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爾蓋·庫賽維斯基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 (Sergei·Koussevitzky,1874-1951),美籍俄羅斯指揮家、低音提琴家及音樂活動家。1894年畢業於莫斯科音樂—戲劇學校的低音提琴班,作為低音提琴家在歐洲舉行獨奏會,1907年開始指揮活動,後創建交響樂團;1909年興辦俄羅斯音樂出版社。後在巴黎主辦庫塞維斯基音樂會。1922年,他委託拉威爾將穆索爾斯基的《圖畫展覽會》改編為管弦樂並指揮演出;赴美後入美國籍,擔任波士頓交響樂團常任指揮25年,在這期間任蘇美友好協會全國委員會音樂部主任;他的指揮節奏明快,頗有氣魄,富有現代氣息而又具備俄羅斯民族氣質。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早年留影)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早年留影)

謝爾蓋·庫塞維斯基(Serge·Koussevitzky,1874—1951),又譯謝爾蓋·庫謝維茨基,美籍俄羅斯指揮家、低音提琴家、作曲家。

1874年7月26日出生於俄國特維爾(Vishny-Volotchok, Tver,今加里寧)。早期在莫斯科愛樂音樂學校學習低音提琴。1894年畢業後,在帝國劇院樂團擔任低音提琴手,並曾在母校任教,創作有低音提琴協奏曲等作品。

1898年在柏林演出時引起指揮家尼基什注意,同時他本人也開始對指揮產生興趣。1906年在柏林高等音樂學院學生樂團實習指揮,得到尼基什、穆克、魏因加特納等人的指導。翌年首次指揮柏林愛樂樂團。此後以指揮家身份出現於倫敦、巴黎、維也納等地。1909年在莫斯科與妻子創建音樂出版社,出版斯克里亞賓、拉赫曼尼諾夫、斯特拉溫斯基等人的作品。1910年創建85人的科烏塞維茨基交響樂團,曾三次率團沿伏爾加河巡迴演出。1917-1920年任蘇聯交響樂團首席指揮。

1920年移居國外,先在倫敦演出,次年定居巴黎,其間組織白俄流亡音樂家成立了俄羅斯樂團,定期主辦科烏塞維茨基音樂會,積極介紹俄國和法國作品。

1920年出任波士頓交響樂團指揮,在位25年,指揮首演了許多美國作曲家的作品,使科普蘭、伯恩斯坦等人獲得成功,並使波士頓交響樂團成為世界一流樂團。1935年創辦了每年一度的坦格爾伍德夏季音樂會,1940年創辦伯克郡音樂中心;1941年入美國國籍,1951年6月4日逝世于波士頓。

人物評價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

庫謝維茨基擅長指揮俄羅斯作品,特別是舞劇音樂,喜歡運用管樂器群營造強烈的色彩和宏大的氣魄,風格穩重嚴謹,並富於激情。他指揮節奏明快,頗有氣魄,富有現代氣息而又具備俄羅斯民族氣質。

由於他特殊的性格、崇高的威望和高超的技藝,使得他成為波士頓交響樂團這個舉世聞名的大樂團有史以來任期最長的指揮家。

庫賽維斯基還是著名的低音提琴家,他創作了一些低音提琴獨奏的小型作品,著名的有《小圓舞曲》《諧謔曲》《幽默曲》《農民舞曲》和《悲歌》等低音提琴作品,並在格利埃爾的幫助下創作了《#f小調協奏曲》,它是現代低音提琴演奏家們最喜愛演奏的保留曲目。

作品綜述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

低音提琴的作品的樂隊困難片段曲集,這是其他弦樂器很少注意的部分,但卻成為了組成低音提琴作品的十分重要的部分。

低音提琴的歷史上最出名的三個大師就是德拉戈涅蒂、波泰西尼和庫賽維斯基,他們都為低音提琴作品的創作和改編作出了重要的貢獻。

庫賽維斯基的創作集中在1900年到1905年間。後期浪漫主義音樂在1890到1910年期間,一些作曲家繼續走傳統道路,而另一些人則開闢新方向,不過也有些人走中間路線。

庫賽維斯基的低音提琴協奏曲是在俄羅斯保守的後期浪漫主義作曲家萊因霍爾德·格利埃爾的幫助下完成的,受其影響,其創作手法上保留了晚期浪漫派的創作風格和音樂觀,與俄國音樂藝術傳統,特別是與柴科夫斯基的音樂風格有著密切的聯繫。

