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生鏘

謝生鏘(1916年-),浙江省寧波市鄞州區瞻岐鎮東一村人,1916年生,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長期在基層農村擔任村長、村黨支部副書記、鄉黨委委員等職務,引導和帶領農民興修水利,發展生產,為改變家鄉瞻岐的落後面貌,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1954年3月——1956年6月任瞻岐鄉副鄉長

195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1954年起擔任村黨支部副書記,由於他在區鄉兼任行政職務,1958年至70年代中葉一直擔任公社黨委委員。

1958年10月——1961年9月任旭光人民公社(大嵩區)管委會副主任兼旭光人民公社管委會瞻岐管理區(鄉級大隊)管委會大隊長。

1961年6月——1962年1月任瞻岐公社管委會主任。

1963年1月——1966年5月任瞻岐公社管委會副主任。1966年6月起任鄞縣貧下中農協會副主任。

人物事跡

貼心人

青年時期的謝生鏘,是一個地道的本色農民。他體格健壯,為人敦厚,乾農活經驗老到,而且樂於助人。最苦的活他攬,最難的事他乾,最危險的地段他站,最冷的時候他去。他說話不多,從不指責同道,大家都信任他,也願意聽他的。只要他發話,農民兄弟們總是一呼百應。

瞻岐素以“魚米之鄉”著稱,密集分布在農田間的大小河網,盛產魚蝦蟹螺。每當冬閒季節,青壯年農民常常以自己的勞力、能力、工具為股份,自發合夥,背著水車,撐著農船,帶著漁具,結隊下河,築塍斷水,一節一節地車乾河水,一節一節地捕撈魚蝦,然後按股分魚。農民們知道,河越大,魚也越大,但泥塍被河水衝決的風險也越大,這就需要足夠的人力、工具和一個富有組織才能的人領頭。然而在許多時候,沒有組織的農民往往由於缺少一個優秀的領頭人,常常瞎忙一場後塍倒人散,空手而歸。

被瞻岐人稱為“灣頭”、“小楝樹”、“避水缺”等的下橫河區域,河道寬敞,長有五公里許,魚類資源富集。在那裡捕撈大盪魚,要是沒有五六十個青壯勞力,一鼓足氣,在刺骨的冷水中連續苦戰三天三夜,休想有收穫。有了謝生鏘的拿總,情況就不同了。每逢他人疲勞過度需要到草蓬底下取暖或打盹時,謝生鏘總是頂著;每當泥塍出現決口危險時,他總是腳踩冰泥像樹樁一樣守著。他處處身體力行,率先垂範,因此在這一帶車魚,大家非推謝生鏘領頭不可。

不過,好事情也有考慮得不周的時候,由於大夥在天寒地凍中苦熬三天三夜,體力、精力消耗巨大,人的耐力接近極限,因此在分魚的時候,難免忙0錯,有時會遺漏股份。當有人發現股份少了,已經被領完無法重分時,謝生鏘總是裝作輕鬆地笑笑,讓出自己的股份給大家,帶著一身泥一身水無怨無悔地回家。因為謝生鏘具有的這些特質,還在新中國成立前,30幾歲的他已經自然地成為當地農民兄弟擁戴的“拿主意人”了。

帶頭人

1956年——1968年長達12年之久的歷史,注定是瞻岐人民最難忘的歷史,因為在這段歷史中瞻岐人民在謝生鏘等幹部的帶領下,艱苦奮鬥,上山建造了里坑水庫,下海建造了紅衛鹽場。在謝生鏘的心中,要改變瞻岐人的生活狀態,要改變瞻岐人的生產狀態,必須要興建一個水庫。

謝生鏘們相繼出台了三個水庫方案——“里坑水庫”、“江口跟水庫”、“大堰頭水庫”。由於資金、勞力、技術、地貌、地質等因素,最後只造了現在的可蓄水?萬方的里坑水庫。在建造該水庫期間,謝大隊長與他的同事們,推行了“流土法”、“中心泥壟”法,並用背扛肩挑、手夯腳蹬的純體力勞動,啃著鹹菜哼著號子,完成了偉大的壯舉。水庫初步建成後的1962年,謝生鏘又提出並實施了水力發電廠的工程,鎮區道路及各村委會都通了電,可惜由於當時經濟條件的限制,發電廠只發了一年的電。

紅衛鹽場是1966年由全大嵩區四個公社的人民竭盡全力畢其功於一役造就的,瞻岐公社是主力,謝生鏘作為瞻岐公社管理生產的副主任,組織了這場戰役,他分段到村,上下誓立軍令狀,自己身先士卒,各村幹部也一路爭先,萬畝海塘基業從此打下,徹底改善了瞻岐人民生產生活的安全狀態和農業漁業前程。

領軍人

1963年,縣委縣府知道棉花需要鹹鹼性土壤,就把任務給了濱海的球山公社。

1964年冬閒季節,在剛好是“永成塘”建塘百年的時候,謝生鏘指揮全公社成千上萬的社員,會戰在永成塘一帶近3000畝的“第三節”爛塘冰泥中。他們自備午餐乾糧,頂北風,喝冷水,踏冰雪,淌深潭,刀鏟手挖,肩挑手傳,腳麻木了不上岸,手凍裂了不取暖,歷時整整三個月,硬是在這片土地的中腰地帶開闢出了一條由東向西的河道,河道出口直指大嵩江口。該河道後稱“第三節腰河”。

1965年春,“第三節改制”結束,3000畝左右的遲到的旱地及時種上了棉花,當年棉花就長勢喜人,棉花桿與人等高,原來畝產年收入只有100元的粒糊地,當年一下變成了畝產年收入達1000元的聚寶盆。

1958年“土地重新劃畈”不滿意的東一村、岐洋村、下洋村,之所以不滿意的重要原因是他們的村分到的爛糊田最多,現在變廢為寶了,他們喜出望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