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醫學院基礎醫學院

貴陽醫學院基礎醫學院

數學教研室建立於1979年,當時只有兩位教師,承擔藥學系“高等數學”的教學任務。 數學教研室是一個奮發向上的集體,我室教師在教學之餘,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了科研、教學論文數十篇。 教研室成立之初,每年學生不足100人,每學期72學時的教學計畫。

概述

貴陽醫學院基礎醫學院前身是原國立貴陽醫學院醫本科,1938年隨貴陽醫學院的建立而誕生,1982年組建成基礎醫學部,2003年更名為基礎醫學院。經過全院教職員工共同努力,基礎醫學院發展壯大成為具有一定規模,集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為一體,以培養醫學人才為主體的重要教學單位,每年承擔學校近43 %的教學任務。目前基礎醫學院下設4個行政科室,16 個教研室,3個實驗室和3個實驗中心,有1個博士授予點(病理與病理生理學方向),7個碩士學位授予點,2個基礎醫學本科專業(法醫方向和醫學生物技術方向),4個省級重點學科,7門省級精品課程。
學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科研項目16項,教育部“春暉計畫”科研合作項目2項,教育部高等學校博士學科點專項基金2項,貴州省優秀人才省長基金項目、貴州省優秀青年人才項目、貴州省委組織部特助經費、貴州省科技攻關項目、貴州省科技基金、貴州省國際合作項目、貴州省教育廳基金、貴州省衛生廳基金等項目48項,市、院級科研項目76項,合計資助金額達1000萬餘元。國內外公開發表論文近500餘篇,其中核心期刊250餘篇,SCI收錄19篇,主編教材8部,參編教材32部。

教研機構

數學教研室建立於1979年,當時只有兩位教師,承擔藥學系“高等數學”的教學任務。發展至今,目前,我室有教師5名、其中,副教授3人,講師2人。學歷結構為:碩士2人,本科3人,所學專業均為數學。承擔了全院各系的“高等數學”、醫學系“醫學統計學”、藥學系“藥學數理統計”、檢驗系“實驗室統計”、生物工程系“線性代數”與“機率與數理統計”等課程。
數學教研室是一個奮發向上的集體,我室教師在教學之餘,努力學習、刻苦鑽研,在國內外雜誌上發表了科研、教學論文數十篇。曾經編寫教學講義兩本、教材一本。
數學教研室是一個敬業愛崗的集體,教師在教學工作中認真負責,從嚴治教,努力提高教學質量。1982年,我教研室被貴陽醫學院授予“五講四美”為人師表先進集體稱號,1998年我室被評為基礎部“優秀教研室”。同時,我教研室教師曾被評為“學院優秀教師”和貴州省“師德標兵”。
化學教研室是在1938年成立貴陽醫學院的同時建立起來的,屬於基礎醫學院,教研室現有一位主任、一位副主任,教師13人,高級職稱5人,中級職稱6人,初級職稱2人。
教研室人員在承擔的課程有:《基礎化學》、《有機化學》、《無機化學》、《分析化學》、《儀器分析》和《醫用化學》等,曾承擔的科研項目有:貴州省科委科技基金、貴州省衛生廳2000年度優秀醫學青年科技人才專項科研基金、貴陽市科技局科技基金及貴陽醫學院青年科研基金等的課題。教研室教師共論文約為60篇,其中核心期刊30篇,其中有8篇論文被SCI收錄,4篇被EI收錄。
計算機教研室成立於1985年,其前身為微機教研室,隸屬於科技處(原科研處),為科技處下的一個室,其職責是承擔一些教學科研工作,為全院教學和科研服務。1990年更名為計算機教研室,併入基礎醫學院(原基礎醫學部),為該部領導的一個教研室。
85年教研室成立之初,只有3名教師。教研室現有教師10名,其中副教授2人、講師7人、助教1人,所學專業均為計算機及相關專業。
教研室成立之初,每年學生不足100人,每學期72學時的教學計畫。隨著教育事業的發展與招生人數逐年增加,教研室承擔了繁重的教學任務,目前承擔全院本科、專科、預科、成教的計算機課的理論教學及實驗教學,開設《大學計算機基礎》、《資料庫套用基礎》、《計算機基礎》、《C語言程式設計》、《微機原理與接口技術》等課程,還承擔碩士研究生《計算機醫學套用》課程的教學任務。
在繁忙的教學之餘,全體教師積極申報科研項目,從科技、教育行政管理部門爭取項目和經費,先後主持和參加科研項目19項。其中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科技進步3等獎1項,省科技進步4等獎3項。獲國家科技成果完成單位1次。獲院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一項、二等獎一項。發表論文65篇。編寫教材4部,自編自用實驗指導書6本。

實驗室建設

多媒體機能實驗室充分利用現代電子數位技術的最新成果,引進了新型儀器作業系統。即以生物信息採集與處理系統為核心,用計算機來顯示、記錄和處理實驗結果,使機能實驗具有可靠、先進、科學、新穎和易操作的特色。
我院多媒體機能實驗室共有10個實驗室,有6個實驗室配有6套共36套能獨立工作的實驗系統,這36套實驗系統又通過區域網路相互連通,每一套實驗系統可以調用任何其它實驗系統的數據和資料,達到資源共享。
生物信息採集與處理系統適用於對實驗動物的生物電信號,如心電、腦電、肌電,胃腸電位,誘發電位,神經元單位放電等進行信號採集和處理,並對結果進行圖形顯示、列印和磁碟保存。如配合以適當的換能裝置,則可對實驗動物的血壓、血流、脈搏、肌張力和尿量等非生物電信號進行相似的信號採集和處理。該系統把機能實驗中常用的刺激器、放大器、時標和記滴器等集成在內,使其能滿足機能學科大部分實驗的需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