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

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

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是2000年7月經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位於凱里-麻江城市總體規劃中心區域,功能定位凱麻新城區主體、凱麻新區中心區(凱里中心)、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試驗區。 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華東、華南進入大西南的主要交通要道,是貴州乃至西南地區南下東進的重要門戶。凱里經濟開發區位於中國貴州東部,黔東南州西部,是中國湘桂黔三省交界中心城市,貴州省東部區域性中心城市,黔中經濟區五大主要城市中心,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首府、凱麻同城新中心,現轄1鎮和1個街道辦事處,4個新型社區、23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現有人口15萬人是貴州省人民政府在1999年7月以(黔府發[1999]36號)檔案批准建立、2000年7月掛牌成立的省級經濟開發區,也是黔東南州第一個省級開發區,位於凱里—麻江城市總體規劃中心區域,功能定位凱麻新城區主體、凱麻新區中心區(凱里中心)、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城鄉一體化示範區、改革創新先行先試的試驗區。2016年1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凱里—麻江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的批覆(黔府函〔2016〕342號),明確將凱里—麻江(既凱麻新區)全面建成生態文明、經濟低碳、城市智慧、生活幸福、獨具苗侗文化特色的城市。

基本信息

相關建制沿革

開發區俯瞰圖 開發區俯瞰圖

凱里經濟開發區是經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建設部等七部委審核同意建設的省級開發區;1999年7月30日貴州省人民政府以《省人民政府關於進一步實施開發帶動戰略,切實做好招商引資工作的決定》(黔府發[1999]36號)檔案批准建立;2000年7月掛牌成立、成為黔東南州第一個省級開發區,初期規劃建設用地面積23.8平方公里;2005年2月3日,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總體規劃的批覆》(黔府函〔2005〕18號),凱里經濟開發區規劃建設用地面積擴大到65.43平方公里;2011年1月貴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凱里—麻江城市總體規劃》後,凱里經濟開發區規劃面積擴大到168.6平方公里。2016年12月貴州省人民政府關於凱里—麻江城市總體規劃(2016—2030年)的批覆(黔府函〔2016〕342號),進一步強化凱里—麻江中心城區作為州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凱麻新區城市建設規劃面積擴大到1717.58平方公里。並將凱里—麻江(既凱麻新區)全面建成 生態文明、經濟低碳、城市智慧、生活幸福、獨具苗侗文化特色的城市。

行政區劃

現轄1鎮和1個街道辦事處,4個新型社區、23個行政村、3個居委會, 未來城市新區——鴨塘街道, 人文美麗古鎮——下司; 新型社區包括:凱化社區、重興社區、白午社區、下司社區。

交通

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區位優越、交通便捷,是華東、華南進入大西南的主要交通要道,是貴州乃至西南地區南下東進的重要門戶。

已建成通車交通:滬昆高速鐵路客運專線(凱里南站)、湘黔鐵路、株六複線、滬昆高速公路、凱麻高速公路、凱羊高速、余凱高速、320國道均穿境而過,濱江大道、凱開大道、開司大道、金匯大道、高新大道、中昊大道、爐山至下司快速通道建成通。

正在(規劃)建設道路:都凱城快速鐵路、重慶至柳州鐵路、凱里環城高速、凱里至都勻大道、下司至碧波快速通道、百米大道等正在建設中。

目前該區1個小時可達貴陽龍洞堡國際機場,30分鐘可到凱里黃平機場,距貴廣高鐵、廈蓉高速公路匝道口30公里。基本形成了公路、鐵路、航空並舉,國道、省道、高速公(鐵)路並存的立體交通網路。

地理環境

位置

凱里經開區位於貴州省東南部、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西部,為自治州首府所在地。東接凱里市區、雷山兩縣,南抵麻江、丹寨兩縣。

