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興

"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元年設石陽縣,南唐保太八年置吉水縣,有1800多年歷史,素稱“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 1912年屬湖南省衡陽道。 譚興

吉水縣位於江西省中部,贛江中游,吉泰盆地東北部,京九鐵路中南段。東鄰永豐縣,北接峽江縣,西界吉安縣,南連青原區。贛江與恩江合行洲渚間,形若“吉”字,吉水由此得名)在吉水縣城東南方1公里處,有一座山勢奇特,外形象毛筆頭倒立,峰頂直戳雲天的山,名叫文峰山。“文峰”山名的由來,民間有這樣一種說法:相傳駐文峰山的山神是奎星,長得藍面赤發,貌醜如鬼。奎星又稱為魁星,是主宰文運的神,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如果能被他的朱筆點中,考試時就會妙筆生花,高中三甲。吉水先民為了弘揚本縣文風,祈求奎星庇佑學子們金榜題名,所以取名文峰山。文峰山北依恩江,西傍贛江,東與東螺山接壠,南與天玉山相望,古代人稱東南方為“巽”,所以又叫做“巽峰”。 1636年11月,明朝地理學家徐霞客來吉水考察,遊覽文峰山後,在《徐霞客遊記》中寫道:“南為巽峰,尖峭特立,乃南皋先生堆而峻者,為本縣之文筆峰”當地居民稱筆峰山。
吉水縣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祖籍,也是前國家主席劉少奇的祖籍。歷史悠久,人文薈萃,東漢元年設石陽縣,南唐保太八年置吉水縣,有1800多年歷史,素稱“文章節義之邦,人文淵源之地”。
始祖;譚興,原籍,江西吉安府吉水縣大洲(大栗樹社)人氏,武宗,至大三年1310年生,明朝,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卒。妣宜人,生四子:麒、麟、鸞、鳳。
譚興,出生於元武宗時代;(元武宗孛兒只斤氏,名海山,第七位統治中國的元朝皇帝,乃忽必烈之曾孫,元成宗侄,元惠宗之長子。 諡號“仁惠宣考皇帝”。廟號,武宗,在世 1281年—1311年,在位,1307年—1311年,年號,至大,1308-1311年)。
元朝;至正二年 公元1342年 壬午歷史紀事: 依去年詔舉行科舉。脫脫聽人方,自金口起,引渾河(今永定河)水,東至通州,成為運道。至是工畢放水,湍急沙壅,無法通航。慶遠路(治今廣西宜山)莫八起義,破南丹等地,旋敗。是年,歸德府睢陽縣河患。冀寧路平晉縣(今太原南)地震,地裂。濟南及廣東惠州羅浮山山崩。京師地震。
元末;元順帝至正二年(1342)元順帝至正二年(1342)江西吉安府吉水縣又面臨三大天災人禍驟至,避天災人禍舉家遷徙湖南衡州安仁縣宜陽八都。(宋乾德三年(965年)升安仁場為安仁縣,屬荊湖南路衡州衡陽郡,安仁開始自城區域。清康熙三年(1664年)屬湖南省衡永郴桂道衡州府。1912年屬湖南省衡陽道。1922年廢道制,直屬湖南省劃歸郴州市管轄)。 譚興,明朝,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卒,卒後歸葬吉水筆峰山下大路旁,有碑為證。
譚興,澧水流域譚氏始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