負激勵

負激勵

企業組織結構名詞。

什麼是負激勵

所謂負激勵,是指當組織成員的行為不符合組織目標或社會需要時,組織將給予懲罰或批評,使之減弱和消退,從而來抑制這種行為。

負激勵的表現形式

負激勵的具體表現主要為:警告、紀律處分、經濟處罰、降級、降薪、淘汰等。

負激勵負激勵

負激勵的要求[1]

(1)負激勵的執行不能產生偏差;

在憲法中規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負激勵也是如此,在企業管理行為中要做到“負激勵面前人人平等”,它的執行比正激勵要更為準確和適當,難度也較大。負激勵在執行時往往不同於正激勵,正激勵通常偏向於“錦上添花”,多一點少一點,員工不太會計較;而負激勵則不同,一旦產生偏差,員工就會斤斤計較,會導致企業管理者的權威受損,甚至導致企業管理制度形同虛設。

例如,一個員工遲到,決不能因為員工說他在途中塞車,沒有主觀錯誤而放棄對其處罰,否則下次因“塞車”遲到的人會越來越多,因為管理者根本不可能去落實是否真的塞車,管理者還可以這樣理解:既然知道上班高峰期有可能塞車,那為什麼不能提早一點出發呢?更不能因人而異,如某領導的太太或親戚遲到而放棄對其處罰,那么,所有制度將會流於形式,企業管理必然陷入混亂的狀態。

(2)在負激勵面前管理者要以身作則;

作為企業的領導階層,管理者要捨得“虧”自己,要陪同員工接受應負擔的責任,讓員工心服口服。

(3)正確把握負激勵的力度和尺度;

現代管理理論和實踐表明,在員工激勵中,負激勵給員工造成工作不安定感,同時還會造成員工與上司關係緊張,同事間關係複雜,有時甚至會破壞企業的凝聚力。過於嚴厲的負激勵措施容易傷害員工的感情,使員工整天處於戰戰兢兢的狀態,不敢越雷池一步,很容易抹殺員工創新能力和積極性;負激勵措施太輕了,員工不當回事,處罰與不處罰差不多,不痛不癢,起不到震懾作用,又達不到預期目的。因此,負激勵的運用一定要注意把握一個“度”,對於不同的員工群體,有時還要區別對待。

(4)物質負激勵與精神負激勵相結合。

物質負激勵與精神負激勵都是負激勵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相輔相成。兩者結合可以產生更好的效果。

正激勵與負激勵關係

所謂正激勵就是對個體的符合組織目標的期望行為進行獎勵,以使這種行為更多地出現,提高個體的積極性,主要表現為對員工的獎勵和表揚等。但是,正激勵對員工的心理影響在逐步淡化,特別是對於高薪白領階層,有調查表明,在中國月薪高於5000元的階層,對於獎勵額度在10%以下的激勵,絕大多數人員表示“沒感覺”,原因是相對於其較高的薪酬總額來說,這一點獎勵是微不足道的,也難怪他們無所謂,並且經常性的表揚也會落入習以為常“惰性”的圈套。而負激勵的心理影響卻是巨大的,並且具有雙重性,從物質的角度看,本來正常情況下就能得到的沒拿到還被處罰,損失是雙倍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受打擊,心理波動可想而知,企業正是通過負激勵的方式從心理上的影響達到影響其行為的目的。如上例,一個白領遲到被扣薪100元並公告,此白領很擔心員工對他的認識改變,對他的心理影響不是能以金錢來衡量的。

正激勵和負激勵作為兩種相輔相成的激勵類型,它們是從不同的側面對人的行為起強化作用。正激勵是主動性的激勵,負激勵是被動性的激勵,它是通過對人的錯誤動機和行為進行壓抑和制止,促使其幡然悔悟,改弦更張。正激勵與負激勵都是必要而有效的,因為這兩種方式的激勵效果不僅會直接作用於個人,而且會間接地影響周圍的個體與群體。通過樹立正面的榜樣和反面的典型,扶正祛邪,形成一種良好的風範,就會產生無形的正面行為規範,能夠使整個群體的行為導向更積極,更富有生氣,最終使企業管理盡善盡美。

參考文獻

  • 王增月.負激勵在企業管理中的運用
  • 本條目在以下條目中被提及

    關鍵字

    負激勵,負激勵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