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勝於能力(白金版)

責任勝於能力(白金版)

《責任勝於能力》,  作 者是 楊宗華,由 石油工業出版社於2009年3月1 日出版,本書從責任與能力從屬關係破題,以大量的真實事例為證,系統地闡釋了推動個人及組織邁向成功的心理動力是一本社會人的覺悟之書。

基本信息

作 者: 楊宗華
出 版 社: 石油工業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9-3-1
開 本: 16開
I S B N : 9787502169787
包 裝: 平裝
編輯推薦
著名管理培訓大師余世維、李踐、路長全;著名企業家董明珠、嚴介和、黃鳴、馬新強聯合推薦員工學習首選讀本。
美國新任總統歐巴馬就職演講呼籲:這是個要負責的新時代,這個時代不是逃避責任,而是要擁抱責任!
責任,企業發展的本質屬性;責任,企業快速成長的動力源泉;責任,企業的靈魂與脊樑!
中國企業要贏得世界,首先要贏得客戶:要贏得客戶,就要恪守責任精神!職場人十要邁向成功,首先要贏得企業尊重,要贏得企業尊重,就要以負責任的精神做事!
——董明珠 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司總裁兼副董事長
責任勝於能力!敢於承擔責任的員工將被賦予更大的責任。有這樣的員工,才能締造偉大的企業,而有這樣的企業精神,才能締造偉大的商業時代!
——余世維 世界華人最權威、最資深的實戰型培訓專家之一
一個優秀的員工,一定會不斷地給自己增值。一個優秀的組織,一定會不斷地提升品牌價值。責任是一個人自我增值的最大砝碼也是一個組織自我升值的關鍵因素。
——嚴介和 原太平洋建設集團董事局主席,現華洋集團董事局主席
責任精神體現一個人的職業素質:藩實責任,表現一個人的執行能力!歸根到底、負責任,是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這本書告訴我們:做事和做人是統一的,沒有做不好的事,只有做不好的人!只有負責到底、落實到位這個人才是個德才兼備的人!
——馬新強 華工科技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責任勝於能力》這本書,從責任與能力從屬關係破題,以大量的真實事例為證,系統地闡釋了推動個人及組織邁向成功的心理動力是一本社會人的覺悟之書!
——黃嗚皇 明太陽能集團董事長
責仟不僅是一種商業倫理,更是一種商業模式,是最成功的一種商業模式。堅守責任、就會贏得成功。
——劉松琳 聚成集團董事長

內容簡介

對於中國來講,200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
年初,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雪,阻擋了人們回家的路,我們用愛傳遞溫暖,大愛融冰,冷暖與共;五月,汶川地震,川蜀悲憫,舉國陣痛,我們用堅強守望家園,用責任照亮生命的尊嚴;八月,奧運盛舉,寰球矚目,我們用完美圓了中華民族百年的夢想;九月,三聚氰胺事件,讓我們重新拷問道德底線,反思商業利益與商業倫理的關係;九月,“神七”飛天,翟志剛一小步,中國人一大步;十月,發端於美國的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海嘯,在百年不遇的金融危機面前,我們勇敢應對,保增長、促發展。
這一年,我們化悲痛為力量、化磨難為財富,災難中激揚人性的光輝,盛世中彰顯大國的風采!在這不平凡的一年中,在這個充滿變數的拐點時期,中華民族的精神氣魄,讓我甚為感動!只要我們積德揚善、敢於承擔,就沒有什麼困難可以壓垮我們!
作為一個四川人,“5·12”汶川地震那天,我親歷了地動山搖,也感受到了溫暖和震撼。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的話,那就是——責任!中國人的價值觀和心智模式,在這個特殊的年份,被徹底改變了。我們突然明白,承擔責任,對一個民族、一個企業、一個人的價值和意義!
一個民族缺乏勇於負責的精神,這個民族就沒有希望;一個企業不負責任,就會作繭自縛,失去客戶,最終倒閉;一個人不負責任,就會被人輕視,失去信任,碌碌無為。

作者簡介

楊宗華,中國著名實戰管理培訓專家,工商管理博士,國際註冊諮詢師(CMC),美國行銷管理認證師(美國ROS認證),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特聘教授,北京大學銷售管理高級研修班特聘導師,總裁實戰行銷6+1主創人、首席講師,曾任多家知名大、中型企業行銷高管、總經理、董事。最新著作有《業績才是硬道理》、《責任勝於能力Ⅱ》、《許三多精神》等。