地貌

地勢西北部、西南部、東南部高,中部、東北部較低。最高山峰夠末也海撥1447米,最低〔清水江流出境處〕海撥532米,平均海撥850米,屬中山、低山地貌區。

氣候

凱里屬中亞熱帶溫和濕潤氣候區,年平均氣溫為13·6—16·2℃,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為23·2—25·8℃,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為2·6—5·2℃。境內氣候溫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年平均降雨量為1240·1毫米,適宜於農、林、牧並發展。

自然資源

凱里開發區有清水江、鴨塘河等大小河溪估計30餘條。

凱里經濟開發區以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花園式城市新區為契機,全面推進栽花植樹種草工程,確保項目建設到哪裡,綠化就跟進到哪裡,不斷提升開發區品位,美化人居環境。自去年以來,該區投資近3000萬元,在新建成的開司大道、春暉路西段、高新路南段、高新路北段、金匯路北段路、紅岩路、金匯路連線線A段、金匯路連線線B段、翁義路等9條道路兩側,種植行道樹6000餘株。在開司大道、翁義路中央綠化帶栽花植樹種草1.7萬平方米。在開元大道沿線兩側擺放花卉,在主要交叉路口和凱麻城市展廳設定花壇。對管委會辦公樓門前廣場和凱里學院對面廣場的綠化景觀實施改造。對凱里學院門口凱開大道兩側實施種草綠化。目前正對原210場廣場實施綠化亮化美化改造,打造城市景觀亮點。在綠化過程中,該區著力改變道路兩側固有的“一路一樹、一街一品”的綠化方式,推行組團造型,加入人性元素,注重綠化和美化元素的結合,體現視覺美感和文化內涵。進入園區落戶的企業和商住小區,也把綠化當做提升企業品質、園區品位的抓手,廣植花草,“造綠”添綠,力求綠化、美化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營造優美舒適的高端人居環境。

人口民族

.2015年貴州省凱里開發區常住人口是15萬人。其中:男性人口7.8萬人,占52.31%;女性人口7.2萬人,占47.69%。總人口性別比是109.70。 凱里開發區居住著苗、漢、侗、仫佬、畲、布依、水、彝、壯、瑤、滿、回、蒙古、景頗、佤、黎、東鄉、納西、仡佬、京、朝鮮、土家、白、傣、藏、拉祜、維吾爾等民族和革家、西家等待定民族。這些民族中,仫佬族、苗族、漢族、畲族及革家、西家是世居民族。少數民族人口為12萬人,占全區總人口的85%。

政治體制

凱里經濟開發區工委書記: 馬磊(副廳級)

凱里經濟開發區管委會主任: 羅 傑(正處級)

凱里經濟開發區工委常務副書記: 楊承進(正處級)

凱里經濟開發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 賴 峙 (正處級)

經濟概況

2015年凱里經濟開發區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全力以赴穩增長,千方百計促增收,全年我區財政總收入同比增長22.21%,增幅位列全州第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7199萬元,同比增長20.66%,增幅位列全州第七。

截止12月31日財政總收入累計完成79900萬元,占預算101.14%,同比增長22.21%,增收14522萬元,其中:國稅完成收入12281萬元,占預算任務72.24%,同比增長74.47%,增收5242萬元;地稅完成收入37815萬元,占預算任務87.94%,同比增長15.16%,增收4979萬元;財政部門組織收入29804萬元,占預算任務156.86%,同比增長16.86%,增收4301萬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57199萬元,占預算104.92%,同比增長20.66%,增收9792萬元。

2015年凱里經濟開發區財稅部門主動適應經濟“新常態”,緊緊圍繞財政收入目標任務和一般公共預算收入目標任務,狠抓征管,強化調度,挖潛增收,圓滿完成全年財政收入任務。

社會事業

教育

•普通高等

本科院校:凱里學院

大專院校:貴州電子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正在建設) 、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 、 凱里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正在建設) 、黔東南州委黨校(行政學院)、 黔東南州廣播電視大學(教育學院)

•高級中學(職校)

