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

在中唐時期,詩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李白和杜甫的價值,常以李杜並提。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都有過推尊李杜的言論或詩篇。元、白亦曾從某種意義上作過李不如杜的評說,因而被後人指為"李杜優劣"論的始作俑者。其實詩人各有所長,從某一方面說李不如杜或杜不及李,應是正常的。而且元、白也有李杜並尊之論,此篇即一例。

介紹

讀李杜詩集,因題卷後
作者:白居易
翰林江左日1,員外劍南時2:不得高官職,仍逢苦亂離3。
暮年逋客恨4,浮世謫仙悲5。吟詠流千古,聲名動四夷。
文場供秀句,樂府待新辭。天意君須會,人間要好詩6。

全部注釋

1.翰林:原意為文翰薈萃之處。唐玄宗始置翰林待詔,屬文學侍從之官。李白曾奉詔入侍翰林。江左日:江左指江東,即今江蘇安徽一帶。李白曾長期在這一帶生活,晚年在金陵及安徽當塗時,窮困潦倒。員外:指杜甫,他晚年在成都曾作過劍南節度使嚴武的參謀、檢校工部員外郎。
2.劍南:唐設劍南道,以在劍閣之南而名,治所在益州(今成都)。杜甫居蜀時,仕宦途窮,生活靠朋友資助。
3.苦亂離:指李、杜都逢安史之亂,四處漂泊。
4.逋客:避世之人,此指杜甫晚年四處漂泊。
5.謫仙:指李白。作者原註:"賀監知章目李白為謫仙人"。
6.天意兩句:二君要領會天意,因為人間需要好詩,而好詩須出自磨難,所以老天爺才讓你們遭受窮困和亂離。

相關信息

在中唐時期,詩人們開始逐漸認識到李白和杜甫的價值,常以李杜並提。韓愈、元稹、白居易等人都有過推尊李杜的言論或詩篇。元、白亦曾從某種意義上作過李不如杜的評說,因而被後人指為"李杜優劣"論的始作俑者。其實詩人各有所長,從某一方面說李不如杜或杜不及李,應是正常的。而且元、白也有李杜並尊之論,此篇即一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