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馱山

豬馱山

豬馱山,原名萱帽山,位於蘭州永登縣苦水鎮苦水街河西一公里處。旅遊景點。是康熙御封的"滲金佛祖"得道聖地。始建於清康熙年間,300多年來,不斷增修,已初具規模。豬馱山頂遠眺西山丹霞地貌,萬山紅遍甚是壯觀。豬馱山今存鹹豐年間一碑記載:"苦水龍峰東矗,以鍾靈莊水四環而毓秀,林木掩映,繡壤相錯,平邑勝地也,堡西二里許,層巒迭嶂,鍾靈毓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萱帽山也。風顛和尚“捨身求雨”、“煮身濟賑”、“怪治久病”、“翻地壓砂”、“巧計修橋”等故事在永登地區廣為流傳,家喻戶曉。

基本信息

簡介

豬馱山豬馱山

豬馱山,原名萱帽山,位於永登縣苦水鎮苦水街河西一公里處。

豬馱山今存鹹豐年間一碑記載:"苦水龍峰東矗,以鍾靈莊水四環而毓秀,林木掩映,繡壤相錯,平邑勝地也,堡西二里許,層巒迭嶂,鍾靈毓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萱帽山也。豬馱勝景,可見自古此山風光之秀麗。據記載,自明代萬曆年間,附近百姓就布施募捐,大興修建至清代屢次修葺增建。歷代佛教高僧大德來此住錫講經修行,使此山聲名不小。

康熙年間李佛得道成佛因其傳奇故事使此山聲名大振,成了絲綢之路上的佛教名山。令無數詩人墨客慕名而來,吟詩作文,為其增添了豐富的文化內涵。由於許多古建築物毀於50年代,近幾年民眾集資修建的佛殿、塑像、繪畫亦閃爍著古樸的文化光彩,是一卷讓人欣賞的畫卷。

現在豬馱山勝景,林木蔥蘢,殿宇亭閣交相輝映,噴薄吐霧,翠色慾滴。峰巒含元氣,樓閣載雲霞。雨後雲煙繚繞,天晴紫氣氤氳,陰晴月白氣象萬千。山峰聳峙,峻拔突兀,在一川平野之上,在萬巒起伏之中唯此山峰拔乎其上,超乎其眾,氣勢非凡。"晨鐘醒綠野,紫霧繞長空,東去莊浪水,滄桑流韻中。"登臨此山,遠眺莊浪河一水蜿蜒如銀絲帶在綠原中遊動,玫海香苑,蘋果園林,錦繡一片,魚塘如鏡點綴翡翠般綠野之中,閃著光環,山下水庫依偎山腳,粼波蕩漾。清磬數聲,與天地答響,白雲一片,隨野鶴飛來。斯文在天地,至樂寄山林,來此處旅遊,如至江南,古韻流芳,田園詩情。品香賞玫瑰,悠然豬馱山。垂釣划船,休憩心靈。明月清風留客醉,白雲流水伴君閒。

歷史

傳說,自宋代以來,萱帽山上就有寺廟,叫西山寺。寺內有佛殿、碑碣,千年香火延續,遊蹤不止。清文宗鹹豐己未年(1859年)刻制的《西萱帽山廟宇並立碑誌》記述,莊浪縣之南有堡曰苦水,堡西二里許,層巒疊嶂,鍾靈毓秀,望之蔚然而深秀者萱帽山也。上有三寶殿一座,殿下左列地藏菩薩,十殿閻君殿,廟宇參差,殘碑斷碣,猶有存者。明神宗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陝西民鄭王姓,同堡十王會眾等略為創修。清康熙年間,又由本邑僧人風顛和尚修葺。乾隆、嘉慶、鹹豐年間,均由廣大信士邑人捐金重修繪畫。“萱帽豬馱”成為蘭州勝景。

萱帽山變為豬馱山的來歷與一位濟公式的人物風顛和尚有關。相傳,清世祖順治八年(1651年)農曆四月初八,今永登縣苦水鎮苦水街東巷李氏家出生一兒,俗名李福, “及長不願娶妻,父母強為之授室,而與床笫無沾染,邑有王咤什者,高僧也,遂受戒而師事之,斷指出家,以示決心。後飛錫四方,恆以濟孤恤貧救災難為事,尤其治垂危之病,施回生之術無不效,所得謝儀作修橋施粥之用。”風顛自命僧名無情,後改僧名超度,號風顛,俗稱李佛爺,後人亦稱為風顛濟公。李佛自小念過兩三年私塾,十一二歲開始務農,十八歲出家到萱帽山修行,他見山寺寥落,許願補葺。為了修葺十王殿,風顛天天趕一頭呼作“自醒”的豬,搬運磚瓦,自己身背六塊,豬馱四塊,這一行動感動了周圍的人,大家都來義務投工,募化捐資,最後終於實現了夙願。自此,萱帽山便叫成了“豬馱山”。李福於清聖祖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農曆臘月初八圓寂於西安市。傳說,他圓寂後,眾僧在他端坐的遺容上塗金粉,一塗再塗,總是不顯光亮,覺得奇怪。不久,訊息傳到京城,康熙皇帝說:“莫非他是滲金佛?”一語道破,風顛遺容頓生金光,燦燦照人。因此,後人也常稱他為“滲金佛祖”。風顛和尚“捨身求雨”、“煮身濟賑”、“怪治久病”、“翻地壓砂”、“巧計修橋”等故事在永登地區廣為流傳,家喻戶曉。今西安碑林中還存有他繪的達摩像石刻,《風顛和尚言語錄》《滲金佛祖救劫經》今仍流傳於民間。

重建

1958年,殿宇遭毀。 “文革”期間,又遭劫難,使古寺、樹木蕩然無存。1978年以後,地方信士民眾倡議修復豬馱山,政府批准組織管委會,全面開始了豬馱山景點重建工程。2000年,共募捐投資百萬餘元,廟宇基本恢復,綠化初見成效,被甘肅省宗教局批准為李佛寺佛事活動場所。2001年以後,新建同喜堂、迎仁閣、聚善樓。植樹20餘株,拓修盤山公路,新建山門、牌坊、停車場。高達21.95米的李佛鎏金銅像聳立在豬馱山顛,數公里之外依然可見。

豬馱山大佛

豬馱山最富盛名的是一尊鎏金銅佛——豬馱山大佛。佛像高21.95米,意二十一世紀建造的至尊、立姿的——滲金佛祖。像立於3米多高的蓮花座上,蓮花共64瓣,寓包羅萬象之意。下有3.6米的大理石基座。基座的四周都是浮雕,正面是“滲金佛祖”四個金字。後面是建設者、承建者、捐資者的簡況。兩邊的四副詩配畫的主題是:度豬馱磚證菩提,巧計修橋顯佛力,葬屍收孤大慈悲,翻地壓砂念阿彌。佛像聳立雲天,慈目俯視人間。金頂佛光,寶相端嚴,給山川增色,與日月同輝。

其中一尊高達21.95米的銅質大佛,冠西北銅佛之首。此山氣溫勢超拔,峰態聳峙,山下玫瑰花似海,每逢花期,遊人眾多。

蘭州旅遊景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