凱里實驗高級中學(2016年9月投入使用)、下司民族中學、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正在規劃建設)等。

•初級中學

凱里第十五中學、 凱里開發區初級中學、下司民族中學、白午中學、北大附屬學校中學等。

•國小教育

北大附屬學校國小、凱里經濟開發區第一國小(翁義國小)、白午國小、鴨塘國小、下司國小等

•學前教育

北大附屬學校幼稚園、凱里開發區幼稚園、新世紀第五幼稚園、凱里勵志雙語幼稚園、百午幼稚園、鴨塘幼稚園、下司幼稚園等

醫療

大型醫院:

國家三級甲等綜合醫院3所: 貴陽醫科大學第二附屬醫院(開發區病區於2017年1月開業)、 黔東南州兒童醫院(正在建設)、 黔東南州苗醫醫院(正在規劃建設 )

國家二級甲等綜合醫院 1所: 凱里開發區人民醫院

其他醫院: 黔東南眾康醫院、黔東南中西醫結合醫院、凱里開發區開元醫院及相關衛生服務中心等

體育

黔東南州下司皮划艇迴旋基地(國家級皮劃基地)

黔東南州游泳館

凱里奧體中心(正在建設)

凱里新會展 中心(正在規劃建設)

金融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貴州銀行(正在建設中)、貴陽銀行、中國信合、中國郵政儲蓄銀行、貴州省農村信用社、凱里市農村商業銀行、麻江農村商業銀行等

歷史文化

20世紀60年代中期開始的規模宏大的三線建設,是黨和國家根據當時的國際形勢而做出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中國生產力布局的一次重大戰略調整;開發區承擔了部分軍工科技建設任務,現在正在建設的“三線建設"博物館等,目前有 中國繪畫之鄉——銅鼓 、世界名犬——下司犬以及 毛澤東雕塑銅像等;

風景名勝

著名景點

凱里下司風景名勝區(國家4A級旅遊景區,省級旅遊風景名勝區)

凱里苗妹非遺博物館(國家3A級旅遊景區)

凱里下司古鎮(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凱里下司生態農林觀光園(國家3A級旅遊景區)

中國軍工“三線建設”博物館(擬建國家4A級景區)

凱里生態移民廣場公園(擬建黔東南州最大、功能最齊全的生態體育公園)

凱里東方鬥牛城

淑里城市生態濕地公園(擬建省級濕地公園)

鴨塘城市生態濕地公園

萬花谷景區

鐮刀灣景區

招商引資

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始終把招商引資作為工作的重中之重,不斷完善招商引資政策,不斷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持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開展節會招商、以商招商、產業招商、“請進來、走出去”招商等活動,招商引資成效凸顯。11年來,全區共引進項目200多個。2011年,共引進項目40個,總量增幅排名貴州省省級開發區第1名;協定引資410.34億元,同比增長655.29%,總量排名貴州省省級開發區第4名,增幅排第1名;實際到位資金37.6億元,同比增長230.05%,資金到位率9.16%,總量增幅排名貴州省省級開發區第3名;開工28個,項目開工率達70%;契約履約項目39個,履約率達97.5%。

境內公車

線路起點站終點站票價
12路(城區公交)華億國際商貿城208廠4元
17路(城區公交)永華廠小區下司古鎮北4元
20路(城區公交)火車站高鐵南站4元(分段計價)
21路(城區公交)老財校高鐵南站4元(分段計價)
28路(城區公交)州林汽桃花2元
202路(下司—爐山專線公交)下司鎮政府爐山二小1元
301路(開發區境內公交)桃花房地產交易中心1元
302路(開發區境內公交)下司古鎮高鐵南站1元
305路(開發區境內公交)下司古鎮花橋1元
306路(開發區境內公交)下司古鎮淑里村委會1元

