷史。資政大夫祠建築群,即資政大夫祠、南山書院、亨之徐公祠和國碧公祠連建在一起的群體建築。資政大夫祠是同治二年(1863年)任兵部郎中的徐方正為其祖父徐德魁被封贈資政大夫而建;南山書院則是兵部主事徐表正為其父徐時亮被贈奉直大夫而建的生祠;國碧公祠和亨之徐公祠則是徐姓的祠堂。

這四組建築先後建於清同治年間,前後排列整齊,由頭門、中堂、祖堂組成;資政大夫祠和南山書院在頭門內院建牌坊,祖堂之後隔橫巷建二層後樓,建築布局、風格、形制保存完整。建築面積共5448平方米。

資政大夫祠,頭門面寬三間15米、進深兩間9.2米,分心牆前後用石柱,在前檐次間石柱後加花崗石欄柵,明間設石門框。大門上石額刻“資政大夫祠”。兩側為鑊耳封火山牆,灰塑博古瓦脊。

牌坊建於同治二年,四柱三間四樓,連州青石打制,面寬9.35米、高9.8米,明間設兩層廡殿頂,上層檐下石打制的如意斗拱,正面懸刻“聖旨”,背刻“恩榮”及同治年間所頒的詔書。兩側次樓為廡殿頂,高6米,檐下額枋雕有圖案,柱前後立抱鼓石。

中堂面寬三間15.25米、進深三間11.8米,十五架梁用四柱前出四檁卷棚廊,前廊梁架、駝峰、雀替均雕人物、花鳥、魚藻走獸等紋飾。金柱為梭形柱並帶柱楯,封火山牆,灰塑博古脊飾。後進建築風格、形式與中堂一致。

資政大夫祠及南山書院的後樓相連,磚木結構,高二層13米,封山火牆,灰塑博古脊飾。首層門板、欄板均雕有紋飾。南山書院後樓部分構件和樓板已拆掉。資政大夫祠後樓樓板、樓梯尚保存,近年已維修復原。

亨之徐公祠及國碧公祠布局保存完整,亨之徐公祠在部分建築內加建了水泥結構,一些建築構件損壞嚴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