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貞

字元正,謝藺之子。生於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年)。七歲時,祖母阮氏患病不能飲食,貞亦不食,親族莫不奇之。太建十四年(582年),陳後主即位,命謝貞為南平王友,掌管記室府事。至德三年(585年),加封招遠將軍名號、掌管宮中管室。這一年,因母親去世而辭職奔喪,哀痛不已。不久,謝貞因為哀傷過度而去世,終年五十二歲。

人物簡介

謝貞,字元正,謝藺之子。生於梁武帝中大通六年(534年)。七歲時,祖母阮氏患病不能飲食,貞亦不食,親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貞《論語》、《孝經》,讀訖便誦。嘗為《春日閒居》五言詩,為世人所推重。年十三,略通《五經》大旨,擅長草、隸、篆書法。太清元年(547年),年十四,父親謝藺去世,痛哭欲絕,多次昏倒。起先,父親謝藺在舉行老母阮氏喪事期間,水米不進,痛哭泣血而亡;所以此時家人賓客都擔心謝貞又會這樣。他的伯父謝洽、族兄謝皓一同前往華嚴寺,請禪師對謝貞講道理,告訴他說:“孝子既無兄弟,就應該自愛。如果毀了自己的身體,誰來奉養你的母親呢?”從這以後,他才開始稍微喝點薄粥。

生平軼事

太清二年(548年),遭逢侯景之亂,謝氏家族親屬散亡。太清三年(549年),謝貞在江陵落入西魏宇文氏之手,族兄謝皓逃難到番禺(今廣東廣州);謝貞的母親王氏出家於宣明寺。太平二年(557年),陳霸先建立南陳王朝,謝皓返回故鄉始寧(今浙江上虞),侍奉謝貞的母親,前後將近二十年。
謝貞在北周,曾經侍奉周武帝的弟弟趙王宇文招讀書,宇文招對他很好。但是,宇文招聽說他獨自一人時,經常暗暗哭泣。私下一打聽,才知道謝貞的母親遠在江南,他一直在思念母親。於是對他說:“我如果能有機會,一定讓你返回故鄉!”一直等了好多年,陳宣帝太建五年(573年),宇文招有了一個機會,面奏周武帝,懇請釋放謝貞返回江南故鄉。周武帝被謝貞的愛國感情和宇文招的仁愛思想所感動,就讓謝貞跟隨使者回到江南。
謝貞回國以後,先是擔任始興王陳叔陵門下的主簿。他發現陳叔陵心存異志,每次宴遊皆不參與。不久,他就回到朝廷,擔任智武府外兵參軍事;太建六年(574年),遷尚書駕部郎中、侍郎、始興王府的主簿、錄事參軍,領丹陽丞。太建十四年正月(582年2月),陳宣帝駕崩,陳叔陵發動政變企圖篡位,失敗被殺,唯獨謝貞因為不參與陰謀,沒有獲罪。
太建十四年(582年),陳後主即位,命謝貞為南平王友,掌管記室府事。至德三年(585年),加封招遠將軍名號、掌管宮中管室。這一年,因母親去世而辭職奔喪,哀痛不已。朋友們看見他形容憔悴,嘆息道:“信哉,孝門有孝子!”不久,謝貞因為哀傷過度而去世,終年五十二歲。配孔氏;生一子:靖。

