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溪縣

貴溪縣

貴溪縣位於江西省鷹潭市。

基本信息

江西省財政廳幫扶貴溪縣樟坪畲族鄉紀實

貴溪縣貴溪縣
萬豐 李小波
中國財經報 2007-09-15 10:31:09
江西省貴溪縣樟坪畲族鄉是一個人口不滿5000的少數民族山鄉,刀耕火種是畲民的傳統,狩獵農耕是畲民的主要生活來源,住茅草房、穿自織衣、喝山澗水,“一根竹梢兩頭尖,一擔乾柴換油鹽”,是畲鄉民眾千百年來生活的真實寫照。1996年,畲鄉人均年純收入還不足650元。

自1997年開始,江西省財政人用真誠和真情,用心智與心血,助畲鄉發生巨變。

“敲開山門”精心繪製藍圖

1997年,江西省財政廳根據省政府的要求,成立了對口支援工作領導小組,歷任廳長高度重視,親任組長,全廳先後開展了三輪對口支援樟坪畲族鄉活動。

自1997年始,省財政廳共派出幹部100多人次深入畲鄉調研,籌措資金500多萬元,首先致力解決制約經濟發展的交通“瓶頸”,如今畲鄉經濟發展的大動脈疏通了,畲鄉開始步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從2002年開始,省財政廳開展了第二輪對口支援工作。為增強畲族鄉自我發展的能力,變輸血式扶助為開發式扶助,結合畲鄉的本地情況,確定在5年內完成10多個對口支援項目,進一步幫助完善基礎設施建設,調整產業結構,發揮資源優勢,重點幫助該鄉開發毛竹林2000畝項目。

畲鄉幹部民眾在省廳以及有關部門領導的幫助下,思路變得清晰,確立了“希望在山上,不能丟;潛力在園區,要抓住;農林產業有優勢,能富民;工業發展勢頭好,能強鄉”的發展思路。

“反彈琵琶”做足山水文章

貴溪縣貴溪縣
“地無三尺平”,樟坪畲族鄉山多平地少,山地面積占90%以上,10年前,鄉內除幾家木竹手工作坊外,沒有一家工業企業。如何發展工業?這是困擾該鄉多年的一個難題。該鄉在省財政廳領導的“點撥”下,決定“反彈琵琶”,利用好當地政策(即貴溪市委、市政府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鄉鎮招商引資進入市工業園區企業,完成稅收全部歸鄉鎮所有),築好園區“聚寶盆”。

貴溪市出台的鄉(鎮)入市級園區企業稅收歸鄉(鎮)這一政策,創新了市、鄉(鎮)財政分配體制,激發了財政增長活力,更大調動了鄉(鎮)入市級園區辦廠(企業)的積極性。同時為鼓勵鄉(鎮)財政增收,貴溪市還建立長效激勵及目標管理機制,設立了目標任務“超額獎”、“增幅獎”、“上台階獎”、“超收分成獎”等多項獎項,激發了畲鄉(鎮)廣大幹部創業的熱情。畲鄉幹部們統一思想後,他們帶頭打起包裹出山、過河,千山萬水尋客商,先後數十次分赴浙江、江蘇、上海、深圳、北京等地,行程數十萬公里,廣交商界朋友。幾年來,共引進1000萬元以上入市園工業企業10多家,形成了以銅板、銅帶、銅排、銅閥門等銅製品為龍頭,有白蟻酒、白蟻口服液、天師降脂茶等醫藥保健產品和獲國家專利的出口重竹地板、竹拉絲等精深加工農產品相補充的多個優勢產業,為民族鄉經濟發展添上強勁的雙翼。2006年該鄉工業總產值達15億元,財政收入完成6200萬元;2007年1—6月,財政收入已完成7137萬元,年底有望突破億元大關。時任省委副書記、常務副省長的吳新雄(現任省長)在視察該鄉後給予了高度的評價,他稱讚

畲鄉人是“把金山銀山放在工業園區,把綠水青山留在自己的家鄉”。

畲鄉人又走出一條綠色環保+效益之路,在省財政廳幫扶組的引導下,他們以四大基地建設為主抓手,按照“生態、優質、高效”的原則,走特色農業產業興鄉富民之路,一是建設好1.5萬畝毛竹豐產林基地,推進竹產業化發展;二是建設好1500畝退耕還林示範基地;三是建設好千畝優質茶葉生產示範基地;四是發展“電腦農業”工程,建設好500畝高效農業示範基地。省財政廳針對他們的定位,每年安排20萬元重點扶持該鄉發展毛竹豐產林,取得了顯著成效。如今一個個致富的希望在山上長得鬱鬱蔥蔥。

“山騰水笑”前程一片光明

數字是枯燥的,但最具說服力。如今樟坪畲族鄉鄉民口袋鼓了、生活美了,一組數據最能體現:

1996年,全鄉民眾80%的口糧靠返銷糧;2006年,全鄉90%的口糧實現自給,毛竹豐產林開發達8000畝,毛竹蓄積量由原來的不足200萬根發展到540萬根,每年毛竹創收450萬元,人均增收680元。

1996年,全鄉少數民族民眾人均純收入不足650元;2006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000元。

1996年,全畲鄉幹部年人均工資不足3000元,人心思動;2006年,全畲鄉幹部年人均工資超過1.5萬元,人心思進。

昔日農民用電話是夢想,現在全鄉擁有移動通信用戶500餘戶,程控電話用戶300多戶,通信入戶率達85%。

昔日畲族民眾點燈燒松脂油、煤油成為歷史;現電網覆蓋率達98%,飲用健康衛生自來水農戶達75%,彩電農戶擁有率達75%,機車用戶擁有率達70%……

如今的樟坪畲族鄉大道寬暢、通訊便捷、燈火通明、瓜果飄香,淳樸的畲鄉人民把省財政廳的傾情幫扶的點點滴滴記在心中。畲族鄉鄉長鄭占煌深情地對記者說,我們忘不了省財政廳,忘不了財政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