目錄

第一章 感悟責任:透視成功的大智慧
三鹿奶粉事件:責任是企業的生死證
“問責”更要“擔責”:喚醒沉睡的責任心
寒流來襲:“責任壁壘”應對金融寒冬
責任造就企業魅力
員工的責任心就是企業的競爭力
對工作負責就是對自己負責
第二章 責任勝於能力,責任提升能力
為什麼成功的總是負責任的“傻子”
承擔責任讓人變得更強
責任是能力的核心和統帥
責任造就成功的“內在環境”
第三章 強者承擔責任,弱者逃避責任
人們為何對責任敬而遠之
受害人,還是受益人:從“崗位股份制”
理論中看責任
沒有該不該承擔的責任,只有願不願承擔的責任
承擔責任是為別人,更是為自己
改變世界,從改變自己、承擔責任開始
第四章 從我出發,打造“責任共同體
我們是“責任鏈”上不可或缺的一環
構築企業責任圈,編織愛的同心圓
責、權、利三位一體的責任系統
建立責任群,以自我管理為起點落實責任
從對立走向“利益共同體”
第五章 “責任能力”是有效落實的關鍵
是“責任空白”,還是“能力空白”
落實任務先要落實責任
責任落實的核心是解決問題
執行不是“做事”,而是要“做成事”
第六章 責任體現人品,人品決定產品
不是產品有問題,而是人品有問題
用高度責任心和高標準對待工作
用責任的“放大鏡”看待小問題
責任保證完美工作績效
第七章 感恩心做人,責任心做事
感恩的心,讓責任成為一種自覺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感恩使人“增值”,抱怨使人“貶值”
感他人之恩,責己身之過
懂得感恩的人播種責任,收穫幸福
第八章 在責任心的天平上,恪守職業道德的準則
老闆心態與打工心態
把握好利益與道德的平衡
在工作中砥礪品性,自品性中磨鍊能力
不要因為短期利益出賣自己的忠誠
永遠把企業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讓責任心為你的人品金庫“上鎖”
第九章 對企業負責,讓主人翁精神落到實處
一日廠長制:喚醒員工的責任心
推廣“首問制”:每個人都是一個視窗
培養“老闆心態”,做高級管理者
用主人翁精神積極“補位”
領導不在,自動自發
第十章 成功,從培養責任意識開始
事業多大,責任多大
擴大“責任圈”,便放大了“成功圈”
責任本身就是獎賞:負責任的精神讓你出類拔萃
“挨一鞭,動一下”,是對自己人生的不負責
超越責任,讓自己成為拉著企業奔跑的人
附錄 《責任勝於能力》企業培訓學習使用手冊 
責任精神測試
測試題參考答案
員工責任力培養遊戲
《責任勝於能力》系列活動

