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雷諾瓦(Jean Renoir)

讓·雷諾瓦(Jean Renoir)

讓·雷諾瓦,1894年9月5日出生於法國巴黎,法國導演、編劇、製片人、作家。 1924年,創作了個人首部電影劇本《卡特琳》。1925年,執導了電影處女作《水姑娘》。1926年,拍攝了劇情片《娜娜》。1931年,執導了劇情片《母狗》。1935年,拍攝了劇情片《托尼》。1937年,執導了戰爭電影《大幻影》,該片獲得了第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1939年,執導了劇情片《遊戲的規則》。1943年5月7日,擔任導演及製片人的戰爭電影《吾土吾民》上映。 1951年 ,拍攝了個人首部彩色電影《河流》。1953年,拍攝了愛情喜劇片《黃金馬車》。1956年,執導並參與編劇了愛情喜劇片《艾琳娜和她的男人們》。1962年,拍攝了喜劇電影《逃兵》,該片獲得了第1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1963年,出版了傳記《我的父親雷諾瓦》,該傳記獲得了夏爾·布朗獎 。1969年,拍攝了電視電影《讓·雷諾瓦的小劇場》。1970年,獲得了法國榮譽軍團四級勳章 。1974年,出版了自傳《我的生平和我的影片》。1976年,獲得了法國藝術與文學三級勳章 。1978年,出版了小說《心在亞洲》。 1979年2月12日,讓·雷諾瓦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貝弗利山寓所去世,享年85歲。

早年經歷

1894年9月15日,讓·雷諾瓦出生於法國巴黎,童年時期的讓·雷諾瓦受到了良好的藝術薰陶,對於其日後在電影色彩、構圖方面的優勢都打下了基礎。讓·雷諾瓦大學學的是哲學和數學,但還沒等畢業,他就棄筆從戎,參軍當了騎兵,一戰前受傷後轉入步兵。一戰期間,他以準尉的軍銜奔赴前線作戰,數月後因右腿負傷回到巴黎養傷,並落下了瘸腿的終身殘疾,養病期間他開始迷上了卓別林的電影,並開始對電影產生了興趣。傷養好後讓·雷諾瓦又返回軍隊學習飛機駕駛,做了短時期的偵察兵。退伍後為了完成父親的遺願來到法國南部的卡紐和郊外的瑪洛特從事陶器製作。一次偶然的機會,因受到電影《愛的火花》的感染,他決心投身於電影事業 。

演藝經歷

讓·雷諾瓦 讓·雷諾瓦

1924年,讓·雷諾瓦創作了個人首部電影劇本《卡特琳》,並參與了該片的導演工作。1925年,執導了電影處女作《水姑娘》 。1926年,讓·雷諾瓦根據左拉的同名小說拍攝了劇情片《娜娜》,影片展現了妓女娜娜悲慘放蕩的一生 。

1927年,拍攝了科幻短片《查爾斯頓舞》。1928年6月8日,執導的短片《賣火柴的女孩》上映 ;7月18日,拍攝了由Georges Pomiès、米切爾·西芒等共同出演的喜劇電影《懶兵》 。

1931年,執導了由米切爾·西芒、Janie Marese等主演的劇情片《母狗》 。1932年,拍攝了由米切爾·西芒、雅克·貝克等主演的喜劇電影《跳河的人》 。

1935年,法國人民陣線運動高漲,讓·雷諾瓦受進步思潮的影響,拍攝了劇情片《托尼》,影片描寫了從義大利和西班牙來到法國南部的打工者們的愛情和經歷 。

1936年1月24日,拍攝的表現工人要求權力的犯罪喜劇片《蘭基先生的犯罪》上映;4月7日,參與拍攝的電影《生活屬於我們》上映,該片是為法國共產黨競選進行宣傳而拍攝的;12月3日,根據小說《下層社會》拍攝的劇情片《底層》上映 。