園區規模

凱里經濟開發區大力實施工業強區戰略,堅持生態引領,發展特色工業,推進企業向工業集中,工業向園區集中。重點打造 電子信息產業園、醫藥科技產業園、港深科技園、電梯工業園、汽車工業園等五大“百億產業園”,做大城市產業支撐。通過招商引資,大力引進並推進項目建設,目前該區已入駐企業332戶,其中工業企業78戶,園區產業初步形成集聚態勢,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藥食品等逐步發展成為主導產業。工業企業已建成投產35戶,項目總投資10.52億元,去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5.45億元,同比增長72.62%;完成工業銷售值13.25億元,同比增長84.1%;完成工業增加值2.64億元,同比增長34.17%。正在建設的工業項目有33個,總投資164.16億元,全部建成投產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產值744.61億元、年創稅59.7億元,可提供6萬餘個就業崗位。

民生政策

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兩讓一放”理念,讓利於民,讓利於外,放權搞活,全面實施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養老保險、老齡補貼、農村房屋災害保險、普及高中階段教育、失地民眾基本生活保障等10項“民生工程”。讓廣大農村居民在“種地不交稅、上學不付費、看病不太貴”的基礎上,進一步實現了房屋有保險、生活有保障、養老不犯愁的願望。全區60歲及以上老人均享受基礎養老金和老齡補貼,2737戶農戶參加了農村房屋災害保險,為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撐起保障傘。為改善中小學生營養狀況,提高中小學生健康營養水平,2011年凱里經濟開發區全面實施“雞蛋工程”,向寄宿制中國小校學生每天免費傳送一個熟雞蛋,區財政一年要支付雞蛋的費用達13萬餘元。對失地超過50%的農戶均納入到失地農民基本生活保障範圍,發放基本生活保障金,做到了“應保盡保”。同時,統一規劃建設萬人集中安置新區,占地500畝,預計總投資7億元,總建築面積45.3萬㎡,可安置2638戶、1萬餘人,對農戶實行一戶一套住房、一戶一個低保、一戶一人就業、一戶一個店鋪的“四個一”安置模式,使失地農民“失地不失業”。凱里經濟開發區對客商堅持“全方位、全過程、全天候”服務,及時提供水、電、路、土地等保障,設立工業發展基金和企業扶持資金扶持企業。積極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採取開發區支持,村委會與失地農民共同入股的方式,加快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全區8村1居先後成立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公司,開發區管委會向各村(社區)撥付了第一批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項目啟動資金共100萬元,目前,各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十二五”期間,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將緊緊圍繞打造“省級一類開發區、千億級產業園區、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三大發展目標,按照“生態化引領、園區化布局、集約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的發展思路,重點發展電子信息、裝備製造、醫藥科技、食品工業、現代物流、文化旅遊和動漫服務外包等主導產業,著力打造 電子信息產業園、醫藥科技產業園、港深科技產業園、電梯產業園、汽車產業園“五個百億產業園”和 寶恆國際建材物流城、經緯國際汽車貿易城、中藥材批發城、常馳小五金批發城、凱威現代物流城“五個百億物流城”,力爭到2015年全區工業總產值達到500億元以上,2020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000億元以上,將貴州凱里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游的現代化花園式城市新區。

相關報導

凱里經濟開發區1至8月工業經濟快速發展

今年1至8月,凱里經濟開發區完成工業總產值12.8億元,同比增長54.47%;完成工業銷售產值9.68億元,同比增長17%;完成工業增加值2.57億元,同比增長 118.15%。其中500萬工業企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0.78億元,同比增長86.35%;完成工業銷售產值7.93億元,同比增長35.1%;完成工業增加值2.07億元,同比增長139.08%。該區工業經濟快速增長,主要得益於以下幾個方面的措施:

一是加強運行調度,狠抓工業企業滿負荷生產。對全區8家規模以上企業實行重點監控,加強各項經濟指標的分析,督促各企業及時把生產任務指標分解到月、到天、到車間、到產品,一手抓企業生產,一手抓市場行銷,加強跟蹤檢查和督辦,實現以日保月、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目標。

