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爾納諾斯,G.

貝爾納諾斯,G.是法國小說家、政論作家。生於巴黎一個西班牙血統的天主教徒家庭。早年在巴黎大學攻讀法學與文學,曾參與保王派的政治活動,成為《法蘭西行動報》派的活躍分子。1913年主持魯昂的《先鋒》周刊,並撰寫社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志願參戰。

貝爾納諾斯,G.

正文

法國小說家、政論作家。生於巴黎一個西班牙血統的天主教徒家庭。早年在巴黎大學攻讀法學與文學,曾參與保王派的政治活動,成為《法蘭西行動報》派的活躍分子。1913年主持魯昂的《先鋒》周刊,並撰寫社論。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志願參戰。戰後在一家保險公司任經紀人,同時開始創作。1922年發表《達爾讓太太》,沒有引起人們的注意。小說《在撒旦的陽光照耀下》(1926)得到昂利·馬西斯的讚賞,並由萊昂·都德推薦,因而成為知名人物。他從此專門從事創作。《在撒旦的陽光照耀下》包括兩個故事。其一敘述一個外省姑娘穆賽特感到生活平庸無聊,尋求刺激,失身於一個貴族,當她發現貴族想拋棄她時,便殺死了他。以後她又成為醫生加萊的情婦。她要求加萊為她施行人工流產,遭到拒絕,就向醫生吐露了隱情,後突然患歇斯底里症,生一個死嬰。其二寫農村的教堂司鐸多尼桑神父邂逅穆賽特,看出她有不可告人的隱私。穆賽特向神父懺悔後,感到已失去生存的意義而自殺。作者在這部小說中提出了寫撒旦的重要性,正因為撒旦的存在,天主教的神聖事業才能顯示異彩。此後,他陸續發表了小說《詐欺》(1927)、《聖·多明尼克》(1926)、《一夜》(1928)、《歡樂》(1929)、《一件罪行》(1935)、《穆賽特新傳》(1937)、《一個鄉村教士的日記》(1936)和《烏義納先生》(1943)等。其中《一個鄉村教士的日記》獲1936年法蘭西學院小說獎。小說以日記的形式,敘述一個青年教士在經受疾病的折磨之中與時代的通病──無聊、冷漠和庸俗作鬥爭,最後被一個修道院時期的同學收留,在臨終前他還不忘給女主人祝福。他的小說主要寫宗教與道德上的罪人之間的鬥爭,小說的中心人物是貧困的教士,作者用意在於以教士的受難,贖回那些邪惡的靈魂,挽救社會道德的沉淪。他並不注重情節結構和人物形象的塑造,而著重對人們心靈的剖析。此外,他還寫了大量的時事評論文章。西班牙內戰初期,他支持佛郎哥,並把兒子送去參加佛郎哥的長槍黨。當佛朗哥政府開始鎮壓共和派時,他在《月光下的公墓》(1938)中,反對佛朗歌政府的白色恐怖,從此脫離佛朗歌派。慕尼黑事件後他決定與義大利法西斯勢力決裂,全家遷居巴西。1942年發表《致英國人的信》,信卻寫給戴高樂將軍領導下的自由法國的青年,要他們繼承父輩的事業,為自由法蘭西而戰,重建榮譽。
貝爾納諾斯認為人類的榮譽加上上帝的慈愛就是基督徒的榮譽。這是他一生所追求的目標。他認為現代社會的技術進步、金錢統治、對力量的崇拜,使人的精神、思想受技術的擺布,這是“技術野蠻”。他呼籲恢復“天主教的良知、君主政體的心臟與頭腦、共和的氣質”,他認為這才是法蘭西人應有的面貌。
參考書目
 Albert Béguin , Bernanos par lui-même , Paris, 1954.
 Pierre de Boisdeffre, Métamorphose de la Littérature, Paris, 1963.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