庫賽維斯基作品的風格凝重、力度強。他的音樂中充滿了大量的感情旋律,具有非常豐富的抒情韻味,強烈的力度對比,戲劇性的高潮和濃密厚實的管弦樂音響,特別是庫賽維斯基本人特殊的性格、高超的技藝,氣勢宏大的演奏風格直接影響到了他的低音提琴作品的創作。他的其他幾首小品也都有著音樂濃凝深沉,性格剛毅和不作元謂炫技的特點。他的音樂就有較強的俄羅斯民族風味,這也構成了他作品的創作風格

經典錄音

唱片信息

EMI 20世紀大指揮家系列唱片(謝爾蓋·庫塞維斯基)

唱片編號:EMI CLASSICS CZS 5 75118 2

曲目名稱

柴可夫斯基:第五交響曲

拉赫馬尼諾夫:死亡之島

李斯特:梅菲斯特圓舞曲第1號

西貝柳斯:第七交響曲

哈里斯:第三交響曲

貝多芬:第五交響曲

演奏:波士頓交響樂團(1、2、3、5),英國廣播公司交響樂團(4),倫敦愛樂樂團(6)

錄音地點:波士頓交響樂廳(1、2、3、5),倫敦女王音樂廳(4,現場錄音),倫敦艾比路錄音室(6)。

日期:1944年11月22日(1), 1945年4月23日(2), 1936年5月8日(3), 1933年5月1日(4), 1939年11月8日(5), 1934年9月3-4日(6)。

唱片評述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中)與伯恩斯坦(左)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中)與伯恩斯坦(左)

我記得在上大學的時候,一位主修音樂的同學在大學三年級才平生第一次聽柴可夫斯基的《第四交響曲》。作為一個自10歲起就開始貪婪地聆聽標準保留曲目的人來講,我總是深切羨慕那些每當聽到這些曲目仍會興奮與激動的人,這種反應本該屬於那些在年老時才開始聽古典音樂,生平第一次接觸這些第一流的,震撼人心的傑作的人。我似乎對這些傑作太熟悉了。但現在,我意識到自己不必擔心,收穫總會不期而至。門格爾貝格、卡拉揚和其他的幾位指揮似乎已經把對柴可夫斯基的《第五交響曲》發掘到了極致。但聆聽該版本的錄音給了我一種強烈的情感經歷,就好像第一次傾聽這部作品似的。

我急切要補充的,是不是因為庫塞維斯基指揮得極快而使得它面目全非的。在柴可夫斯基的作品裡總能找到活潑的隨意。庫塞維斯基的版本趨向於在高潮來臨之前放慢速度,而且在第三樂章後半部分的處理手法上也特為即興。該樂章的速度同樣也很緩慢,就像富爾特文格勒的作品(而且就和富爾特文格勒的指揮一樣,在最初的震驚後是完完全全的折服。)然而樂曲基本的速度總體來說是很穩定的,並且音樂是一步步地向前發展。庫塞維斯基對開場單簧管旋律之下的弦樂所做的修飾當即打動了我,而且我對Allegro con anima 一節里速度一開始就起來的表現手法也印象深刻。許多指揮家對它的處理通常開始是慢慢地、陰鬱地,只在第一次高潮到來時才達到其真正的速度。而庫塞維斯基則賦予了這一高潮一種壓倒一切的力量。在別的指揮家手中,這或許是危險的,因為管弦樂隊有可能早就已經釋放了其最大的能量。但庫塞維斯基精通器樂,並積累了19年多的經驗,他知道樂隊還能再釋放出來一些,因此每一個高潮都蓋過了前一次。他那種獨特的漸進推向高潮的手法使得你幾乎要鑽到座位下面等待風暴的降臨(然後他藉助漸慢脫身),之後他又會堅定不移地繼續指揮下去。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錄音CD封面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錄音CD封面

但是我最終所記住的全是弦樂那種晦暗的、依從的、憂鬱的、昂揚的,能夠展現無限動態形式的,整體一致表現出來的音色。就那個時代的錄音水平而言,它聽起來已經相當不錯了。現場的感受則一定令人驚駭。

羅伯特·馬太-沃克在他那篇絕佳的說明中指出:“出於一些不太清楚的理由”庫塞維斯基在其有生之年的最後6年裡,在波士頓再也沒指揮過這部作品。偉大的藝術家們總要告訴我們說,不論他們的演奏在我們眼裡看起來有多棒,其實離自己心中的理想還差得很遠。也許這是庫塞維斯基認為最接近他心目中完美理想的一次演奏,故他寧願就此打住了。

