譙城區古城鎮

古城鎮歷史悠久,東漢初柴文進封思善侯,古城集為思善侯國國都,東漢為思善縣城。《亳州志》載:“王莽改城父置”。古城鎮距今有一千九百八十餘年。古往今來,這裡為精英良才用武之地和兵家必爭之地。清代為捻軍的主要活動區域之一;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這裡是革命根據地的中心,中共渦亳縣委和中共鹿亳縣委均設立於此。

交通條件

古城鎮交通便利,亳古路穿鎮而過,G344國道西接105國道,東連307省道,“大京九”沿集鎮而過,新設立古城高鐵東站,東距亳州機場僅8.5公里。古城地理位置十分優越,地處譙城區的南部,距離亳州市區有30公里,是省級重點鎮,居於淝河、立德、雙溝、三官及太和縣的墳台鄉中心地帶,集貿繁榮。亳州市總體規劃將古井鎮、古城鎮、雙溝鎮一同列為亳州市區發展副中心。

資源經濟

古城鎮地勢平坦,土地肥沃,河流縱橫交錯,氣候條件良好,自然資源豐富,面積89平方公里,耕地8.6萬畝,人口8萬,轄15個村委會,是安徽省政府批准的中心鎮之一。鎮支柱經濟主要有三項:一是特色經濟。年種植棉花1萬畝,小辣椒1.2萬畝,西瓜1萬畝,養殖業:生豬存欄量1.5萬頭,山羊存欄量0.6萬隻,黃牛存欄量0.5萬頭。農業總產值6900萬元。二是民營經濟,近年來鎮內招商引資卓見成效,有13家服裝加工廠,兩家電子廠。2016年前三季度實現民營企業增加值6172萬元,其中工業總產值9700萬元。三是勞務經濟。年外出務工人員10000人以上,勞務總收入8000萬元,占農民純收入30%以上。預計2020年農民人均純收入9000元,財政收入為2200萬元。

歷史名人

柴文進

柴文進,亳州市譙城區古城鎮人,東漢丞相,思善侯國國君,發明了麻花、粉皮。

許 褚

許 褚,亳州市譙城區古城鎮人,三國曹魏大將。

李 紳

李 紳,亳州市譙城區古城鎮人,唐朝宰相、詩人,代表作《憫農》。

發展規劃

亳州市譙城區振興戰略規劃,高標準建設G344譙城段國道,東西貫通立德、古城、淝河三鄉鎮,依託亳蒙高速、G344、亳蚌城際鐵路交匯於古城鎮境內,儘快設立濟廣高速古城出入口、亳蒙高速古城出入口、亳蚌城際古城站,重點建設古城中心鎮,帶動立德、淝河、龍揚等譙城南部鄉鎮發展,合理髮展一般鎮。加快實施商合杭高鐵古城站點連線線工程,全力打造高鐵綜合交通中心,實現高鐵、高速公路、公交、城鄉客運的無縫對接。按交通需求合理確定道路寬度;具有歷史文化特色的街巷路面應保留傳統建築。[2]

商合杭高鐵亳州段全長為67公里,設計時速350km/h,市內設3個站點:亳州南站、古城東站、蘆廟站。 古城東站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位於亳州臨空經濟區範圍之內,北鄰G344國道,距濟廣高速立德出口僅4.5公里,與亳州皖北國際機場距離僅8.5公里。古城東站開通後,可以與亳州機場形成鐵路運輸和航空運輸的對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