1937年,執導了由讓·迦本、埃立克·馮·斯特勞亨、皮埃爾·弗雷內共同主演的戰爭電影《大幻影》 ,該片獲得了第5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藝術貢獻獎 。

1938年,讓·雷諾瓦拍攝了抨擊專制統治的歷史電影《馬賽曲》,該片由Pierre Renoir、Lise Delamare、Léon Larive等聯袂出演 。

1939年,執導了由Nora Gregor、Paulette Dubost、Mila Parély等聯合出演的劇情片《遊戲的規則》,該片完成於二戰爆發前夕,上映不久便被禁映。電影審查機構認為它“傷風敗俗”,軍事檢查機關認為它“渙散士氣”,很多觀眾認為它是對他們的“人身侮辱”,來自各方的壓力迫使讓·雷諾瓦不得不離開了法國 。

1941年,讓·雷諾瓦移居美國;同年,在好萊塢執導了劇情片《沼澤地》。1943年5月7日,擔任導演及製片人的戰爭電影《吾土吾民》上映,該片由查爾斯·勞頓、瑪琳·奧哈拉、喬治·桑德斯等合作出演 。

1945年,拍攝了由貝蒂·菲爾德、比尤拉·邦蒂、扎查瑞·斯考特等共同主演的劇情片《南方人》,該片獲得了第1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最佳劇情片獎 。

1946年,執導了由寶蓮·高黛、布吉斯·梅迪斯、朱迪絲·安德森聯袂出演的劇情片《女僕日記》 。1947年6月2日,執導並參與編劇的黑色電影《海灘上的女人》上映,該片由瓊·貝內特、羅伯特·瑞安、查爾斯·比克福德聯合出演。

1948年10月30日,出演的劇情片《愛》上映。1951年 ,讓·雷諾瓦啟程返回法國,途經印度時拍攝了愛情電影《河流》,該片是他拍攝的第一部彩色電影 。

1953年,讓·雷諾瓦根據梅里梅的話劇拍攝了愛情喜劇片《黃金馬車》,該片是其劇院三部曲的第一部 。1955年,執導了由讓·迦本和瑪麗亞·費力克斯領銜主演的愛情歌舞片《法國康康舞》,該片是讓·雷諾瓦“劇院三部曲”的第二部 。

1956年,執導並參與編劇了愛情喜劇片《艾琳娜和她的男人們》,該片是讓·雷諾瓦“劇院三部曲”的最後一部。1959年,自編自導了由讓-路易斯·巴勞特領銜主演的恐怖電影《科德利爾的遺囑》。

1962年,拍攝了由讓-皮埃爾·卡塞爾、克勞德·布萊塞等共同主演的喜劇電影《逃兵》,該片獲得了第1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提名。

1963年,出版了傳記《我的父親雷諾瓦》,該傳記獲得了夏爾·布朗獎 。1966年,出版了小說《喬治船長的筆記》。1969年,為電視台拍攝了由4個小故事組成的電視電影《讓·雷諾瓦的小劇場》。

1970年,獲得了法國榮譽軍團四級勳章 。1973年,編導了三幕喜劇《卡羅拉》。1974年,出版了自傳《我的生平和我的影片》。1976年,獲得了法國藝術與文學三級勳章 。1978年,出版了小說《心在亞洲》、《英國人的罪行》、《尚納維》。

個人生活

家庭

讓·雷諾瓦的父親是法國印象派畫家奧古斯特·雷諾瓦,是法國早期印象派繪畫運動的先驅;母親叫阿麗娜·夏里戈·雷諾瓦;他還有一個哥哥叫皮埃爾·雷諾瓦 。

感情

1920年1月24日,讓·雷諾瓦與父親的模特安特麗·安希琳結婚。1921年10月31日,兒子阿倫·雷諾瓦出生。1924年,安特麗·安希琳取藝名卡特琳·海絲琳,先後主演了讓·雷諾瓦執導的多部電影。1930年,讓·雷諾瓦與安特麗·安希琳分手。1935年,兩人正式離婚。

