費爾德斯坦

費爾德斯坦是個猶太人,1939年出生於紐約市。他對經濟學原本無甚興趣。1961年從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後,他想繼續念哈佛醫學院,結果卻拿到了英國牛津大學的富布萊特獎學金,到了英國,他便一頭栽入英國醫療體系研究中,幾年之後,獲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返回哈佛任教。這時,他才開始將研究焦點放在經濟政策上。1977年,美國經濟協會設立每兩年頒發一次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專門獎給美國40歲以下的最傑出的經濟學家。費爾德斯坦是該獎的首位獲得者,其研究造詣可窺一斑。

在美國白宮精英圈子裡,馬丁·費爾德斯坦(Martin S .Feldstein )的資歷難以有人媲美:頂級經濟學家,與布希家族淵源久遠,人脈橫跨政治、學術、媒體、企業以及公共領域。 
費爾德斯坦是個猶太人,1939年出生於紐約市。他對經濟學原本無甚興趣。1961年從哈佛大學本科畢業後,他想繼續念哈佛醫學院,結果卻拿到了英國牛津大學的富布萊特獎學金,到了英國,他便一頭栽入英國醫療體系研究中,幾年之後,獲牛津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返回哈佛任教。這時,他才開始將研究焦點放在經濟政策上。1977年,美國經濟協會設立每兩年頒發一次的約翰·貝茨·克拉克獎,專門獎給美國40歲以下的最傑出的經濟學家。費爾德斯坦是該獎的首位獲得者,其研究造詣可窺一斑。 
費爾德斯坦對國際經濟學和國際經濟政策協調的研究卓有成效。在這方面他最成功的論文之一是1980年與霍里奧卡合作的關於國民儲蓄和投資之間跨國關係的論文。隨著金融自由化和一體化的進程加快,國際間資本的流動性大大增強。對於國際資本流動的問題,在經濟學家中曾經流行著這樣的無套利觀點:在資本流動的情況下,每個國家的儲蓄可以自由地流到生產效率最高的國家和地區,因此一個國家的投資並不依賴於其國民儲蓄,國民儲蓄的增加也未必能增加其國內投資,國內投資量與國內儲蓄量之間是無關的。但費爾德斯坦和霍里奧卡發現,在當時公認的資本具有高度流動性的OECD國家中國民儲蓄和國內投資是高度相關的,國民儲蓄率的增加將導致國內投資率幾乎同等程度的變化。他們的研究與完善資本國際市場的完全套利假設是不一致的,成為國際經濟學至今未解的費爾德斯坦一霍里奧卡之謎。 
針對西方已開發國家的國際貨幣合作實踐,費爾德斯坦的研究結果,是提出逆效合作(Counter-productive Cooperation)理論。他認為,合作基本無效或逆效。其基本原因是政策制訂者的動機不純。由於美國的政治體制為三權分立的結構,所以國會的存在會阻撓美國財政政策的國際協調,所以美國政府只能通過貨幣手段調整。其結果是:不論貨幣政策是否合乎時宜,財政當局總是傾向於把調整的負擔推給美聯儲;不論實施國際貨幣合作是否恰當,政府總是傾向於推進國際貨幣合作。這樣做的目的是為自己政績的不佳尋找替罪羊。 
20世紀60年代以後,公共財政學在政府干預經濟的現代經濟思想的影響下發展壯大起來。這是費爾德斯坦另一個長期的研究重點。李嘉圖等價定理是公共財政中的一個重要命題,該命題認為赤字融資與稅收融資的經濟效應是等同的,或者說財政政策是無效的,赤字財政不能使消費增加。費爾德斯坦(1988)研究了在收入不確定的條件下財政政策的效應,用一個以收人不確定為基礎的生命周期模型反駁了李嘉圖。他論證,由於存在道德風險,個人未來收入的不確定性是不可避免的,在原則上不可能通過年金市場或其他保險市場來規避。 
不確定性的存在,意味著對一個年輕人而言,最優選擇是比確定性條件下進行更多的儲蓄。同時,一個人在年輕時得到1美元新增收人與讓自己的子女以後獲得現值1美元的收人之間就不再是無差異的了。於是,在現有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與子女增加現值1美元的未來收入之間,前者將更多地增加個人的現期消費。這意味著,由於國債是由後代來承擔的,所以削減稅收、增加國債融資的赤字財政政策將提高現期消費。造成由後代向前代轉移支付的流動式社會保障計畫也有類似的效應。 
費爾德斯坦極力主張政府應該少干預經濟,是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堅實擁躉。與其他工業國一樣,美國在財務上實行的是隨收即付制度。該制度採取了以支定收、 略有節餘的財務制度,這樣可以積累起一定的基金。按美國的法律,保險基金由獨立於政府的信託基金管理並用於購買國債,所以這筆龐大的基金對資本形成並無直接的作用。費爾德斯坦分析了該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1)配置效率低下,回報率遠低於私人養老金,為了應付支出的增長,社會保障稅率被不斷提高,從而對勞動供給造成嚴重扭曲,帶來的無謂損失。(2)減少了國民的儲蓄,如果不改革社會保障系統,它就會像別的國債一樣擠出越來越多的私人資本。費爾德斯坦認為,將現有社會保障系統轉向一種私人基金式的體系是可行的選擇。 
位於麻塞諸塞州坎布里奇的國家經濟研究局創立於1920年,是尖端經濟研究的重鎮,從1977年起至今,費爾德斯坦一直擔任局長。不過到費爾德斯坦接手的時候,這個機構已經在走下坡。在費爾德斯坦努力經營之下,國家經濟研究局的規模漸增、聲譽日隆。目前600多名美國或其他國家知名大學的經濟學或商學教授以參與項目方式加盟,構成全美第一經濟研究團隊。如今,能夠成為該局研究員在學術界都認作權威。費爾德斯坦對於經濟學研究也開始擁有越來越大的影響力。 
費爾德斯坦與政治的結緣始於20世紀70年代後期與老布希的相識。老布希出任副總統時,推薦費爾德斯坦出任里根政府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他赴任後,以對經濟問題的傑出見解博得了企業的廣泛支持, 但因大膽主張提高稅率減少赤字,又一直受到排擠。直到2000年,小布希競選總統時,他東山再起,為其做顧問。布希入主白宮後,費爾德斯坦就在幕後發揮影響。2005年, 費爾德斯坦一度是美聯儲主席格林斯潘的熱門繼任人選。後因其擔任董事的美國國際集團陷於美國證交會和紐約總檢察長的雙重調查中,名譽受到牽連而惜敗給伯南克。 
過去40年中,精力充沛的費爾德斯坦一直滿課時教學,幾乎每年都要給大一新生講授經濟學入門課。如今,他的弟子眾多,遍布政界和學術圈,其佼佼者可以排出一個豪華陣營:薩默斯(前財長和哈佛校長)、埃爾伍德(哈佛大學甘迺迪政府管理學院院長)、波特巴(麻省理工教授和布希稅改小組成員),林奇(前布希高級經濟顧問)、羅森(前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 哈伯德(布希政府首任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現哥倫比亞商學院院長)等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