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破傷風

破傷風(Tetanus)是由破傷風梭菌引起人、畜的一種經創傷感染的急性、中毒性傳染病,又名強直症、鎖口風。該病的特徵是病豬全身骨骼肌或某些肌群呈現持續的強直性痙攣和對外界刺激的興奮性增高。該病分布於世界各地,中國各地呈零星散發。豬只發病主要是閹割時消毒不嚴或不消毒引起的。病死率很高,造成一定的損失。

病 原

破傷風梭菌(Clostridium tetani)為革蘭氏染色陽性,為兩端鈍圓、細長、正直或略彎曲的大桿菌,約為0.5~1.7µm×2.1~18µm。大多單在、成雙或偶有短鏈排列;無莢膜,在動物體內外能形成芽孢,其直徑較菌體大,位於菌體一端,形似鼓槌狀或羽毛拍狀。有鞭毛,能運動。 該菌為嚴格厭氧菌,最適生長溫度為37℃,最適pH為7.0~7.5。在普通培養基上能生長,在血液瓊脂平板上,可形成狹窄的β溶血環。在厭氧肉肝湯中,呈輕度渾濁生長,有細顆粒沉澱。

破傷風梭菌在動物體內及人工培養基內均能產生痙攣毒素、溶血素和非痙攣毒素。痙攣毒素是一種作用於神經系統的神經毒,是引起動物特徵性強直症狀的決定因素,是僅次於肉毒梭菌毒素的第二種毒性最強的細菌毒素。以9-11~10-11g劑量的痙攣毒素,即可以致死一隻豚鼠。它是一種蛋白質,對酸、鹼、目光、熱、蛋白分解酶等敏感,65~68℃經5min即可滅能,通過0.4%甲醛滅活、脫毒21~31天,可將它變成類毒素。用做預防注射的破傷風明礬沉降類毒素,就是根據這個原理製成的。製成的類毒素,能產生堅強的免疫力,可有效地預防破傷風發生。溶血毒素和非痙攣毒素對破傷風的發生意義不大。

破傷風繁殖體對一般理化因素的抵抗力不強,煮沸5min死亡。獸醫上常用的消毒藥液,均能在短時間內將其殺死。但芽孢型破傷風梭菌的抵抗力很強,在土壤中能存活幾十年,煮沸l-3h才能死亡;5%石炭酸經15min,5%煤酚皂液經5h,O.1%升汞經30min,10%碘酊、10%漂白粉和30%過氧化氫經10min,3%福馬林經24h才能殺死芽孢。

流行病學

該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人和動物的糞便中有該菌存在,施肥的土壤、塵土、腐爛淤泥等處也存有該菌。各種家養的動物和人均有易感性。實驗動物中,豚鼠、小鼠易感,家兔有抵抗力。在自然情況下,感染途徑主要是通過各種創傷感染,如豬的去勢、手術、斷尾、臍帶、口腔傷口、分娩創傷等,中國豬破傷風以去勢創傷感染最為常見。

必須說明,並非一切創傷都可以引起發病,而是必須具備一定條件。由於破傷風梭菌是一種嚴格的厭氧菌,所以,傷口狹小而深,傷口內發生壞死,或傷口被泥土、糞污、痂皮封蓋,或創傷內組織損傷嚴重、出血、有異物,或與需氧菌混合感染等情況時,才是該菌最適合的生長繁殖場所。臨診上多數見不到傷口,可能是潛伏期創傷已癒合,或是由子宮、胃腸道黏膜損傷感染。該病無季節性,通常是零星發生。一般來說,幼齡豬比成年豬發病多,仔豬常因閹割引起。

臨床症狀

潛伏期最短的1天,最長的可達數月,一般是1~2周。潛伏期長短與動物種類、創傷部位有關,如創傷距頭部較近,組織創傷口深而小,創傷深部損傷嚴重,發生壞死或創口被糞土、痂皮覆蓋等,潛伏期縮短,反之則長。一般來說,幼畜感染的潛伏期較短,如臍帶感染。豬常發生該病,頭部肌肉痙攣,牙關緊閉,口流液體,常有“吱吱”的尖細叫聲,眼神發直,瞬膜外露,兩耳直立,腹部向上蜷縮,尾不搖動,僵直,腰背弓起,觸摸時堅實如木板,四肢強硬,行走僵直,難於行走和站立。輕微刺激(光、聲響、觸摸)可使病豬興旮睦增強,痙攣加重。重者發生全身肌肉痙攣和角弓反張。死亡率高。

病理變化

解剖無可見的病理變化。

診斷鑑別

根據該病的特徵性臨診症狀,如體溫正常,神志清楚,反射興奮性增高,骨骼肌強直性痙攣,並有創傷史(如豬的去勢等)等即可確診。沒有特異的剖檢變化可供診斷。

防治措施

治療

1、及時發現傷口和處理傷口 這是特別重要的環節之一。徹底清除傷口處的痂蓋、膿汁、異物和壞死組織,然後用3%過氧化氫或1%高錳酸鉀或5%~10%碘酊沖洗、消毒,必要時可進行擴創。沖洗消毒後,撒入碘仿硼酸合劑。也可用青黴素20萬IU,在傷口周圍注射。全身治療用青黴素或青黴素、鏈黴素肌肉注射,早晚各1次,連用3天。以消除破傷風梭菌繼續繁殖和產生毒素。

2、中和毒素 早期及時用破傷風抗血清治療,常可收到較好療效。根據豬只體重大小,用10萬~20萬IU,分2~3次,靜脈、皮下或肌肉注射,每天1次。

3、對症療法 如果病豬強烈興奮和痙攣時,可用有鎮靜解痙作用的氯丙嗪肌肉注射,用量100~150mg;或用25%硫酸鎂溶液50~lOOmL,肌肉或靜脈注射;用1%普魯卡因溶液或加0.1%腎上腺素注射於咬肌或腰背部肌肉,以緩解肌肉僵硬和痙攣。為維持病豬體況,可根據病豬具體病情注射葡萄糖鹽水、維生素製劑、強心劑和防止酸中毒的5%碳酸氫鈉溶液等多種綜合對症療法。

防制措施

防止和減少傷口感染是預防該病十分重要的辦法。在豬只飼養過程中,要注意管理,消除可能引起創傷的因素;在去勢、斷臍帶、斷尾、接產及外科手術時,工作人員應遵守各項操作規程,注意術部和器械的消毒。對豬進行剖腹手術時,還要注意無菌操作。在飼養過程中,如果發現豬只有傷口時,應及時進行處治。中國豬只發生破傷風,大多數是因民間的閹割方法,常不進行消毒或消毒不嚴引起的,特別是在公豬去勢時,忽視消毒工作而多發。

此外,對豬進行外科手術、接產或閹割時,可同時注射破傷風抗血清3000~5000IU預防,會收到好的預防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