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兒面

貓兒面,一種麵食,是西北地區(尤其在陝西)的一道常見居家小吃。

貓兒面,一種麵食。也稱“麻食”、“麻什”、“麻食子”或者“麻什子”,是西北地區(尤其在陝西)的一道常見居家小吃,做法如下:
1)和面,面要稍微軟一些,並醒二十分鐘; 搓好的麻食
2)麵團擀薄成1cm左右厚的麵餅,再切成1cm寬的麵條,切好的條用手在案板上稍微滾成圓柱;
3)圓柱均勻切成小面丁。
4)案板上撒麵粉,用大拇指在面丁上輕微摁一下,借著摁勁輕輕搓一下,面就會捲起來,像一個貓耳朵的樣子。表面稍微粗糙的案板易搓成形。
5)把“貓耳面”煮熟。
6)各種蔬菜,切成開心果大小的樣子,炒熟; 香噴噴的麻食
7)西紅柿切小塊,在鍋中炒成醬,加足夠的水,水開後放入青菜和調味料。
8)將煮好的麻食以及黃豆,炒好的配菜倒入湯中,大勺一攪,盛入碗中,滴幾滴辣椒油。
註:現在一般百貨店都有加工好的貓兒面。買來即可煮食。 
麻食不僅可以煮著吃(俗稱燴貓兒面),也可以用清湯煮熟後,撈起現炒(俗稱炒貓兒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