拉赫馬尼諾夫陰沉的音色獲得了一種強有力的沉思效果,向那些手頭上有作曲家與費城交響樂團1929年合作演奏版本的人們提供了一個比較的機會,給他們了一些啟發。李斯特梅菲斯舞曲的速度並不快(其實節奏相當適中),但是他營造出的那種變幻莫測,富有穿透力的音響世界與伯遼茲的傑作同處在一個水平線上。

有人猜測庫塞維斯基在波士頓的長期執棒是他需要自己訓練有素的樂團。第二張CD大部分的曲目是在倫敦灌制完成的,這表明這種說法並不正確,但同時也顯示出指揮家與樂團長期合作所具有的優勢。英國的兩支樂團在弦樂演奏時表現出的那種老派的滑音技法是波士頓樂團沒有的。如要可以的話,庫塞維斯基大概寧願把它們剔除出去。貝多芬作品裡的這種滑音比西貝柳斯的更為惱人。你還可以感到為了製造出這么大的音量效果,BBC交響樂團是用盡了全力,而波士頓交響樂團則能從容應付,儘管這可能與演出時的緊張有關。不管怎樣,這部現場錄製的西貝柳斯《第七交響樂》一直是他作品裡最偉大的錄音之一,儘管是在70年前,但其中的電流聲卻出奇地小。前段時間在回顧品評伯格倫德時,我把他描述為“在許多方面最符合西貝柳斯作為當代作曲家這一角色”。我仍堅持這種說法,而且最終我還是更喜歡伯格倫德或是博爾特他們那種對作品富於耐心的、漸進式的詮釋。但事實是今天的指揮家不可能嘗試這種風格的詮釋,這一點又增添了庫塞維斯基在其還仍是新作品時所做的熱情演繹的歷史重要性(如果我們能在貝多芬《第七交響曲》寫成之後的僅僅九年就聽到它該有多好了)。它的錄音效果以當時的水平看是極為不錯的。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錄音CD封面 謝爾蓋·庫賽維斯基錄音CD封面

如果哈里斯圓滑一點的話,也許他就不會把他的交響樂放在西貝柳斯和貝多芬之間了。這是一部好的作品,但放在西貝柳斯的《第七交響曲》之後不免顯得有些過於簡樸。波士頓交響樂團弦樂暗沉的表現力很好地支持了這部作品的演奏,庫塞維斯基就是這樣毫無保留地把這種支持給予了他同時代的許多歐美作曲家。

1934年庫塞維斯基再一次去倫敦錄製貝多芬的兩部交響樂:《英雄交響曲》和此碟中的《第五交響曲》。由於《英雄交響曲》開場和弦的節奏與後面的樂章絲毫聯繫不上,演出因此很是失敗。庫塞維斯基對開章的四音符動機的演奏速度之快令人大吃一驚。這是一次雄偉、莊嚴、豐滿的演奏,其效果與克倫偑勒式的莊嚴雄偉大相逕庭。演奏時有少許輕微的漸速,但是與托斯卡尼尼不同,從根本上講,它與富爾特文格勒或是門格爾貝格也相差得很遠。我們相信庫塞維斯基,這位低音提琴的大師,一定能為諧謔曲找到一個合適的節奏,讓三重奏的爆發嘹亮震耳,但每一個音符仍清晰可辯。自那以後所出的許多唱片都沒有這張清晰。樂曲的最後一章又是那么雄偉、莊嚴。可惜的是弦樂的滑音使得演奏顯得有些陳舊,老套,儘管整部作品的演奏強勁有力,但與CD中其他的曲目相比似乎少了一點激情。像本碟收錄的所有其他曲目一樣,這部作品的音響效果在那個時代是最好的。如果庫塞維斯基在波士頓也灌制了該交響樂,我很願意洗耳恭聽。

這套碟給人最持久的印象就是指揮總是能調動演奏者最深層次的情感。我們知道在最近幾年,人們對托斯卡尼尼、比徹姆及其他“歷史上的”指揮家都進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但就我所知,還沒有發行過任何類似的“庫塞維斯基版”以紀念指揮家許多商業性錄音的重新發行,而且電台的錄音檔案也同樣只是零星瑣碎地,而不是系統地被作以研究。庫塞維斯基在他那個時代享有的聲望並不亞於上述提到的三位指揮家。這套碟的出品告訴了我們其中的原因。我希望它能帶引我們挖掘更深層次的東西,也希望這套“20世紀偉大指揮家”系列能跟“偉大鋼琴家”系列一樣,至少有些套碟能出第二、第三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