1931年,讓·雷諾瓦與瑪格麗特·瑪蒂耶相識,並很快發展成為情侶關係,後來瑪格麗特·瑪蒂耶更改名為瑪格麗特·雷諾瓦,但兩人一直沒有結婚 。

去世

1979年2月12日,讓·雷諾瓦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貝弗利山寓所去世,享年85歲,葬禮於4天后舉行;5月初,遺體運回法國,葬於其父兄墓旁 。

主要作品

參演電影

上映時間劇名扮演角色導演合作演員
1948羅伯托·羅西里尼費德里科·費里尼, 安娜·瑪格納妮
1939遊戲的規則讓·雷諾瓦Nora Gregor, Paulette Dubost
1938衣冠禽獸讓·雷諾瓦讓·迦本, 西蒙妮·西蒙
1936生活屬於我們讓·雷諾瓦, Jean-Paul Le Chanois讓·達斯特
1936鄉村一日讓·雷諾瓦Sylvia Bataille, Georges D'Arnoux
1927查爾斯頓舞讓·雷諾瓦Catherine Hessling, Johnny Huggins
1924卡特琳Albert Dieudonné , 讓·雷諾瓦Catherine Hessling, Albert Dieudonné

導演作品

時間片名主演
1924年卡特琳Catherine Hessling
1925年水姑娘Pierre Champagne
1926年娜娜Catherine Hessling、Jean Angelo
1927年查爾斯頓舞Catherine Hessling
1928年懶兵Georges Pomiès、米切爾·西芒
賣火柴的女孩Catherine Hessling
1931年墮胎Marguerite Pierry
母狗米切爾·西芒、Janie Marese
1932年跳河的人米切爾·西芒、雅克·貝克
十字路口的夜晚Pierre Renoir、Georges Térof
1933年包法利夫人Max Dearly、Valentine Tessier
1935年托尼Jenny Hélia、Charles Blavette
1936年生活屬於我們讓·達斯特、Jacques B. Brunius
蘭基先生的犯罪René Lefèvre、Florelle
底層讓·迦本、Junie Astor
鄉村一日Sylvia Bataille
1937年大幻影讓·迦本、埃里克·馮·施特羅海姆
1938年馬賽曲Pierre Renoir、Lise Delamare
衣冠禽獸讓·迦本、西蒙妮·西蒙
1939年遊戲的規則Nora Gregor、Paulette Dubost
1941年托斯卡因佩里奧·阿亨蒂娜、羅薩諾·布拉茲
沼澤地沃爾特·布倫南、沃爾特·休斯頓
1943年吾土吾民查爾斯·勞頓、瑪琳·奧哈拉
了不起的霍利迪夫人黛安娜·德賓、艾德蒙·奧布萊恩
1945年南方人貝蒂·菲爾德、比尤拉·邦蒂
1946年女僕日記寶蓮·高黛、布吉斯·梅迪斯
1947年海灘上的女人瓊·貝內特、羅伯特·瑞安
1951年河流Arthur Shields
1953年黃金馬車安娜·瑪格納妮、Odoardo Spadaro
1955年法國康康舞讓·迦本、瑪麗亞·費力克斯
1956年艾琳娜和她的男人們英格麗·褒曼、讓·馬萊
1959年草地上的午餐保羅·默里斯、Charles Blavette
科德利爾的遺囑讓-路易斯·巴勞特
1962年逃兵讓-皮埃爾·卡塞爾、克勞德·布萊塞
1970年讓·雷諾瓦的小劇場André Dumas

製片作品

時間片名
1924年卡特琳
1925年水姑娘
1926年娜娜
1936年蘭基先生的犯罪
1938年馬賽曲
1939年遊戲的規則
1943年吾土吾民
1951年河流

