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賄

貨賄是漢語詞語 拼音:huò huì, 釋義為財貨,財物或賄賂。

出處與詳解

1、財貨,財物。

①《周禮·天官·大宰》:“六曰商賈阜通貨賄。” 鄭玄 註:“金玉曰貨,布帛曰賄。”

②《周禮·地官·賈師》:“賈師各掌其次之貨賄之治,辨其物而均平之,展其成而奠其賈,然後令市。”

③《史記·五帝本紀》:“縉雲氏有不才子,貪於飲食,冒於貨賄,天下謂之饕餮。”

④唐 柳宗元 《封建論》:“秦有天下……亟役萬人,暴其威行,竭其貨賄。”

⑤黃侃 《哀平民》:“侵人之家,取其貨賄。”

2、賄賂。

①《資治通鑑·隋文帝開皇十年》:“虞慶則等奉使關東巡省,還,皆奏稱‘鄉正專理詞訟,黨與愛憎,公行貨賄,不便於民。’上令廢之。”

②明 歸有光 《上方參政書》:“天下無道,亂獄滋豐,貨賄多有。”參見“貨賄公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