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蘭山繁縷

賀蘭山繁縷

賀蘭山繁縷(學名:Stellaria alaschanica)是石竹科繁縷屬的植物,為中國的特有植物。分布在中國大陸的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生長於海拔2,050米至3,200米的地區,常生長在山坡及雲杉林下,目前尚未由人工引種栽培。

基本信息

植物簡介

賀蘭山繁縷賀蘭山繁縷

種中文名:賀蘭山繁縷
種拉丁名:StellariaalaschanicaY.Z.Zhao
科中文名:石竹科
科拉丁名:Caryophyllaceae
屬中文名:繁縷屬
屬拉丁名:Stellaria
國內分布:寧夏、甘肅、青海
海拔:2100-2800(-3200)
中國植物志:26:142
英文植物志:6:24

形態特徵

賀蘭山繁縷賀蘭山繁縷

多年生草本,高1-5厘米。莖密叢生,細弱,多分枝,四棱形,沿棱被倒向柔毛。葉片線形或披針狀線形,長5-20毫米,寬1-2.5毫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邊緣具緣毛,下面中脈凸起,葉腋常生不育短枝。聚傘花序頂生,通常1-3花;苞片卵狀披針形,長1.5-3毫米,邊緣寬,膜質;花梗纖細,長7-15毫米,無毛;萼片5,卵狀披針形,長約3毫米,寬約1.2毫米,頂端漸尖,邊緣膜質,無毛,中脈明顯;花瓣5,白色,長約2毫米,短於萼片1/3,2深裂達基部,裂片長圓狀線形,頂端稍鈍,基部漸狹;雄蕊10,略長於花瓣;花柱3,長約1毫米。蒴果長圓狀卵形,長約4毫米,比宿存萼長近1倍;種子多數,寬卵形或近圓形,微扁,長0.5-0.8毫米,近平滑。花期7月,果期8月。

產地分布

賀蘭山繁縷標本賀蘭山繁縷標本
寧夏賀蘭山)、甘肅天水)、青海(門源、祁連、烏蘭、玉樹、囊謙、雜多、斑瑪)。生於海拔2050-2800(-3200)米的山坡及雲杉林下。模式標本采自賀蘭山。

相關資料

本種與長葉繁縷St.longifoliaMuehl.相近似,但本種植株低矮,高5-15厘米;莖密叢生,細弱,多分枝,彎曲;莖及葉緣被倒向柔毛;花瓣比萼片短1/3。

化學成份

葉浸劑能增加離體兔腸的運動;抑制蛙心的興奮傳導,導致心臟阻滯;在離體兔耳上,可使血管擴張;在蛙後肢灌流中,引起血管的先擴張後收縮。
葉的酊劑對貓靜脈注射,可引起短暫的血壓下降(20~40毫米汞柱),並抑制脊髓反射的興奮性。卷耳各部分都含相當量的碘。此植物據云能止血,人接觸蒼耳,可致皮炎;家畜(特別是豬)吃未生真葉之幼苗,可致中毒。

藥用價值

全草藥用,治乳癰、小兒風究、咳嗽,並有降壓作用。含糖類等成分。治陰虛陽亢、的煩躁不安、心悸、失眠症、頭暈目眩、耳鳴、高血壓、風濕痛。

1.食用:

頂部之嫩莖葉可供食用。

2.藥用:

根和全草(葉)入藥。性味:莖、葉:辛、苦、寒,有毒;果實:甘、溫;有小毒。效用:全草:發汗通竅,散風袪濕,消炎鎮痛。莖、葉:袪風,解毒。莖、治頭風,瘡傷。果實:散風,止痛,殺蟲。治風寒頭痛,風寒濕痹,疥癩;蒼耳子:治感冒頭痛,急、慢性鼻炎,瘧疾,風濕性關節炎。蒼耳草:治子宮出血,深部膿腫,痲風,皮膚濕疹。長期服用易致肝癌。根:風濕關節痛,感冒,瘧疾,腸炎,痢疾,小兒消化不良,淋證,帶下,月經不調,跌打腫痛,喉痺,乳癰,瘡癤,毒蛇咬傷。葉:外用治跌打損傷,骨折,毒蛇咬傷,乳腺炎。

臨床套用

①治療麻風對改善症狀有較好作用,用藥後能使患者結節消失,恢復正常皮膚,或紅斑顏色變淡、範圍縮小,面部、耳垂浸潤性損害減輕,脹大的尺神經變細變軟,手足活動靈活,部分恢復知覺。
麻風桿菌也有減少趨勢。
病理浸潤亦稍有進步。
但上述療效多發生在用藥後3~4月之間,以後進步便不明顯,且有部分病人發生新生損害,少數病人繼續用藥至12~15個月又有不同程度的進步,但不及初期效果明顯。因此認為蒼耳草宜與碸類藥或氨硫脲同時服用或交替服用,以期收到較滿意的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