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馬鈴薯中毒

豬馬鈴薯中毒

豬馬鈴薯中毒是一種豬的中毒症,是由於豬採食大量發芽、腐爛的馬鈴薯而引發的一類中毒症,病豬主要表現神經性症狀和消化道疾病,可以使用灌服硫酸銅溶液進行解毒,本病需要以預防為主,發芽馬鈴薯儘量不要用來餵豬。

基本信息

概述

豬馬鈴薯中毒豬馬鈴薯中毒

豬大量採食了發芽、腐爛的馬鈴薯塊根或馬鈴薯開花或結果前期的莖葉所致的一種中毒病,以出血性胃腸炎和神經損害為特徵。馬鈴薯又稱山藥蛋、土豆、洋山芋,馬鈴薯含有生物薯素(龍葵鹼)、莖葉中的硝酸鹽(可達4.7%)、腐爛變質塊根的腐敗素。馬鈴薯儲存時間過長、發芽、腐爛後,龍葵鹼及硝酸鹽含量顯著增加,開花期前馬鈴薯青綠莖葉中龍葵鹼含量較高。龍葵素主要在胃腸道吸收,且當黏膜受損時吸收加快,可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胃腸炎。吸收入血液引起紅細胞溶解。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麻痹 。

中毒機理

豬馬鈴薯中毒豬馬鈴薯中毒

馬鈴薯含有生物薯素(龍葵鹼)、莖葉中的硝酸鹽(可達4.7%)、腐爛變質塊根的腐敗素。馬鈴薯儲存時間過長、發芽、腐爛後,龍葵鹼及硝酸鹽含量顯著增加。龍葵素主要在胃腸道吸收,且當黏膜受損時吸收加快,可刺激胃腸道黏膜,引起胃腸炎。吸收入血液引起紅細胞溶解。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導致感覺神經和運動神經麻痹。

臨床症狀

豬馬鈴薯中毒豬馬鈴薯中毒

主要表現為神經症狀和消化機能紊亂。病初興奮不安,亂嗚叫,向前亂沖亂撞等。隨後精神沉鬱,行走時搖搖晃晃,步態不穩;重症病例呼吸困難,結膜發紺,四肢麻痹,運動失調,如搶救不及時,很快心力衰竭、抽搐、麻痹而死。輕症病例,以消化道變化為主,流涎、嶇吐和腹瀉,後期呈現水樣腹瀉,混有黏液和血液,糞便腥臭,腸膨脹、腹痛。病豬精神沉鬱,低頭呆立,食慾減少或廢絕,頭頸及眼瞼部發生水腫,可視黏膜發紺,腹部發生紫色疹塊。重者全身皮膚發紫,體溫下降至37℃以下,極度衰竭。

病理變化

豬馬鈴薯中毒豬馬鈴薯中毒

可視黏膜貧血,可見輕度黃染。胃內含有未消化的馬鈴薯,胃、腸黏膜呈現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變化,充血、出血,腸黏膜脫落。肝、脾、腎等實質器官發生出血性變化,肝、脾腫大並有淤血或出血,質脆,色澤暗紅,充血腫脹,常伴發腎炎。心內外膜散在出血點,血液暗褐色,不易凝固,腦充血、水腫。

診斷鑑別

豬馬鈴薯中毒豬馬鈴薯中毒

將餵豬所用馬鈴薯的發芽部分切開,於芽附近加1滴硫酸,出現玫瑰紅色,表示有馬鈴薯素,色澤越深,其含量越多。
取胃內未消化的馬鈴薯殘渣,加少量氯仿(四氯化碳)溶解,將溶解液滴於磁蒸發皿中,等溶劑揮乾後滴加濃硫酸即呈玫瑰紅色。

防制措施

豬馬鈴薯中毒豬馬鈴薯中毒

立即停餵馬鈴薯,改換飼料。採取飢餓療法,禁食2天~3天,以促進毒素排出,可灌服1%硫酸銅30毫升以催吐,並套用植物油或鹽類瀉劑,清理胃腸。靜脈注射5%葡萄糖生理鹽水300毫升~500毫升,安鈉咖注射液5毫升~10毫升,維生素C10毫升~20毫升,每天1次,連用3天,以保肝解毒,維護肝臟機能和強心利尿。

為防止繼發感染,對腹瀉嚴重的豬按預防量套用抗菌素,同時加強護理。
在儲存馬鈴薯時,要將其保存在乾燥陰涼的地方,以防發芽變質。已經發芽腐爛或皮變綠的薯塊最好不餵豬,不得已時可切除腐爛部分,並去皮浸泡煮透或加煮透,使其毒素被破壞,然後去湯再飼餵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