書摘插圖

三鹿奶粉事件:責任是企業的生死證
利潤就是責任,利潤來自責任,一個企業承擔責任的能力決定其獲得利潤的能力。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 張維迎
三鹿集團是河北一家有著50多年悠久歷史的乳品企業,它所生產的嬰幼兒奶粉價格相對低廉,是廣大處於中低層經濟水平家庭的育嬰首選產品。長期以來,三鹿集團不僅擁有穩定的消費市場,而且多次獲得政府嘉獎,深受消費者好評。就在2008年1月,三鹿集團開發的“新一代嬰幼兒配方奶粉的研究及其配套技術的創新與集成項目”還榮獲國務院授予的、代表我國科技發展水平最高獎項——國家科技進步獎,登上了國家最高科技的領獎台,成為中國乳品行業的驕傲。可就是這么一家頂著無數光環的老牌企業,最終卻因為缺乏社會責任感,從高高的領獎台上摔了下來,再也沒能爬起來。
原來,三鹿集團為了節約成本、牟取暴利,選擇了添加大量廉價“大豆蛋白粉”的奶源,而這些所謂的“大豆蛋白粉”實為偽造蛋白質的化學原料三聚氰胺。三聚氰胺是一種三嗪類含氮雜環有機化合物,作為化工原料,廣泛運用於木材、塑膠、塗料、造紙、紡織、皮革、電氣、醫藥等行業,由於含有更多的氮原子,常常被用來偽造高蛋白產品。實驗表明,三聚氰胺主要影響人體泌尿系統,可能導致泌尿系統結石,很多嬰兒就是食用了含有三聚氰胺的奶粉而得了結石。據新華網報導,三鹿集團從2008年3月份開始就陸續接到一些患有泌尿系統結石病的投訴,卻未能引起高度重視,及時彌補自己缺失的社會責任,而只是敷衍一下、草草了事,直至同年9月份被大規模曝光。
2008年9月11日上午,甘肅省衛生廳首次披露該省內59名嬰兒腎功能不全、1人死亡的情況,是因吃了同一個牌子的奶粉。同時,在湖南、湖北、山東、陝西、安徽、江西、江蘇、河南等省都發現多個相似病例。11日晚,衛生部稱,近期甘肅等地報告多例嬰幼兒泌尿系統結石病例,調查發現患兒多有食用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的歷史,並懷疑石家莊三鹿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三鹿牌嬰幼兒配方奶粉受到三聚氰胺污染。
事件披露以後,三鹿集團不但沒有意識到自身錯誤,反而把責任推給所謂的“不法分子”——奶農。此外,三鹿集團上下其手,試圖從政府部門下手,又用300萬元“擺平”百度,要求後者幫助隱瞞真相、平息事態。這些訊息都激起了人們更大的憤怒與更多的譴責,三鹿集團也在這種不負責任的姿態中逐漸走向了滅亡。
現代管理學大師彼得·德魯克認為,企業存在於社會的目的是為客戶提供產品和服務,而不是利潤的最大化。企業的第一任務是承擔社會責任,其次才是贏利。誰違反了這個原則,誰就可能被市場淘汰。
南京冠生園食品企業所經營的“冠生園”是中國的名牌老字號,一向以質量上乘、誠信經營而享譽大眾。但就是這家響噹噹的企業,卻在新聞媒體曝光“陳餡事件”之後破產倒閉。冠生園把過期的食品用料“陳餡”翻炒後,再製成月餅出售。這種行為在冠生園看來,似乎並不是很嚴重,但他們忘了,對生產的不負責便是對社會的不負責,社會責任感的缺失導致了企業的最終破產。遺憾的是,企業破產之後不思反省,反而怪媒體多事:“好端端一個企業要不是媒體曝光,怎么會倒?”實在是可笑!
“5·12”汶川大地震發生以後,許多企業在第一時間站了出來,捐資捐物,共赴國難,甚至派出工作人員參加救災工作。香港加多寶集團、四川長虹集團、山東目照鋼鐵集團等眾多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受到了海內外媒體的一致好評,也為企業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一些在中國發了大財的跨國公司卻在這時候猶豫不決,甚至冷眼旁觀,被人嘲為“國際鐵公雞”,受到了中國消費者的廣泛抵制。比爾·蓋茨說:“人可以不偉大,但不可以沒有責任心。”可惜,許多個人和企業沒能體會這句話的深刻含義,結果因此吃了不少大虧。
萬科集團的王石可以說是中國最成功的房地產商之一,卻在地震發生後第三天發表日誌,認為:“(萬科捐款)200萬元人民幣是個適當的數額。中國是個災害頻發的國家,賑災慈善活動是個常態,企業的捐贈活動應該可持續,而不應成為負擔。萬科對集團內部慈善的募捐活動中,有條提示:每次募捐,普通員工的捐款以10元為限。其意就是不要讓慈善成為負擔。”王石不負責的言論很快招致鋪天蓋地的指責甚至謾罵,他所在的萬科集團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很多人表示:“萬科在我們心中一落千丈。”直到王石公開道歉並承諾出資1億元援建災區的時候,萬科集團已經為王石這句不負責任的話付出了高達10多億元的代價。社會是企業賴以生存、發展的土壤,企業只有心懷社會、勇擔責任,才能促進社會環境的改善,從而為自身的發展贏得更多機會;相反,如果企業缺乏大局意識,推卸社會責任,那無異於自斷手足,甚至是自掘墳墓。 萬科集團曾
經為此付出了高額的代價,三鹿集團也因此面臨覆滅的危險,說責任是企業的生死證,一點都不誇張。