史書記載

《陳書·謝貞傳》
謝貞,字元正,陳郡陽夏人,晉太傅安九世孫也。祖綏,梁著作佐郎、太子舍人。父藺,正員外郎,兼散騎常侍。貞幼聰敏,有至性。祖母阮氏先苦風眩,每發便一二日不能飲食,貞時年七歲,祖母不食,貞亦不食,往往如是,親族莫不奇之。母王氏,授貞《論語》、《孝經》,讀訖便誦。八歲,嘗為《春日閒居》五言詩,從舅尚書王筠奇其有佳致,謂所親曰:“此兒方可大成,至如‘風定花猶落’,乃追步惠連矣。”由是名輩知之。年十三,略通《五經》大旨。尤善《左氏傳》,工草隸蟲篆。十四,丁父艱號頓於地,絕而復甦者數矣。初,父藺居母阮氏憂,不食泣血而卒,家人賓客懼貞復然,從父洽、族兄皓乃共往華嚴寺,請長爪禪師為貞說法,仍謂貞曰:“孝子既無兄弟,極須自愛,若憂毀滅性,誰養母邪?”自後少進饘粥。
太清之亂,親屬散亡,貞於江陵陷沒,皓逃難番禺,貞母出家於宣明寺。及高祖受禪,皓還鄉里,供養貞母,將二十年。太建五年,貞乃還朝,除智武府外兵參軍事。俄遷尚書駕部郎中,尋遷侍郎。及始興王叔陵為揚州刺史,引祠部侍郎阮卓為記室,辟貞為簿,貞不得已乃行。尋遷府錄事參軍,領丹陽丞。貞度叔陵將有異志,因與卓自疏於王,每有宴遊,輒辭以疾,未嘗參預,叔陵雅欽重之,弗之罪也。俄而高宗崩,叔陵肆逆,府僚多相連逮,唯貞與卓獨不坐。
後主仍詔貞入掌中宮管記,遷南平王友,加招遠將軍,掌記室事。府長史汝南周確新除都官尚書,請貞為讓表,後主覽而奇之。嘗因宴席問確曰:“卿表自製邪?”確對曰:“臣表謝貞所作。”後主因敕舍人施文慶曰:“謝貞在王處,未有祿秩,可賜米百石。”至德三年,以母憂去職。頃之,敕起還府,仍加招遠將軍,掌記室。貞累啟固辭,敕報曰:“省啟具懷,雖知哀煢在疚,而官俟得才,禮有權奪,可便力疾還府也。”貞哀毀羸瘠,終不能之官舍。時尚書右丞徐祚、尚書左丞沈客卿俱來候貞,見其形體骨立,祚等愴然嘆息,徐喻之曰:“弟年事已衰,禮有恆制,小宜引割自全。”貞因更感慟,氣絕良久,二人涕泣,不能自勝,憫默而出。祚謂客卿曰:“信哉,孝門有孝子。”客卿曰:“謝公家傳至孝,士大夫誰不仰止,此恐不能起,如何?”吏部尚書吳興姚察與貞友善,及貞病篤,察往省之,問以後事,貞曰:“孤子颭禍所集,將隨灰壤。族子凱等粗自成立,已有疏付之,此固不足仰塵厚德。即日迷喘,時不可移,便為永訣。弱兒年甫六歲,名靖,字依仁,情累所不能忘,敢以為托耳。”是夜卒,敕賻米一百斛,布三十匹。後主問察曰:“謝貞有何親屬?”察因啟曰:“貞有一子年六歲。”即有敕長給衣糧。
初,貞之病亟也,遺疏告族子凱曰:“吾少罹酷罰,十四傾外廕,十六鐘太清之禍,流離絕國,二十餘載。號天蹐地,遂同有感,得還侍奉,守先人墳墓,於吾之分足矣。不悟朝廷採拾空薄,累致清階,縱其殞絕,無所酬報。今在憂棘晷漏將盡,斂手而歸,何所多念。氣絕之後,若直棄之草野,依僧家屍陀林法,是吾所願,正恐過為獨異耳。可用薄板周身,載以靈車,覆以葦席,坎山而埋之。又吾終鮮兄弟,無他子孫,靖年幼少,未閒人事,但可三月施小床,設香水,盡卿兄弟相厚之情,即除之,無益之事,勿為也。”
書初,貞在周嘗侍趙王讀,王即周武帝之愛弟也,厚相禮遇。王嘗聞左右說貞每獨處必晝夜涕泣,因私使訪問,貞母年老,遠在江南,乃謂貞曰:“寡人若出居籓,當遣侍讀還家供養。”後數年,王果出,因辭見,面奏曰:“謝貞至孝而母老,臣願放還。”帝奇王仁愛而遣之,因隨聘使杜子暉還國。所有文集,值兵亂多不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