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暑生

譚暑生

譚暑生,國防科技大學教授,他創立了標準時空論,與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競爭。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出現了許多令人不安的事件,對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假設”和它最重要的推論即光速極限性原理提出了挑戰。在此情況下,譚暑生認為建立新時空理論很有必要。他完成了《從狹義相對論到標準時空論》一書,並公開出版發行。包括錢學森在內的國內外多位科學家都給予了高度評價。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上世紀初,愛因斯坦提出的相對論,成為一個世紀以來人類思想史上最偉大的成就之一。長期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對相對論提出質疑,國防科技大學教授譚暑生就是其中的一位。他創立了標準時空論,與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競爭。

國防科大教授譚暑生:創立標準時空論並非無事生非

談到標準時空論,譚暑生說這並非是他個人的自我標榜和無事生非,而是現代物理學的發展使然。

譚暑生說,他在讀大學時就基本學懂了相對論,大學畢業後更是比較徹底地理解了它。這就是說,他不僅能從愛因斯坦的“兩個假設”(即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出發,從數學上導出狹義相對論的整個理論框架,而且還可以直接從這兩個假設(特別是光速不變原理)出發,給它的理論結果以合乎邏輯的解釋論證和理論說明。譚暑生認為,狹義相對論純相對性的結論是令人難以置信的,但是,只要抓住了這兩個假設,一切又是可以理解的。因此,最初譚暑生的內心也與狹義相對論“相安無事”。

上世紀六十年代以來,現代物理學的發展出現了許多令人不安的事件,對狹義相對論的“兩個假設”和它最重要的推論即光速極限性原理提出了挑戰。在此情況下,譚暑生認為建立新時空理論很有必要。隨後,他創立了一套完整的標準時空論的理論體系,並在學術刊物上公開發表。後來,他完成了《從狹義相對論到標準時空論》一書,並公開出版發行。

人物事跡

譚暑生十分自信地說,如果標準時空論發表在上個世紀初,人類一定會接受它,而不接受狹義相對論。譚暑生表示:“只要細讀這本書,就會承認這並非狂言,而是一句真話。”

著名科學家錢學森:你什麼也不要怕,勝利總要到來

譚暑生的標準時空論發表後,包括錢學森在內的國內外多位科學家都給予了高度評價。對此,譚暑生感到十分欣慰。

國內知名教授白銘復認為,標準時空論是有別於牛頓的絕對時空觀和愛因斯坦的相對論時空觀的一種新的可能的目前物理學所允許的時空理論。著名理論物理學權威、法國物理學家德·埃斯帕納在給譚暑生的信中寫道:“你有很好的觀點,你完全獨立地證明了,實驗事實並非一定需要通常的狹義相對論,它們也與一個意義上與狹義相對論很不相同的概念相一致。這一點,我以前是不知道的,與我討論過這方面課題的物理學家中也幾乎沒有人知曉這個事實。”

我國著名科學家錢學森對譚暑生的鼓勵,前後長達20多年。早在1984年春節,錢學森看了譚暑生的論文後,便給國防科大一名教授寫信說:“你們學校真有人才!”當年元宵節,他給譚暑生來信表示:“標準時空論成立。”從那時開始,20多年間,錢學森先後給譚暑生寫了30多封信,並3次單獨約見他,每次都要暢談大半天,給他提出了很好的建議,鼓勵他“什麼也不要怕,勝利總要到來!中國的事總是一步一步向前發展的,明年一定會比今年好!請相信日子會好起來!”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宋健為《從狹義相對論到標準時空論》一書撰寫了序言,其中特別指出:“譚暑生教授瀝20多年的心血,創立標準時空論。作為一個自洽的新體系,它繼承和綜合了牛頓力學和愛因斯坦狹義相對論的基本思想和成就,蘊涵了已知,又有創新,廓清了原有的悖論,開拓了新的視野,對物理學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執著的農家子弟:追求科學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息

在與記者交談的過程中,譚暑生談笑風生,坦言自己很有生活情趣,決不是那種連走路也捧著書,甚至會將腦袋撞到電線桿上的知識分子。

譚暑生的父母都是老實的農民。從國小到大學畢業,他的學業成績始終出類拔萃。讀大學時,他選擇了物理學專業,希望發現以中國人名字命名的物理學理論、方程或定律。

大學畢業後,譚暑生先後在西安、上海等單位從事技術工作,加深了對物理學的理解,訓練了相應的動手能力。後來他又調入國防科大,從事雷射技術研究和物理教學工作。他講課生動幽默,大大拓寬了學生視野的深度和廣度,使學生得以學到許多從書本上學不到的知識,經常是講台上下情緒交融強烈,幾乎堂堂課博得學生們的熱烈掌聲。後來,為了將全部精力投入到科學研究中,譚暑生主動辭掉了所擔任的行政職務。

譚暑生說,一個新理論的誕生是非常不容易的,“不會期望馬上能得到什麼名譽”。他說,曾科學地預言了電磁波存在的麥克斯韋,生前並沒得到任何榮譽,去世數年後,他的成就才被人們承認。譚暑生樂觀地表示,不論社會怎么評價,他依然會愉快地面對生活和人生,他追求科學的腳步永遠不會停息。

狹義相對論

相對論是關於時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論,分為狹義相對論(特殊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一般相對論)。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假設是相對性原理(即物理定律與參照系的選擇無關)和光速不變原理。狹義相對論和廣義相對論的區別是,前者討論的是勻速直線運動的參照系(慣性參照系)之間的物理定律,後者則推廣到具有加速度的參照系中(非慣性系),並在等效原理的假設下,廣泛套用於引力場中。相對論和量子力學是現代物理學的兩大基本支柱。奠定了經典物理學基礎的經典力學,不適用於高速運動的物體和微觀領域。相對論解決了高速運動問題;量子力學解決了微觀亞原子條件下的物理學問題。相對論顛覆了人類對宇宙和自然的“常識性”觀念,提出了“時間和空間的相對性”、“四維時空”、“彎曲空間”等全新概念,並提出了著名的質能關係式:E=mc2,即能量等於質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標準時空論

標準時空論使用了與愛因斯坦相對論不同的前提假設,用絕對參考系原理和迴路平均光速不變原理替換了愛因斯坦相對論的相對性原理和光速不變原理,得到了不同於狹義相對論運動學和動力學的標準時空論運動學和動力學,把亞光速運動和超光速運動直接統一起來,而且建立了標準時空論電動力學體系。

標準時空論在基本假設的合理性、邏輯簡單性和邏輯自洽性上勝於狹義相對論。標準時空論完滿地解釋了以前的所有實驗結果,包括狹義相對論無法解釋的幾大類實驗如單極磁感應實驗,宇宙微波背景輻射,量子隧道的超光速實驗,檢驗貝爾不等式的遠距關聯實驗的結果,預見了一些迄今沒有預料的新的經驗事實,等待著這些實驗的檢驗和證實。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