責任是企業的生存之本,是企業至高無上的生存法則。作為社會基本成員的企業或個人,都應該做好應對各種社會危機的心理準備,同時竭盡全力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社會責任。對於任何一個企業而言,其社會責任最直接、最持久的體現便是嚴格遵守行業規範,竭力為顧客提供最優良的產品與服務,做好社會大分工里的本我角色。一個企業要做大、做強,就得從強化責任意識、努力做好自己開始。
思考題
1.企業與社會的關係是怎樣的?為何企業需要承擔社會責任?
2.企業承擔社會責任的方式有哪些?
“問責”更要“擔責”:喚醒沉睡的責任心
社會責任一定要融入企業的核心價值體系和商業模式中。
——阿里巴巴總裁 馬雲
在三鹿奶粉事件中,一同陷入危機的除了三鹿集團,還有伊利、蒙牛、三元、光明等眾多知名乳製品企業。這些企業都因為產品被查出含有三聚氰胺而遭到各方質疑,整個乳製品行業受到了嚴重衝擊,“民族企業”的招牌在信譽危機中搖搖欲墜。聯繫起山西襄汾導致300多人傷亡的特大尾礦庫潰壩事故,以及致9人死亡、12人失蹤的杭州捷運事故,我們有必要進行一下反思: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
三鹿奶粉事件發生後不久,胡錦濤主席便在“全黨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動員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一些幹部缺乏宗旨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作風飄浮、管理鬆弛、工作不紮實,對民眾呼聲和疾苦置若罔聞,對關係民眾生命安全這樣的重大問題麻木不仁。2008年9月20日,溫家寶總理也公開表示,絕不能以損害人民生命健康來換取企業發展和經濟成長,各級黨政機關要強化行政問責制,出了問題必須嚴格追究領導責任,要加強公民道德、職業道德、企業道德、社會道德建設,在全社會形成誠信守法的良好環境。對於重大安全事故,不僅要追究企業的責任,而且要追究當地官員的責任。
對於企業來說,提供健康、安全的產品與服務直接關係到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這責任義不容辭。把責任推給別人的做法只能導致誰也不負責的現象出現,大環境不斷惡化,最終吃虧的還是每一個企業、每一個員工。
對此,牛根生有著較為精闢而深刻的論述:“責任在誰?我們每個人都逃脫不了干係。有人說他一點都不知道這事……然而,‘不知道’這三個字絕對不能成為自我開脫的理由,因為無知本身就是一種犯罪!”“我們要追究犯法者,嚴懲責任人,把製造災難的那個‘黑洞’完全堵上。但這樣做還遠遠不夠,我們面前站著忠誠的消費者,背後站著投資的股民,四周還有廣大合法經營的奶農……我們可以對他們說些什麼呢?我們能夠為他們做些什麼呢?在責任面前,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負起完全的責任!”“我們寧可轟轟烈烈地死掉,也不能猥猥瑣瑣地活著。如果因為負大責任而死掉,死而無憾!至少,負責任死了比不負責任死了光榮得多。這就是我們的‘終極思考’。”最後,牛根生做出了“如果這件事情處理得不好,我這個董事長將引咎辭職”的鄭重承諾。
是的,責任應該落實到每一個人。你從中得利,你便要為此負責,誰也不能例外,而追究責任的終極目的是改正錯誤、承擔責任。在企業內部,我們也亟須颳起一陣“行政問責並擔責的風暴”,喚醒人們沉睡的責任心。
馬志冰是一個企業銷售分公司的經理,公司的產品在他負責的區域接壤的地方發生了一起嚴重的質量事故。按規定,這種情況不應該由他處理,但是因為負責那家分公司的經理陪同老總出國考察去了。基於對出事地域的風土人情的了解和對處理同樣事故的經驗,馬志冰知道他面臨的是一項非常棘手的工作,一不小心就會引火燒身。在總公司下達指示讓他接手之前,他完全可以不予理會。但馬志冰更清楚,如果任由事態發展下去,最後受損失的將是整個企業,而不是某個員工、某位經理。
於是,馬志冰並沒有置之不理,而是立即讓助理向總公司說明情況,打出申請報告,自己搶在第一時間趕到了事故現場,指揮工作人員解決問題。由於馬志冰及時採取的補救措施,讓總公司避免了一場大損失,也挽回了聲譽。他這種主動擔貴的做法也給同事和總公司留下了良好的印象,在後來的測評中得到了不低的評價。半年後,馬志冰因勇於擔責、業績突出,當上了總公司的銷售經理。對於這一變化,馬志冰卻有另一番看法。他說:“哪怕總公司不給我升遷機會,我也會去處理那起事故。因為在外人看來,我們都代表著公司,無論哪個區域的產品質量出現問題都會造成惡劣影響。只有勇敢地承擔起責任,及時解決好問題才是正確的選擇。”
馬志冰這一番樸實無華的話喚醒了我們的責任心。在客戶面前,在社會面前,我們永遠代表著企業的形象。企業某一個環節出了問題,最終會讓整個企業受影響。我們固然可以在事後把問題追究到某一個人或某一些人身上,但比起這種追究來,勇敢地承擔起責任才是企業成員的首要任務。“問責”不是目的,“問責”的目的是“擔責”,喚醒大家沉睡的責任心,用實際行動去處理問題。
……
if(document.getElementById('dv_ForFind')==null){document.write("
書摘與插圖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