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果寺[北京八大處公園證果寺]

證果寺[北京八大處公園證果寺]
證果寺[北京八大處公園證果寺]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北京西山八大處第八處,證果寺始建於唐天寶年間(又傳建於隋仁壽年間),是八大處最古老的一座寺院。寺中一株古黃連木樹齡600年以上,為京城所獨有。

歷史

證果寺位於北京西山餘脈盧師山腰綠蔭深處,與翠微、平坡二山的寺院遙相對應。證果寺始建於代仁壽年間,名“屍陀林",至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唐天寶年間,因盧師又叫“感應禪師”,改稱“感應寺”。元泰定三年(1326年),改名“大天源延聖寺”,明下統景泰年間又易名“清涼寺”和“鎮海寺”,天順年間改稱今名。

景致

證果寺證果寺

證果寺沿山而築,山門建在高台上,與殿堂處同一水平面。離寺門十多米處,有一眼一丈見方的水池,名“青龍潭”。山門內有人工堆砌的假山,結構巧妙,玲瓏剔透。正殿前有恩碑,碑後有一口大銅鐘,高約二米,直徑一點二米,上刻《摩訶般若波羅密心》正楷經文,字型雋秀端莊。

寺院西北角,有一座造型別致的石門,楹聯刻著“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過此門,有一條石子路,穿過涼亭約50米,便是幽谷天成的“秘魔崖”。

秘魔崖是一塊從山頂縣空伸出的岩石,向下斜伏,其狀像獅子張口,是由厚厚的石英砂岩所組成,岩石上刻“天然幽谷”四字,下為一片平地。岩石間有不少中外遊人題詠,其中以翁同轍所題墨跡絕句,最為人珍愛,紛紛臨摹。岩石中有個石窒,面積約50平方米,隋唐時盧師和尚居於此,因而人們稱此山為“盧師山”,岩洞稱“盧師洞”。

盧師

盧師名卓錫,浙江人。相傳他年老辭官,欲擇山修行。於是造一木舟,浮於河中,任其漂流,舟所止處就是其修行去處。經歷長久的漂流,小船沿著永定河支流到了燕京郊野,就在這個石窒里住了下來。不久他收了兩個龍子做徒弟。唐天寶年間大旱,幾年不下雨,土地龜裂,莊稼都種不上。皇帝下詔徵聘祈雨者,兩個徒弟自薦有降雨術,盧師欣然允諾,龍子雙雙躍入附近泉池,瞬間化成兩條青龍,一大一小。三天以後,果然下起大雨。盧師因之被皇帝詔封為“感應禪師”,還在此敕建了一座“感應寺”,真武洞裡還塑了二童子(二青龍)侍盧師像。直到明代,向大青小青祈雨,有求必應。明宣宗敕封大青小青為龍王,春秋祭祀。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乾隆來此遊覽,二龍現形於洞旁,長不足尺。住持和尚告訴他,這就是二龍王。乾隆笑著說:“區區小蟲,何以為王?”話音未落,二龍猛長,飛騰山間,頭尾因山阻隔已不能見,僅有龍爪一隻自山上下垂,青鱗閃閃發光,高與山齊,嚇得乾隆瞠目結舌,遂封大青為“靈威”,小青為“普化”,龍爪始收回。現在證果寺門外的平台上,保存著南浦和尚所立的碑記,記載了這個傳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