豉蟲

豉蟲

豉蟲,為豉蟲科昆蟲豉蟲的全蟲。體形橢圓,長約五公分,呈黑色或黃色,有光澤,群集水面,善游泳,時時鏇轉不已。生活於池沼中,常在水面旋迴游泳,夜間每飛行空中。以捕取小蟲為食。卵產於水草上,幼蟲成長後,造繭化蛹而變為成蟲。

基本信息

生態特徵

豉蟲豉蟲
豉蟲體橢圓形,雄蟲長約7mm,雌蟲較大。色黑或黃,有光澤。頭頂及前胸背皆光滑。上唇多直皺。複眼分離,有上下2對,上方1對,適於空氣中視物;下方1對,適於水中視物。觸角短小,9節,黑色,但第2節的分枝褐色。足3對,赤褐色,前肢長,中、後兩肢短小而側扁,適於游泳。翅鞘有刻點,尾端略突出翅外。

生活習性

生活於池沼中常在水面旋迴游泳,夜間飛行空。

資源分布

分布於我國南方各地。

藥用信息

【出處】出自《本草綱目拾遺
【拼音名】ChǐChónɡ
【英文名】Weaver
【別名】豉母蟲
【來源】為豉甲科動物豉豆的全蟲。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yrinuscurtusMotsch.採收和儲藏:夏、秋季捕捉,鮮用,或用沸水燙死後曬乾。

【性味】有毒
【歸經】心;脾經
【功能主治】蝕息肉;解毒。主息肉;惡瘡
【用法用量】外用:適量,搗敷。
【注意】內服宜慎。
【各家論述】《本草拾遺》:蝕息肉,敷惡瘡。
【摘錄】《中華本草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