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雷修斯

賀雷修斯

古羅馬共和國的一位軍官,在公元前六世紀末羅馬和克盧西烏姆的戰爭中,在羅馬城外的蘇布里基烏斯(Sublicius)橋上英勇抵抗入侵的克盧西烏姆國國王拉斯·波希納(Lars Porsena)。 後世有被稱之為《橋上的賀雷修斯》的敘事。

基本信息

主要事跡

公元前509年的羅馬發生了一件大事——羅馬和雅典一樣,分成了窮人和富人兩大陣營。富人也被稱作貴族,他們和氣有禮,家產豐厚;窮人也叫平民,指那些沒有上過學、家裡財產不多的人。

起初在羅馬,窮人沒有選舉權,選舉權是富人獨享的權利。慢慢地,窮人也有了一定的選舉權,可是,一位名叫塔克文的國王卻認為窮人不配享有選舉權,因此他剝奪了平民好不容易享有的一點兒選舉權。 對於這項命令,窮人並不認同,尤其是在享受了一段時期的選舉權之後,窮人更加無法忍受塔克文對他們權利的剝奪。俗話說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公元前509年,羅馬城裡憤怒的窮人聯合起來同塔克文進行了鬥爭。最終塔克文被趕出了羅馬城。

趕走塔克文國王之後,羅馬人並沒有選出新的領導者。因為此時的羅馬人認為,如果國家只由一個人來領導,那么他總有一天會想做國王,歷史將重蹈覆轍。羅馬人對國王一點好感也沒有,因此他們決定採用新方式來管理國家。就這樣,羅馬人建立了共和政體。

在這種新的管理方式下,羅馬人每年選舉出兩個人共同管理國家。這兩個人就是執政官。執政官的任期為一年。執政官不僅掌管羅馬國內的事務,還需要指揮軍隊對外作戰。每個執政官都擁有一支12人的衛隊,每個衛隊成員肩上都背著一根捆插著斧頭的木棒,衛兵們管它叫束棒。 束棒是權力的象徵。如果一個人擁有束棒,便意味著他可以用束棒懲惡揚善。打人、用斧頭砍掉犯人的腦袋都是他們權力範圍之內的事。

還記得那個被趕走的國王塔克文嗎?他雖然被羅馬人趕走了,但他一直沒有死心,總是幻想著能再次登上王位。於是,他悄悄潛回羅馬,並且說服了一些羅馬人幫助他。

幸好,當時羅馬的執政官之一布魯圖斯識穿了塔克文的陰謀。但令人心痛的是,布魯圖斯的兩個兒子居然是塔克文的同謀。儘管他們是自己的親生骨肉,布魯圖斯還是毫不留情地把兩個兒子送上了法庭,將他們作為塔克文的同謀,與其他叛亂者一起處死。布魯圖斯鐵面無私、大義滅親的舉動著實令人佩服。

塔克文想要奪回羅馬王位的計畫就此夭折,但他仍然不甘心。第二年塔克文捲土重來,這次,他選擇與羅馬人正面對抗。他聯合了鄰國軍隊向羅馬發起了進攻。

得到訊息的羅馬元老院陷入了恐慌。因為儘管羅馬的軍隊十分英勇,但塔克文的盟友克魯修姆可非同一般。克魯修姆國力強大,而且他的國王波塞那早已名震四方,所以,元老院擔心羅馬民眾會因為對手的強大而變得軟弱,最終用奴役來換取一時的和平。羅馬的形勢變得危急。在這個緊要關頭,元老院決定採取一些措施來安撫人心,贏得民眾支持。元老院的這些措施包括免除賦稅,向人們提供優惠的食品,等等。無疑,這一系列措施產生了良好效果,元老院贏得了民眾的支持。

當塔克文的軍隊接近羅馬時,羅馬人展開了嚴密的防守。但是羅馬有一個薄弱環節,那便是台伯河上的一座木橋。敵人正打算從這裡進入羅馬城。就在羅馬生死存亡的關頭,一位願意用自己的生命換取羅馬安寧的勇士站了出來,他就是賀雷修斯。

當時,賀雷修斯正在把守木橋,面對如洪水一般湧來的敵人,他建議同伴們斬斷木橋,以防止敵人的軍隊攻入羅馬。為了給斬橋的同伴爭取更多的時間,賀雷修斯自告奮勇,以一人之力抵抗敵軍的千軍萬馬。

儘管同伴們催促賀雷修斯在橋斷之前回來,但是賀雷修斯依然憑藉著驚人的勇氣,站在橋頭以一敵眾。最終,木橋被斬斷了,敵人前進的步伐被打斷,羅馬保衛戰取得了勝利。而賀雷修斯,身著沉重的鎧甲,跳入河中,向對岸游去。賀雷修斯在河中躲過了敵人射來的箭雨,游回了羅馬。賀雷修斯作為羅馬生死存亡時的一面盾牌,被後世羅馬人銘記頌揚。

藝術形象

賀雷修斯(Horatius),古羅馬傳說中的一位英雄,獨眼的軍神。

賀雷修斯在橋上 賀雷修斯在橋上

公元前508年大約公元前509年伊特魯里亞最後的國王塔克文·蘇佩布(Tarquinius Superbus)被從羅馬驅逐,並轉而尋求克魯休姆(Clusium)國王拉斯·波希納(Lars Porsenna)的幫助以求恢復對羅馬的統治,而後者則可能就是當時伊特魯利亞聯盟的首領。

波希納行軍到羅馬並在一次突然襲擊中占領了賈尼科洛山(Janiculum);這也意味著台伯河穿城而過的這座城市的剩餘部分門戶頓開。李維(Livy,羅馬史學家,譯者注)記錄了賀雷修斯·科克勒斯(Horatius Cocles)的傳說。

故事中他連同斯普利烏斯·拉提烏斯(Spurius Larcius)和提都斯·賀米尼烏斯(Titus Herminius)一起疾奔到台伯河上的橋樑,在身背後出現整個伊特魯利亞的軍隊的時候,他們無視敵人仍然繼續奮力地破壞橋樑。在勸退另兩名勇士後,賀雷修斯幾乎是以一人之力堅持擋住敵人前行的道路。最終,伴隨著轟鳴聲和尖叫聲,通往羅馬的橋坍塌了。在向台伯河神祈禱之後,賀雷修斯躍入水中並安全地游回對岸。

其名言為:

"To every man upon this earth
Death cometh soon or late.
And how can man die better
Than facing fearful odds,
For the ashes of his fathers,
And the temples of his gods?"

翻譯:

凡立身此大地者,

死亡終將到來。

與臨恐怖而亡

何死為宜尚?

為諸父之骨骸,

為諸神之饗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