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淥汀

賀淥汀

賀淥汀 (1903年-1999年) 原名賀安卿,又名賀抱真、賀揩。男,湖南邵東縣人。漢族,我國著名的作曲家、音樂家。在近80年的音樂生涯中,他把自己的音樂活動與人民的革命鬥爭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創作了很多不朽的音樂作品,在我國產生重大影響。他的創作,構思嚴謹周密,結構完整緊湊,手法簡潔洗鍊,感情真摯自然,有鮮明的時代特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尤其是歌曲創作,其親切上口的旋律與鮮明的時代感使他成為人們永遠不會忘記的一位優秀的人民音樂家。

基本信息

簡歷

賀淥汀 賀淥汀

1917年,考入長沙的湖南省立甲種工業學校機械科,半工半讀,並在兩年後,插班考入寶慶(邵陽舊稱)縣中,畢業後在仙槎國小當教員。1923年春考入長沙岳雲中學藝術專修科,畢業後留校任音樂教師。1926年回到寶慶縣中、縣立師範及母校循程國小教音樂、美術,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於次年12月參加廣州起義。

1931年考入上海音樂專科學校,師從音樂家黃自。1934年加入上海明星影片公司,任音樂科科長。1936年參加左翼歌曲作者協會。1937年參與組織上海文化界抗日救亡演劇第一隊。為《四季歌》、《天涯歌女》作曲,為《馬路天使》的主題曲。

1938年到武漢,在國民政府軍委政治部第三廳所屬的中國電影製片廠任音樂科長兼該廠中國合唱團的總幹事。1938年8月到重慶,曾任重慶中央廣播電台音樂科科長、重慶育才中學音樂教員。

1943年到延安,後去東北。1946年回延安,任中共中央黨校文藝工作研究室音樂組長,並與李伯釗等負責籌建中央管弦樂團,並任團長兼合唱隊長。

1949年2月,任北平師大音樂系主任及籌建中的國立音樂學院(中央音樂學院前身)副院長,還被選為全國文聯常務理事及中國音協副主席。1949年9月任上海音樂學院院長。

1966年6月10日,中共上海市委召開“文化大革命動員大會”,上海市長曹荻秋在動員報告中點名指控8名藝術家、作家、編輯、和教授是“反黨反社會主義分子”,賀綠汀是其中之一。賀綠汀也在全國性報紙上受到點名批判攻擊。教育界和藝術界都是文革規劃好的重點打擊對象,賀綠汀身為音樂家以及大學校長,身兼二罪,在劫難逃。紅衛兵運動興起以後,賀綠汀進而遭到肉體攻擊和折磨。9月16日,賀綠汀及妻子姜瑞芝被該校紅衛兵綁架到學校。賀綠汀被一塊黑布蒙住頭,被皮帶抽打,直打得身上的衣服稀爛,與血水混合在一起。姜瑞芝也被逼在牆角打得滿身是傷。這一群人打過以後,另一群人圍上來,將他們分別綁架,又整整折磨一夜。他們的家被抄,家裡的東西都被砸碎。――文革中,只有三百多人的上海音樂學院發生了十七起所謂“非正常死亡”。這些死亡就發生在這樣的暴力虐待的基礎上。1968年3月21日,賀綠汀被上海當局關進正式監獄。他被關了5年,1973年才被釋放。在這期間,他多次被押到“鬥爭大會”上遭到“鬥爭”,其中包括在電視上被“鬥爭”。“鬥爭會”一隻開到了電視上,也算是上海對高科技的特別使用,儘管當時私人很少人有電視機,在上海之外的地方也沒有電視節目播送。

1984年退任上海音樂學院名譽院長。

1999年4月27日20時15分,在上海因病辭世,享年96歲。

主要作品

鋼琴曲《牧童短笛》、《搖籃曲》。

管弦樂曲《森吉德瑪》、《晚會》。

電影歌曲《春天裡》、《四季歌》、《天涯歌女》。

歌曲《游擊隊歌》、《墾春泥》、《嘉陵江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