二是化解各種矛盾,確保企業多產多銷。幫助技改企業解決各種困難,儘快完成技改,使企業充分發揮現有生產能力,力爭實現多產多銷。幫助欠產企業盤活存量資產,想方設法補齊短板,促使企業儘可能達到最大產能。幫助已建成的企業完善各種證件和手續,儘快投產,實現效益。

三是加強協調服務,保障生產要素供給。各部門經常深入企業調研,及時解決企業在煤、電、油、運、原料、水、勞動力、市場等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確保企業生產經營不受影響。

四是加大扶持力度,調動企業生產積極性。設立工業發展基金和企業扶持資金,納入財政預算安排。對納稅大戶及納稅增幅達50%以上的企業進行表彰獎勵,對企業融資貸款給予財政貼息,對重點企業建設給予財政借款扶持,每月按時對高載能企業補貼電價,幫助企業爭取上級技術創新、節能技改等資金,全區18戶500萬元以上工業企業全部正常生產,工業企業開工率超過90%。

開發區為香港、深圳客商打造投資創業園

為吸引香港、深圳客商到凱里經濟開發區投資創業,該區大力實施削峰填谷造地工程,規劃建設1000畝港深科技園,為香港、深圳企業落地建設打造良好平台。

港深科技園由凱里經濟開發區管委會、香港寶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和深圳添成利實業有限公司聯合興建,總投資6億元,場平工程採取BT模式分三期建設,其中一期300畝場平已實施完成,二期400畝場平已完成工程總量的60%,目前正在建設標準廠房。

港深科技園創新投資管理模式,由民營企業直接負責園區內的投資、建設與管理。通過以商招商方式,吸引了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鵬港置業有限公司、貴州致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深圳恆安華實業有限公司、深圳嘉紀印刷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業入駐,主要從事工程機械整機和零部件、新型建材、LED光電、大型印刷包裝等產品的生產製造,總投資22億元,預計可實現年產值11.8億元,年創稅0.94億元,可解決1500人就業。

目前,該區深圳鵬港置業有限公司第一期工程已建成投產,三一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和貴州致盛新型建材有限公司已搭建主體廠房的鋼立柱,即將安裝廠房彩板,預計明年6月建成投產。

開發區狠抓項目督查調度奮力實現增比進位

為擴大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大幅度提高財政收入,從9月份起,凱里經濟開發區把46個重點項目納入督查調度範圍,狠抓項目推進,奮力實現增比進位、後發趕超。

一是成立督查調度工作領導小組,工委常務副書記潘志剛為組長,工委委員、管委會常務副主任張雙紅為常務副組長,其他領導班子成員為副組長,各工作部門主要負責人為成員,每半月督查調度一次,重點督查調度項目推進過程中存在的重點難點問題。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每周督查調度一次。

二是採取現場督查、召開督查調度會、召開政銀企座談會、聽取企業及部門工作匯報等方式,對全區工業生產情況、重點項目建設進度、工業生產及項目建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進行督查調度,責成責任部門限時解決各種問題。

三是每半月通報一次督查情況,通報處理結果與責任單位、責任人的年終考核掛鈎。對工作不力,未按時完成企業生產任務、項目建設進度的,嚴格追究責任單位、部門責任領導和責任人的責任。

四是對每個督查項目實行領導包辦制、現場辦公制和限時辦結制,對項目建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實行領導牽頭辦、責任單位限時辦、責任人員具體辦。對未及時辦結造成企業生產受阻、項目建設推進遲滯、企業投訴等不良影響的單位負責人和責任人進行紀律處分。

五是對納入督查調度的項目,尚未開工的要明確開工時限;已開工的要加快項目形象進度,明確建成投產時限;已投產的要加快生產要素準備和市場體系建設,力爭早日達產和滿負荷生產,努力形成項目建設大幹快上的良好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