編劇作品

時間片名
1924年卡特琳
1926年娜娜
1928年懶兵、賣火柴的女孩
1931年墮胎、母狗
1932年跳河的人
1933年包法利夫人
1935年托尼
1936年生活屬於我們、蘭基先生的犯罪、底層、鄉村一日
1937年大幻影
1938年馬賽曲、衣冠禽獸
1939年遊戲的規則
1940年L'or du Cristobal
1941年托斯卡
1943年吾土吾民
1945年南方人
1947年海灘上的女人
1951年河流
1953年黃金馬車
1955年法國康康舞
1956年艾琳娜和她的男人們
1959年草地上的午餐
1962年逃兵

剪輯作品

時間片名
1926年娜娜

布景作品

時間片名
1925年水姑娘

出版作品

時間書名備註
1963年《我的父親雷諾瓦》傳記
1966年《喬治船長的筆記》小說
1974年《我的生平和我的影片》傳記
1978年《心在亞洲》、《英國人的罪行》、《尚納維》小說

戲劇作品

時間劇名備註
1973年《卡羅拉》三幕喜劇

獲獎記錄

奧斯卡金像獎
  • ▪ 1975 第47屆 奧斯卡金像獎榮譽獎 (提名)
  • ▪ 1946 第18屆 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 南方人 (提名)
威尼斯國際電影節
  • ▪ 1946 第11屆 最佳劇情片獎 南方人 (獲獎)
其他獎項
  • ▪ 1976 法國藝術與文學三級勳章 (獲獎)
  • ▪ 1970 法國榮譽軍團四級勳章 (獲獎)

人物評價

讓·雷諾瓦作品 讓·雷諾瓦作品

讓·雷諾瓦被很多評論家認為是世界電影史上最重要的電影導演之一。他的電影,橫跨了無聲電影與有聲電影、黑白電影與彩色電影等不同的階段,它介於現實主義和表現主義、傳統電影和現代電影之間,不屬於任何一個派別。

1920年代先鋒派時期,讓·雷諾瓦的作品多呈現一種印象派錯雜的潮流特色:夢境、主觀意念等,在表現風格上也多是用主觀鏡頭、疊化、淡入、淡出等等,試圖通過“電影化”的方法表現人物內心憂鬱環境的影響而發生的變化。到了1930年代中期及之後的十年間,讓·雷諾瓦集中創作了幾部具有“詩意現實主義”風格的影片。在這些作品中,幻象依然存在,只是這裡的幻象的主體和表現方式有了極大的不同,幻象成為現實的一部分。讓·雷諾瓦熱衷於在影片中放入戲劇、舞台表演的場景,並通過固定的長鏡頭的方式,延伸鏡頭內部的時空結構,使整部影片充滿著不可知的曖昧氣氛。這裡的“幻象”的意義不再是夢境和主觀意識的再現,而是一種近似於超現實的“表現”,他不再製造夢幻式的光學效果,而是將這些“再現”現實的表現性鏡頭放入攝影機前的現實之中,創造了一種真實的思想表現方法。“現實”和“幻象”同時存在於讓·雷諾瓦的電影作品中,形成了一種讓·雷諾瓦的風格。由此,可以看到讓·雷諾瓦對電影的思考:電影存在於現實與幻象之間,而最重要的是,電影更存在於攝影機前的現實之中。“現實”與“幻象”對於讓·雷諾瓦的電影來說並不是對立的二元,其對現實與幻象的表現方式更加豐富了電影存在論的觀念。讓·雷諾瓦的電影通過“現實”與“幻象”的並置豐富了電影存在論,也超越了電影存在論。

讓·雷諾瓦電影對長鏡頭、大景深、複雜的場面調度等電影語言的運用,給其電影帶來了獨特的立體感、深度感和運動感,同時也構成了讓·雷諾瓦電影獨特的現實主義魅力 。 (《浙江社會科學》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