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處魯

貝處魯

貝處魯是竹製豎吹管樂器。形制古樸粗獷,結構獨具一格。流行於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等地。貝處魯:竹製豎吹管樂器。形制古樸粗獷,結構獨具一格。流行於雲南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景洪縣等地。

美麗傳說

相傳在基諾部落里有一對同姓男女相愛,嚴厲的族規使他們不能結為伴侶。姑娘鬱悶而死,小伙子也重病纏身。一天,小伙子拄著花竹棍到姑娘墳前哀悼,臨走時將竹棍插在墳上為姑娘作伴。不久以後,墳前的花竹竟長成了一簇密竹,為了寄託對姑娘的思念,小伙子砍下一段花竹做成樂器,吹奏起來娓娓動聽,猶如和姑娘傾訴衷腸。據說這樂器就是貝處魯。

結構

貝處魯,用帶有竹節的竹管制作,管長35 ~40 厘米,管徑2.5 厘米左右,上面開有一個發音孔和2 個按指孔。竹管兩端均為通孔,竹節留在距上端吹口10 厘米處,在竹節處的管壁上開一橢圓形發音孔,使竹節上下的竹管稍稍相通。在發音孔正下方的一段管壁上,先將竹皮除去並稍加刮削,然後開出2 個方形按指孔。發音孔和按指孔要開在一條直線上。修削按指孔周圍的一段光滑管壁,可增加手指與管壁的摩擦力,使按孔恰如其份。這種刮削指孔周圍管壁的製作方法,不僅古代已有,而且在其他少數民族的竹管樂器中也很盛行。

吹奏方法

吹奏貝處魯時,管身堅持,左、右手食指分別控制2個按指孔,下嘴唇蓋住大部分吹口,只留出一條小縫隙讓氣流進入管內。當氣流到達發音孔處的自然竹節缺口時,就構成了氣流衝激音孔邊棱而使管內空氣杜振動發音。音色渾厚柔美。雖然貝處魯只有2 個按指孔,但是聰穎的基諾族人民,通過長期的演奏實踐,卻能利用超次結合指法變化,奏出常用的五聲音階,以至滑音和變化音等,其音域由(e ~c3),達兩個半八度,真可謂奇蹟。一般在吹奏之前,人們還常在發音孔的上方貼一小片蜂蠟,用來調整發音孔的大小,以使其發音靈敏和美化音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