貢椿

穀雨前2~5天採收第一次,稱頭茬椿芽,品質最佳,產量低,價值高。 穀雨後5~7天採收第二次,產量高,品質稍次,價值不如雨前椿芽高。 太和椿芽營養含量極為豐富,所含有的營養物質都為人體所需要,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貢椿,源於安徽太和。太和香椿歷史悠久,中國唐代曾用此物作貢禮,清朝時被御封為“貢椿”,名揚天下。
據《太和縣誌》記載:“太和椿芽肥嫩、香味濃、油汁厚、葉柄無木質,清脆可口”。尤以穀雨前椿芽品質優良,芽頭鮮嫩,色澤油光,肉質肥厚,清脆無渣而被稱為“太和椿芽”,佳譽馳名中外。
太和香椿資源豐富,有9個品種,分為黑油椿紅油椿青油椿等3個優質品種和永椿、黃羅傘、柴狗子、米兒紅、紅毛椿、青毛椿等6個品種。尤以黑油椿最為珍貴。

椿芽採收

椿芽的採收節令性強,要求嚴。一般採收兩次。穀雨前2~5天採收第一次,稱頭茬椿芽,品質最佳,產量低,價值高。穀雨後5~7天採收第二次,產量高,品質稍次,價值不如雨前椿芽高。椿芽可吃鮮的,但新鮮椿芽不易保存,多採用醃製加工。

自然條件

1.適生土壤豐富。太和香椿生產基地主要分布在潁河沿岸的河床漫灘沖積的沙淤兩合土和少量沙土的鄉鎮,實踐證明:青沙土、兩合土為香椿適生土壤,淤土次之,黑土生長較差。太和縣沿潁河兩岸的兩合土、沙土計1.2萬公頃,可以滿足以生產基地為主帶動其他沿潁河的鄉鎮香椿生產的發展。
2.氣候優越:太和縣潁河沿岸年降水量825毫米,高於全縣年平均降水量797.2毫米的3.49%,椿芽生長期的3、4、5月份,分別降水量為51.1、69.2、74.1毫米,可以滿足香椿生長所需水分。年總輻射量為127.94千卡/平方厘米,3~5月份為35.8千卡/平方厘米,年日照時數為2444.3小時,可以滿足香椿生長所需的熱和光。
醃製後的椿芽經歲不變質,暢銷國內外,最受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人們的喜愛。太和椿芽營養含量極為豐富,所含有的營養物質都為人體所需要,具有較高的藥用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