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幣形式

貨幣形式

貨幣形式是指商品生產和商品交換相當發達時期的價值表現形式。貨幣作為穩定的一般等價物,使一切商品的價值有了統一的表現形式,意味著商品的價值形式已發展到充分成熟的階段。

貨幣形式

正文

商品生產商品交換相當發達時期的價值表現形式。價值形式發展的完成階段。在這一階段,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統一由貨幣來表現。貨幣成為價值和財富的化身。貨幣作為穩定的一般等價物,使一切商品的價值有了統一的表現形式,意味著商品的價值形式已發展到充分成熟的階段。
表現形式 貨幣形式可用如下的等式來表示:

貨幣形式

拿貨幣形式同一般價值形式相比較,兩者的區別可以一目了然,主要是:貴金屬金(或銀)排除了其他曾經充當一般等價物的商品,牢牢地獨占了充當一般等價物的特權地位。價值形式的這一變化,反映了商品交換特別是商品生產的進一步發展。商品交換能否順利實現,對於以交換為目的的商品生產來說,是生死攸關的問題。地域性的一般等價物不能適應商品經濟迅速發展的需要。社會生產力和社會分工的發展,要求有穩定性和統一性更強的一般等價物。貨幣便是商品經濟進一步發展的必然產物。
貨幣形式初看起來有很大的神秘性。一切商品的價值都由貨幣來表現,貨幣可以同一切商品直接交換,這似乎是難於理解的。資產階級經濟學家由於不能對價值形式的發展進行歷史的考察,不能科學地說明貨幣的本質和起源,因而無法正確地解釋價值的貨幣形式。馬克思對價值形式的發展作了創造性的科學分析,揭示出貨幣形式是從簡單的價值形式、擴大的價值形式和一般價值形式發展過來的。從簡單的價值形式過渡到擴大的價值形式,從擴大的價值形式過渡到一般價值形式,都有本質的變化。在以上三個階段,處於等價形式上的商品,從個別的等價物發展成為一系列的特殊等價物,再進一步發展為一般等價物。而從一般價值形式發展為貨幣形式,價值形式並沒有發生本質的變化。貨幣的本質無非也是一般等價物,同貨幣相對立的一切商品,在一般價值形式階段早已獲得統一的價值表現形式。從一般價值形式發展到貨幣形式表現出來的進步在於:在商品經濟的發展過程中,一般等價物的社會職能已最終地同作為商品的金的自然形態結合在一起。追根溯源,貨幣無非就是從最初的物物交換中的個別等價物發展過來的,是從商品世界中游離出來穩定地充當一般等價物的一種特殊商品。
貨幣商品 充當一般等價物的那種商品稱為貨幣商品。它有一個發展過程。遊牧部落最先發展了貨幣形式。遊牧部落的生活方式使他們經常同別的部落接觸,而他們的主要財產又都是人們普遍需要和易於讓渡的產品。在奴隸制時代,奴隸往往也被利用作為原始的貨幣材料。在中國古代,銅和鐵都曾充當過貨幣商品。但是,隨著商品交換日益突破地域的限制,貨幣商品也就逐漸固定到貴金屬身上。貴金屬金(或銀)能排除其他貨幣商品並獨占貨幣的位置,是因為它有著適宜充當一般等價物的自然屬性:①它容易被分割或熔合,而且不論大塊小塊,從質的方面來考察都是一樣的,牲畜一類商品就沒有這個優點;②貴金屬的發現、開採和冶煉要耗費大量勞動,少量的金(或銀)包含大量的價值,便於攜帶;③貴金屬不易變質,容易保存。貨幣商品最終落到貴金屬身上,決非偶然。馬克思說:“金銀天然不是貨幣,但貨幣天然是金銀”(《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第145頁),這句話說明,金銀的自然屬性最適宜充當貨幣商品。但金銀之所以成為貨幣,卻並不是由它的這些天然屬性決定的。
“貨幣金屬論”的錯誤 金銀充當貨幣商品這一經濟現象,是人人都看得到的。但要說明金銀怎么會發展成為貨幣,卻不是很容易的事情。資產階級經濟學家中早期的貨幣主義者和重商主義者,提出一種“貨幣金屬論”,企圖用金銀的自然屬性來說明貨幣的起源和本質。但是,金銀的自然屬性自古以來毫無變化,但在商品交換的漫長歷史中,金銀並不是一開始就有貨幣的作用。只是經過幾千年商品交換的歷史,當商品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它才變成貨幣商品而同其他一切商品相對立。馬克思的價值形式發展的理論科學地揭示出:貨幣完全是社會關係的產物。金和銀本來也是商品世界中一個普通的成員。商品生產者互相交換勞動產品的社會關係的發展,才最終使金、銀從萬千商品世界中分離出來變成了貨幣商品。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