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景和

谷景和

谷景和,男,1938年6月出生於瑞安塘下,中國動物學專家。1961年到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工作,創建了該所動物研究室,曾任研究室主任。

基本信息

個人履歷

谷景和,1938年6月出生在瑞安塘下一個富裕人家,在塘下國小讀過國小,六年級時轉學溫州市區飛霞洞前的贊善國小。在瑞安中學讀完初高中,1955年考取山東大學生物系動物專業,畢業後分配在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1961年到中科院新疆生態與地理研究所工作,創建了該所動物研究室,曾任研究室主任。

人物概況

谷景和曾通過東經89度,北緯42度,貫穿新疆乾旱區典型交匯線的研究,創立了動物學類群分布三維空間模型,提出了內陸乾旱區動物學分支科學的構想。他曾對普氏野馬進行研究,為馴養種群規模化繁育及野生群恢復作出貢獻;他對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雙峰駱駝在我國新疆的生存狀況進行研究。他先後主持完成20餘項國家、中科院、自治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國際合作項目的研究,有5項研究成果獲國家、自治區科技進步獎,先後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論著、論文近百篇(部)。他曾任中科院濕地研究中心委員、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物種管理委員(IUCN/SSC)和羊亞科專家組委員、阿爾金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賀蘭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顧問、中國濕地資源調查和中國陸棲動物資源調查(新疆部分)專家組、新疆鹿業委員會專家組、中國野馬回歸和野放專家組組長、中國有蹄類專家組組長、中國盤羊專家組組長、歷任新疆動物學會理事長等職。

人物生平

年少志強

谷景和的老家在溫州市瑞安塘下,祖上經營谷同和醬園,算是殷實人家。新中國成立前,他的父親是地方上的開明士紳。塘下是個依山傍水的城鄉結合部,谷景和從小好動,喜歡動物,經常在家鄉的塘河裡釣魚、在樹林裡捉鳥、在田野里撿田螺捉泥鰍,因此打那時起就熱愛大自然。谷景和的國中、高中在瑞安中學讀的,高中時,谷景和讀到了《達爾文主義基礎》一書,使他朦朧地懂得向自然索取是人類神聖使命,不知不覺地引導他走向生命科學求知探索漫長的歷程。當他第一次考大學,並沒有被錄取,翌年再考時,年少的他的第一志願是山東大學,第二是北大,最後他被山東大學大錄取了。

放養受阻

上世紀八十年代,谷景和曾經帶隊穿過戈壁灘,在沙漠中尋找野馬,結果是空手而歸,於是有關部門提出從國外引回野馬,通過人工馴養和散放野外試驗恢復中國野馬種群。他先後從德國引進25匹野馬,並建立了繁育中心,使野馬的繁殖率達83.9%,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2001年8月28日,谷景和一行將27匹“普氏野馬”在新疆卡拉麥里自然保護區實現了野放。先將它們從馬圈遷到面積為2×2平方公里的大圍欄中,工作人員在半散放地的水坑裡注入了苦鹼水,減少餵養飼料的次數,讓它們在附近的草地上覓食。漸漸地,這些野馬的野性開始恢復,而且開始分群,這是野馬野外生存的必要條件。其中也死了二頭。

沙漠追駝

1976年7月,這個時間是闖沙漠最危險的季節,谷景和與同事一行9人向塔克拉瑪乾沙漠北部縱深進發,尋找野生雙峰駱駝。烈日下,他們艱苦地跋涉了10天,大家快要虛脫了,甚至產生了幻覺。就在這時,他們發現一棵沙棗下一峰駱駝,正在緩緩地站立起來,仿佛是一座山峰。這是一峰成年的公駝,是世界上第一號塔克拉瑪乾沙漠野生雙峰駱駝標本。谷景和等人將它運到了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的烏魯木齊市。
野生雙峰駝的外形酷似家養駱駝,有的人認為它是家駝野化的群體,這就形成了學術界長期爭論的“野化說”。谷景和教授經過近距離的觀察,發現野生雙峰駝和家養駱駝在形態構造上有很大的不同。野生雙峰駱駝不僅腿長、駝峰小、鼻骨發達、下嘴唇長外,它能喝很濃的苦鹹水,愛吃鹽生植物如胡楊、紅柳等。2001年他還在羅布泊第一次用攝像機拍攝到了野生雙峰駱駝的形象。對世界上唯一生存的野生雙峰駝在我國新疆生存狀況及其對極端乾旱環境的適應等進行研究,為該珍稀物種的保護提供直接依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