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寧蝴蝶舞

豐寧蝴蝶舞

豐寧蝴蝶舞流傳於承德豐寧縣黑山嘴鎮八間房村,是滿族民眾非常喜愛的民間舞。表演共需八人,四名兒童扮成蝴蝶,四名成年男子扮滿族青年。表演時,四名兒童站在“騎著”的肩或頭頂上,模仿蝴蝶飛舞的各種動作。

表演形式

豐寧蝴蝶舞豐寧蝴蝶舞

豐寧蝴蝶舞表演共需八人,四名兒童扮成蝴蝶,戴蝴蝶帽,穿蝴蝶衣褲,四名成年男子扮滿族青年(俗稱“騎著”)。表演時,四名兒童站在“騎著”的肩或頭頂上,模仿蝴蝶飛舞的各種動作,還要做許多高難度的特技動作,全程表演只憑兒童和成人之間嫻熟的技巧配合而成。蝴蝶舞表演分兩種形式。一是廣場表演,一是舞台表演。廣場表演時,蝴蝶只是站在“騎著”的肩上或頭頂,展開雙臂或單臂做“單展翅”或“雙展翅”,或即興做些其他動作,“騎著”則巡場、旋轉上肩、跑圓場,平衡速跑或平衡慢步行進;舞台表演時,四隻蝴蝶在同一時間、同一方向,做同一動作和造型,如“童子拜佛”、“金雞獨立”、“群鴨戲水”、“哪吒鬧海”、“蘇秦背劍”、“鯉魚打挺”、“蝴蝶展翅”、“喜鵲登枝”等技藝性極高、難度較大的特技動作。“騎著”則要在保證蝴蝶完成動作的同時,或雙臂自然悠動,或雙臂於胸前,或雙手叉腰間,或慢或快踩著節奏,不斷變換隊形,舞之蹈之,形成了八隻蝴蝶凌空展翅、翩翩起舞的優美場面,給人以合作默契、協調統一、險中寓穩、動中寓靜的藝術與力量的感染。

曲目及樂器

豐寧蝴蝶舞用吵子會伴奏,曲牌有《緊急風》、《四五頭》、《得勝令》、《柳新年》《[夸腔》、《激腔》、《舌番子帶串鈴》、《單出頭》、《雙出頭》、《古柵子》、《鳳秧歌》等。

樂器主要有嗩吶、鐃鈸、手鑼、大鑼、堂鼓、笛子

嗩吶嗩吶

等。

獲獎情況

豐寧蝴蝶舞豐寧蝴蝶舞

豐寧蝴蝶舞突出了舞蹈藝術造型,同時又把蝴蝶飛舞的典型形象與動態貫穿於舞蹈之中,使動與靜形與意巧妙的融為一體。豐寧蝴蝶舞不僅反映了滿族人對文化生活的需求,更重要的是體現了他們善騎射的剽悍性格特徵,反映了滿族人民對文化生活的的心理需求,是滿族人性展現。蝴蝶舞作為民間傳統的表演項目,曾先後參加過河北省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的開幕式等活動獲全國“最佳原生態獎”。

改革開放初期,豐寧縣文化局派專人深入八間房村,對“蝴蝶舞”的動作表演伴奏進行了細緻的挖掘、整理之後,開始在全國各地進行表演。經過20多年的不斷提高,逐步成為豐寧乃至河北省的文化品牌,多次參加國家級比賽並獲獎,在全國引起很大的反響。並被列入第一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蝴蝶舞作為民間傳統的表演項目,曾先後參加過省少數民族體育運動會的開幕式等活動,屢次獲獎。2002年豐寧縣被省文化廳命名為“河北省民間藝術之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