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環

謝環

字庭循,明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善畫山水、人物,遠承荊浩、關仝,以及南宋李唐、劉松年,近師元人。 四個人物的神態各不相同,均刻畫精微:長者面露喜悅,揮毫潑墨;三位圍觀者,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凝神靜觀。 整個場面以石徑為主線,中間穿插以廳堂樓榭,假山疊石,古松,梅樹,瑞鶴等景物,把畫面的幾個部分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

簡介

字庭循,永嘉(今浙江溫州)人,善畫山水、人物,遠承荊浩、關仝,以及南宋李唐劉松年,近師元人。成祖永樂(1403-1424)中征入畫院。謝環還擅長文學,畫史上說他“知學問,喜賦詩”,有《夢吟堂集》世,時人稱他“清瑾有文”。

作品

謝環香山九老圖絹本
設色
長卷,縱:29.8厘米,橫:148.2厘米
香山九老圖
有《杏園雅集圖》《香山九老圖》等。

香山九老圖》現藏美國克利夫蘭美術館,是明代畫家謝環的人物畫中代表性作品之一。
“香山九老”指的是唐代文人胡杲吉玫劉貞鄭據盧貞張渾白居易李元爽、禪僧如滿九位老者。他們因志趣相投,結為九老會。此圖繪唐武宗會昌五年(公元845年)三月二十四日,九老在白居易之居處歡聚,既醉且歡之際賦詩畫畫的情景。根據白居易《香山九老會詩序》的內容可知,對九老雅集的描繪早已有之,到了南宋時期,此題材在畫院中也非常興盛;而明代的宮廷畫家在承襲南宋畫院風格時,對此種具有歷史典故的題材又較好的繼承下來。
對於這幅表現文人聚會的長卷,在構圖上作者選擇了從圍牆上方往牆內俯視的角度來描。畫中一條蜿蜒的碎石小徑貫穿整個畫面,形成一條橫軸線,人物及景物均圍繞著石徑展,畫面從左邊開始:一身著便服的文人攜一童僕正緩緩地向畫面中心的廳堂走來,他似乎並不急於赴會,而是悠閒地欣賞著園內的景致。沿著他走的路徑向右看,在石徑一側,有兩人站在梅樹前,一人一邊指著著梅樹一邊好像對旁邊的人說著什麼,看那人恭敬的樣子,也許正在聆聽長者論道吧。
再往後,便是畫的中心,這是畫面內容的主體:只見一寬大的廳堂里,几案分明,案上盆景、花瓶擺放有序;廳中有一桌,三個文人正圍著桌子看一位長者寫著什麼,或是畫著什麼。四個人物的神態各不相同,均刻畫精微:長者面露喜悅,揮毫潑墨;三位圍觀者,有的若有所思,有的凝神靜觀。堂前石徑上,有一僕人正端著盤子向右行,把觀者的視線引向畫面的結尾部分,有兩位文人正在蒼松翠柏下吟詩賞畫,旁邊的幾位童僕,有的在煮茶溫酒,備辦佳肴;有的在侍侯筆墨,抱琴侍立。
整個場面以石徑為主線,中間穿插以廳堂樓榭,假山疊石,古松,梅樹,瑞鶴等景物,把畫面的幾個部分聯成一個有機的整體。整體上看,瑞松搖曳,梅花綻放,祥鶴唳鳴,環境清幽淡遠,實為人間的“桃源仙境”。
在刻畫人物形象方面,作者著重於對人物表情的描繪。人物布局上聚散都非常富於變化。筆法工整嚴謹,衣紋線條準確,挺拔而秀逸,極富質感,色彩鮮艷、古拙。在景物刻畫上也非常嚴謹,小徑上的碎石,亭台、屋宇等一筆一筆地描繪出,松柏,梅樹,竹葉也細細地勾勒,顯示出畫家精謹細密的功夫,具有李唐、劉松年的遺風,屬於院體一派。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